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文备课方案13 要下雨了备教材教法文本解读《要下雨了》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全文从“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全文共9个自然段,语言浅显,层次清晰,先写了小白兔割草时发现天气的变化,接着通过小白兔与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揭示下雨前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三段对话的表达方式也基本相似。课文结尾“大雨真的下起来了”,进一步明确了课文中的三种现象的确是下雨前的征兆。课文插图与文中的三段对话内容相对应,分别展现了“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中插图,用图文对应的方式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说说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再分角色读一读。”这道习题可以结合课文的初读环节,圈画出小动物的名称。然后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开展小组分角色朗读,班级朗读展示等活动。“想想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都在干什么。”这道习题主要考查学生在文本中直接提取信息的能力。可以在对话朗读教学中,以读代讲,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下雨前燕子在低飞捉虫、小鱼到水面来透气、蚂蚁忙着搬家这些现象。也可以在分角色朗读后,请学生演一演,通过情境表演说说下雨前小动物的表现。教学策略1.认写字词本课生字较多,在教会认字时,要先读准字音,如“沉、伸、潮、湿”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空”是多音字,在“空气”中读一声,在“有空”中读四声;“息”在“休息”一词中读轻声。在识记生字时,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偏旁归类识字,如“沉、潮、湿、消”都有三点水,这些字大多与水有关;字理识字,如“闷、息”与心有关,可通过汉字溯源,知道它们的构字特点,再联系生活体验理解识记;加一加识记,如“腰、伸、搬”等。在教会写字时,可按字的结构分类,如“呀、吗、吧”都是左右结构,都有口字旁,写时注意“口”小偏上;写“过、这、边”时,应先写“寸、文、力”,再写“辶”。2.阅读理解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运用“提取主要信息”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表现及与气象有关的科学常识;然后找出比较难懂的词语,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加以理解。还有,本文对话较多,表达方式也基本相似,适合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语言训练。在课文的对话中带有“呀、呢、吧”语气词的句子,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3.积累运用本课通过人物的对话展开情节,生动有趣,而且对话的表达方式基本相似,都是“要下雨了,什么原因,我怎么样”,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迁移和运用。备教学资源1.下雨前的谚语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青蛙叫,大雨到。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2.下雨前蚂蚁搬家的原因下雨前空气的湿度会比较高,蚂蚁这种把窝造在地下的生物,长久的生存进化使它们对空气湿度变化的感觉非常灵敏,当湿度加大时,蚂蚁就会有在低处危险的感觉,就要往高处搬。3.下雨前的征兆蚯蚓上路:小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如果蚯蚓都能出来活动了,说明空气已经很潮湿了,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可能要下雨。鸡不进窝:鸡因为没有汗腺很怕热,特别是夏天下雨之前是很闷热的。如果你赶鸡进窝,鸡还是一直待在凉快的地方,说明就要下大雨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