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文备课方案13 画杨桃备教材教法文本解读《画杨桃》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真切地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老师还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不仅针对的是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全文共18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在图画课上仔细观察,认真地画杨桃,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写“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写的是老师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课文细致描写了人物的对话、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的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让人体会到这位老师教育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如:“哈哈大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从同学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中,明显感觉到他们是在嘲笑“我”。“好——笑!”“嘻嘻的笑声”,表现他们十分肯定地认为“我”画错了。课文还采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一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对比。看到“我”画的杨桃,同学们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却注意观察,从“我”的座位上去审视杨桃。二是同学们前后的态度对比。开始看到“我”的画,同学们嘲笑“我”,后来明白自己错了,感到难为情,对比非常鲜明。三是老师神情的前后对比。老师的情感随着同学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这个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平常的小事寄寓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内容是一个横放着的杨桃和一幅像“五角星”的杨桃画。这两个内容对比鲜明,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课后的第一题应结合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先让学生充分地自由朗读课文,再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第二题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穿插练习。先让学生勾画词句,读中感悟,再组织语言表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须作指导。第三题可结合识字环节进行。教学策略1.认写字词(1)识字。可归类认读本课中声母是sh的生字。强调“诲”是四声,不能误读为三声。指导多音字“倒”的读音。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并注意在学文中相机巩固。(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10个字中,“课、摆、哈、抢、嘻”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图”是全包围结构,“座”是半包围结构,这两个字都要注意指导笔顺。“交”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页”是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2.阅读理解课文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的对比中,步步深入,理解文章内涵。首先,指导学生读懂“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我”又是怎样画的;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不同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最后,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课文生动细致地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出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本课中人物对话较多,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朗读实践,培养学生语感。3.类文迁移在教学第二课时阅读积累环节,引导学生阅读类文《两个女儿》。类文也是一篇富含哲理的生活小故事。类文中的老婆婆在同样的天气里因为担心两个女儿的生活状况而忧郁,但是换个角度就变成了什么样的天气都高兴。通过链接类文,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事情换个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变化,与课文联系起来理解,就更能说明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多角度审视,实事求是,领悟课文思想精髓。备教学资源杨桃杨桃是酢浆草科植物,常绿或半常绿乔木,高可达十几米,分枝甚多。树皮暗灰色,内皮淡黄色。羽状复叶,小叶5~11枚,互生,卵形至椭圆形,顶有短尖头。聚伞状圆锥花序,花小,钟形,微香,白色或紫红色。浆果肉质,椭圆形,下垂,具五棱,间或三至六棱,熟时黄色。种子黑褐色。一年内开花数次,自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用播种、嫁接等法繁殖。广泛分布于热带亚洲。中国华南地区有栽培。多生长于路旁、疏林或庭园中。木材一般用于小农具方面,果生津止渴,可生食,亦可入药。根皮、茎皮、果及叶入药。果实形状奇特,色泽美观,园林中常用于路边、墙垣边或建筑旁栽培观赏,也可大型盆栽绿化阳台、天台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