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文备课方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文备课方案

资源简介

课文备课方案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回忆录式的冒险小说。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部分概括地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节选部分选取了小说中讲述鲁滨逊初到荒岛的部分,描写了鲁滨逊刚刚流落到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2.结构特点
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
第一部分是梗概,概括地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内容。梗概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代表性的事件,记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节选。选取了小说中讲述鲁滨逊初到荒岛的部分,描写了鲁滨逊刚刚流落到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节选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第1~7自然段)写鲁滨逊在岛上忧伤而寂寞的生活:面对荒无人烟的小岛和缺乏物资及工具的困境,鲁滨逊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日期,从船上搬运东西,开始修建住所。后半部分(第8~10自然段)描写鲁滨逊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如实列出来加以对照,从中找到了一丝宽慰,于是决心不再悲观沮丧,开始着手调整生活方式。鲁滨逊在严酷环境中的心理斗争,是这个片段的重点,也揭示了他身处绝境能顽强地生存下来、生活下去的原因。
3.写作特色
课文用表格的形式,把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好处与坏处罗列了出来,这也是鲁滨逊内心进行思想斗争和理性思考的过程。其中坏处写得较简单,好处写得理由很充足,好处与坏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列表对照的方法,是非常典型的表达方式。
在人称叙述上,课文用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的方式写出了主人公的想法,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令读者感受到鲁滨逊内心复杂的情感。
4.插图说明
这篇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描绘的是鲁滨逊带着狗到森林去打猎的情景;第二幅插图描绘的是鲁滨逊从船上取出东西的场景。两幅插图为学生了解名著和理解节选的片段提供了帮助。
5.习题运用
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用列小标题的方式了解梗概的主要内容,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概括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进行合并、归纳,如,做木筏、搭帐篷可以概括为“建房定居”,捕鱼、打猎、收麦子就可以概括为“驯养培育”,形成小组内比较满意的答案,最后全班交流。
课后练习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可以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帮助学生梳理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概括节选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表格提示,抓住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对人物作出评价。这一学习任务旨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本课要写的15个生字,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书写带宝盖的字,宝盖下的所有笔画不要超出宝盖,如“寞”“宴”。书写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迎让。
可以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和声旁表音的特点区分形近字:“贷”容易与“货”混淆,这两个字都有部件“贝”,也就是与货币有关,可以根据声旁确定读音。利用形近字比较法记忆:宴—晏、籍—藉、覆—履。
本课中个别字的读音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如,“剔”是一声,“袭”是二声。多音字要据词定音,如,“畜养”的“畜”读xù,“圈养”的“圈”读juàn,“处境”的“处”读chǔ。
2.阅读理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教学时主要围绕这两个语文要素展开。
(1)阅读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初读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的内容与平时看到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了解这篇课文的特殊结构,它是由梗概和节选两部分组成的,梗概是原著的大略内容,节选是原著中选取出来的精彩片段。接着引导学生默读梗概,思考“这篇梗概写了鲁滨逊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小标题可以概括为“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最后,让学生根据列出的小标题,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梗概的主要内容。
(2)概括节选的主要内容,明确节选在小说中的位置。在学生把握梗概的基本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节选的片段,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帮助学生梳理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概括节选的主要内容。根据概括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找到节选与梗概相对应的部分,初步判断节选的片段是在小说的开头,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把握人物心态的变化,对人物作出评价。阅读节选片段,思考:鲁滨逊在荒岛上克服了重重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在文中圈画出相关语句,用关键词写下自己的批注。接着小组讨论,画一画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图。最后交流分享,在分享中引导学生抓住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分析心态变化的原因,多角度评价人物。
3.迁移运用
节选片段中鲁滨逊将好处与坏处列表对照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借鉴,说说自己最近遇到了什么困难和烦恼,仿照文中列表格的方式把好处和坏处分别写出来。
备教学资源
1.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新闻记者。生于商人家庭,早年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体小说和历史小说。
文学成就: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
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等。
2.写作背景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放逐到海外荒岛,他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滨逊”不仅成为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该小说发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并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3.关于文中的“野人”
野人,是一种未被证实存在的高等灵长目动物。其较为正式的学术名称是“直立高等灵长目奇异动物”。关于野人的传说和故事,常常见于民间传说和娱乐杂志,中国和国外都有野人的故事,比如神农架野人传说,北美洲的“大脚怪”、中国西藏地区的“雪人”。在传说中,野人身躯高大,动作敏捷,穿山越岭如履平地,拥有一定的“智力”。目前,民间支持者认为野人是存在的,但主流学术界认为野人的存在没有科学上的依据。迄今为止,尚没有可靠证据证明其存在,证据多见于“目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