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日培训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志愿者服务日培训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情暖人间
爱心志愿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人家有好事,我们要帮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坏。此人是恶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们也要帮助他。不能对人要对事,此事对社会有好处,对大众有好处,就应当帮助。
主讲人:XXX
时间:202X年XX月XX日
01/ 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02/ 志愿者的含义
03/ 志愿者的精神
04/ 志愿者的发展
05/ 高质量志愿服务
目录
CONTENTS
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人家有好事,我们要帮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坏。此人是恶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们也要帮助他。不能对人要对事,此事对社会有好处,对大众有好处,就应当帮助。
PART.01
日期由来
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自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3月5日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年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日。
01
据悉,2000年"3-5"期间,各地将广泛动员和引导青年围绕西部大开发、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心手相连,情系西部"、"百万志愿者进社区"、"绿化周围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02
就在2000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决定把每年的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青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3月5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近年来许多地区通行的做法。志愿者(即"义工"),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的人。
03
机构宗旨简介
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01/通过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青年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它着眼于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人民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02/通过青年志愿者的实际行动,在社会上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新风和正气,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同时也使青年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义务观念,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03/实践表明,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青年运动的新发展,是动员广大青年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是青少年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完善自己的新课堂,是共青团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新途径。
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机构宗旨口号
“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机构宗旨精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志愿常识
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如何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要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应该履行下列手续:
由本人向所在地的青年志愿者组织提出申请,在所在地青年志愿者组织设立的志愿服务站申请、登记,并填写必要的表格,写明自己的姓名、年龄、特长、职业及可参加活动的内容、时间等基本情况后领取志愿者徽章和服务证;
01
青年志愿者组织在确认申请人具备青年志愿者的条件后,要提出审核意见并通知本人;
02
经过本人申请并审核合格的青年志愿者,必须服从志愿者组织或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的安排,并切实履行青年志愿者的义务。
03
志愿者的含义
人家有好事,我们要帮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坏。此人是恶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们也要帮助他。不能对人要对事,此事对社会有好处,对大众有好处,就应当帮助。
PART.02
一般认为,志愿者是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的人,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
贡献个人
志愿者的含义
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则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
分类可因服务内容的不同分为消防志愿者、抗震救灾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网络志愿者等。
分类服务
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共青团中央2015年9月下发关于推广应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规范》的通知。通知指出,民政部等部门将依据《基本规范》,将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升级改造为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提供给各地区、各部门和志愿服务组织无偿使用。
中央文件
志愿者的含义
据悉,《基本规范》是我国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领域第一个全国性行业标准,是开发、完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基础标准和重要参考。
通知指出
志愿者的精神
人家有好事,我们要帮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坏。此人是恶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们也要帮助他。不能对人要对事,此事对社会有好处,对大众有好处,就应当帮助。
PART.03
志愿者的精神
不计报酬
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
奉献精神
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1938年,白求恩大夫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
服务精神
“奉献”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
救治服务
为八路军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帮助创办了军区卫生学校,亲自编写各种教材并讲课。1939年秋,他在抢救伤员时因不幸感染病毒而牺牲。
国际精神
1939年秋,他在抢救伤员时因不幸感染病毒而牺牲。白求恩大夫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中国,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也是奉献精神的重要体现。
旅游志愿者
国家旅游局2015年9月印发《关于建立中国旅游志愿者队伍开展旅游志愿服务的通知》和《中国旅游志愿者工作实施方案》。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批“中国旅游志愿者”将于10月1日正式集体上岗亮相,计划到2015年底,全国注册旅游志愿者达到10万人左右,用3年左右的时间达到20万人规模。
志愿者的精神
服务精神
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
不分贵贱
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不论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如无国界医生,他们不分种族、政治及宗教信仰,为受天灾、人祸及战火影响的受害者提供人道援助,他们奉献的是超国界之爱。
和平奖
1999年10月15日,无国界医生组织因“一直坚持使灾难受害者享有获得迅速而有效的专业援助的权利”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志愿者的精神
互助精神
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
进步精神
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境的实现。
志愿者的发展
人家有好事,我们要帮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坏。此人是恶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们也要帮助他。不能对人要对事,此事对社会有好处,对大众有好处,就应当帮助。
PART.04
志愿者的发展
志愿服务起源
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志愿活动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 多年。据北京大学志愿服务和福利研究中心(2002 年7月16日正式成立,该中心是我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志愿服务和福利研究与培训的机构。)
志愿队伍
1979 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政部号召推进社区志愿服务
中国香港
香港,台湾两地就叫义工,台湾设有专门的“义工法”。很多在国内从事志愿活动的人,把志愿者和义工总是分开而谈,更有甚者认为,志愿者的档次要比义工略高些。
志愿者的发展
志愿服务
最近几年越来越成为一种国际潮流。西方有学者专门指出,“如果说人类发展前500 年是技术革命带动全球的经济发展,那么今天人类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志愿服务
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上海志愿者网”实名认证注册志愿者超过590万人,比2020年增加69万余人,上海实名认证注册志愿者的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23.0%,比2020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
志愿者参与
由于志愿者参与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追求成效,因此不能单靠命令及控制能操纵志愿者
高质量志愿服务
人家有好事,我们要帮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坏。此人是恶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们也要帮助他。不能对人要对事,此事对社会有好处,对大众有好处,就应当帮助。
PART.05
  
高质量志愿服务
有志愿者的地方,就有文明在闪光。12月5日是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这是一个礼敬志愿者的节日,也是一个传颂志愿精神、发挥志愿作用的重要节日,让我们向志愿者致敬,让“志愿者”成为我们共同的名字。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志愿服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早已跨越国界、跨越民族、跨越性别,成为一种具有重要精神导向的价值理念。在我国城市或乡村,都能看到各行各类的志愿者的身影。我国的志愿服务主要是由政府组织倡导的志愿活动以及成千上万的较小规模、自下而上的村社基层组织这两方面的力量所推动的。据《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今年3月16日,我国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1.69亿人,志愿团体116.36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间22.68亿小时。实践证明,我国的志愿队伍在不断扩大,志愿服务内涵在持续丰富,志愿服务精神在融合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正朝着更加规范有序的方向前进。
  
高质量志愿服务
“志”之所向,“愿”之所在,文明向善、助人为乐离不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选择、自发行动。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志愿服务是一种独特的“文明之美”。
如今,随着志愿者群体的扩大、志愿服务频次的增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触角已延伸至社区建设、扶贫济困、医疗教育、扶弱助残、环境保护、文化体育和救灾抢险等众多领域,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出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今年年初疫情突袭,无数志愿者在战“疫”中挺身而出、勇敢逆行,坚守在社区、医院、车站、路口、街巷……可以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最美身影,哪里就有“红马甲”的靓丽风景,她们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展现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
  
高质量志愿服务
志愿者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是文明社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她们既是爱的创造者,也是爱的搬运工。这个社会需要爱,志愿者以满载的爱散播社会。
因此,弘扬和鼓励志愿者精神,践行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既需要社会成员高尚情怀的有效积累,也需要专业能力的有力支撑,不断凝聚志愿力量,这样才能让志愿服务以更加理性、规范、持久的方式承继和发展,这也是新时代赋予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
高质量志愿服务
 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与经济发展高质量一样,志愿服务也要高质量,需要在服务水平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上实现全面飞跃。说到底,就是要有效连接起“服务”和“需求”的两端,让爱心有的放矢地渗透到城乡的每个角落。让志愿服务行稳致远,既要促进队伍专业化,通过培育社会组织,借助“互联网+”手段,更好地梳理和聚合志愿者的特长、专业等资源,着力打造规范化、常备化的志愿者队伍,并借助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让志愿服务能各展其长、各尽所能、高效有序。
也要注重服务特色化,在提升扶老助残、结对济困等“传统科目”含金量的同时,围绕群众所盼所需所急,契合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切实提高志愿服务双方的匹配度,以更加精准地提供专业的服务科目,从而不断增强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高质量志愿服务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服务不是一次的热心、不能图一时热闹,要让志愿者精神持续闪光,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归根结底还得靠制度保障、各方给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充分参与的志愿服务机制,加强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管理、培训演练,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制度化组织化水平。
同时,要完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和促进机制,给志愿者穿上“防护服”、服下“定心丸”,并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和弘扬志愿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志愿者、关爱志愿者的浓厚氛围,更多地给予志愿服务尊重、保护和激励,从而激发整个社会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磅礴前行力量。
情暖人间
爱心志愿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人家有好事,我们要帮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坏。此人是恶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们也要帮助他。不能对人要对事,此事对社会有好处,对大众有好处,就应当帮助。
主讲人:XXX
时间:202X年XX月XX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