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共27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共27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陆游
01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重点)
02
鉴赏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
课时目标
03
鉴赏诗歌,陶冶情操,树立远大志向。(素养)
导 入
在南宋时期有位能人,他文武双全,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同时他又是个爱国诗人,一生写下无数忧国忧民的诗篇。他一度得到皇帝的赏识,入朝做了大官。但却遭到朝中投降派的百般排挤,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于是,皇帝偏听了这些污蔑之言,罢免了他的官职。怀着满腔的愤怒,他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他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使他十分感动,于是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诗中有这样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至今为我们啧啧称奇。他是谁呢?
知人论世
【一】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的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放翁逸稿》等。
走近作者
陆 游
陆游生在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宜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示儿》等篇均为世所传诵。
《游山西村》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镜湖之三山村。诗题中的“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这首诗作于次年春。陆游罢官闲居在家,心情相当复杂,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没有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探寻背景
基础梳理
【二】
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豚( )    
(2)衣冠( )
(3)叩门( )
(4)xiāo( )鼓
(5)zhǔ( )杖
tún
ɡuān
kòu


读一读
初读感知
【三】
1.读标题
“游”是“ ”的意思,“山西村”在诗人的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标题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即写 。
游赏
游览山西村时的见闻
朗读诗歌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诗歌的字音和节奏韵律。
沉潜讽诵:读诗至少两次,尝试读出诗歌的情感。
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理解内容
莫笑农家腊酒①浑②,
丰年留客足鸡豚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④又一村。
游山西村
①腊酒:腊月所酿的酒。
②浑:浑浊。酒以清为贵。
③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所以说暗,花光红艳,所以说明。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用丰足的菜肴款待客人。
山峦重叠,溪水曲折,似乎让人怀疑前无路径,不料柳暗花明之处又一村。豁然开朗,村舍俨然。
箫鼓追随春社①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②。
从今若③许闲乘月④,
拄杖无时⑤夜叩门。
①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灶神,祈求丰收。
②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时风俗。
③若:如果。
④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⑤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
译文: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时的风尚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我会拄着拐杖随时敲开你家门。
游山西村
请在梳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理清结构
随时做客
民风古朴
景色优美
游山西村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希望
村外
村内
农家
丰年足食
品味农家风情
【四】
1.有人说首联中的“莫笑”“足”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这两个词语既表现了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又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2.试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处。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诗中的“疑”“又”两字。
答案 “疑”字一方面写出了山水的曲折多变、道路的难寻难辨,另一方面写出了诗人留恋郊野、陶醉山水的沉迷自失的神态。“又”字渲染出诗人沉醉其中时突然发现眼前这个绿柳成荫、山花娇艳的秀美村庄的喜悦心情,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
(2)发挥想象,描绘诗句展示的图画。
答案 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像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3)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还在于它超越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蕴含着生活的哲理。说一说,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诗句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这是诗人发表的感慨。因为主人殷勤,所以客人留恋,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的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借鉴写法技巧
【五】
初读思考
主线突出,层次分明。这首七言律诗结构严谨,主线突出。诗人紧扣“游”字,先写出游到农家,后写村外之景物,再写村中之事,最后希望自己能频来做客。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写“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一幅完整的画面中,营造了优美的意境,格调恬淡、隽永。
《游山西村》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写自己在村民家做客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展示了农村特有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诗风自然闲适。
小 结
作业
1.背诵古诗。
2.完成晚练。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