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文学小说作家名人人物介绍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王安忆文学小说作家名人人物介绍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By Yushen
汇报时间:20XX.XX.XX
演讲人:XXX
王安忆
WANG
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PPT模板
INTRODUCTION TO PPT BY FAMOUS CONTEMPORARY WRITERS
名人
介绍
AN
YI
YOUR LOGO
A UNIVERSITY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01
作家简介
02
主要作品
03
创作特点
04
人物评价
PRINCE REVENGE BOOK SHARING
王安忆名人介绍
目录页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AUTHOR PROFILE
作家简介
PART 01
By Yushen
01
作家简介
王安忆
1954年3月6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同安,现居上海,中国当代作家、文学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1976年,首次发表散文《向前进》。
1986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
1987年,调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
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长恨歌》,后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5年1月,短篇小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
2012年7月,长篇小说《天香》获第四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
2013年9月,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2020年10月,发表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
By Yushen
01
作家简介
人物经历
1954年3月6日出生于南京。1955年7月,母亲茹志鹃转业,随之到上海。1961年入淮海中路小学学习,经常参加区、市儿歌写作赛诗会。1967年入向明中学,1969年毕业,却未上过文化课。1970年,赴安徽省五河县头铺公社大刘大队插队。1971年加入共青团。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参加乐队工作,并参加一些创作活动。
01
1975年,写下第一篇散文《大理石》,后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的知青散文集《飞吧,时代的鲲鹏》,因形势变化,该合集停止发行,仅每人得到一本纪念,其余捣为纸浆。 1976年,在杂志《江苏文艺》上发表散文《向前进》。
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同年发表首篇短篇小说《平原上》。
1979年,发表小说《谁是未来的中队长》,获《少年文艺》年度“好作品”奖。
By Yushen
01
作家简介
2011年,出版长篇小说《天香》,当选为第八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与陈思和一起正式创办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课程MFA,开始招收当代文学研究生。 2013年9月,连任第九届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2016年1月,出版长篇小说《匿名》。
2017年6月,推出小说集《红豆生南国》,共收录《红豆生南国》《向西,向西,向南》《乡关处处》三部中篇小说,其中小说《向西,向西,向南》获得第三届钟山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奖。
2018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考工记》,小说讲述一位上海洋场小开经历变革,逐渐蜕变成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故事; 12月,连任第十届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2019年5月,由王安忆编剧,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影《第一炉香》开机拍摄。
2020年10月,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发表于杂志《收获》2020年第5期,
后登上2020收获文学榜·长篇小说榜榜首。
202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22年3月起,任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主任。
人物经历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MAIN WORKS
主要作品
PART 02
02
主要作品
By Yushen
长篇小说 首版时间 长篇小说 首版时间
《69届初中生》 1986年 《黄河故道人》 1986年
《流水三十章》 1990年4月 《米尼》 1990年8月
《纪实与虚构》 1993年6月 《长恨歌》 1996年2月
《富萍》 2000年9月 《上种红菱下种藕》 2002年1月
《桃之夭夭》 2003年12月 《遍地枭雄》 2005年5月
《启蒙时代》 2007年4月 《天香》 2011年5月 [16]
《匿名》 2016年1月 《考工记》 2018年9月
《一把刀,千个字》 2020年10月 - -
02
主要作品
By Yushen
长篇小说 首版时间 长篇小说 首版时间
《妹头》 2000年1月 《岗上的世纪》 2000年5月
《剃度》 2000年12月 《女友间》 2001年7月
《弟兄们》 2001年9月 《文工团》 2001年9月
《三恋》 2001年9月 《忧伤的年代》 2002年10月
《现代生活》 2002年11月 《酒徒》 2003年1月
《欲罢不能》 2003年7月 《王安忆中篇小说选》 2004年10月
《王安忆的上海》 2004年9月 《稻香楼》 2005年1月
《发廊情话》 2006年1月 《化妆间》 2006年4月
02
主要作品
By Yushen
小说集 首版时间 小说集 首版时间
《雨,沙沙沙》 1981年8月 《黑黑白白》 1983年3月
《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 1983年6月 《尾声》 1983年8月
《流逝》 1983年10月 《小鲍庄》 1986年5月
《海上繁花梦》 1989年4月 《神圣祭坛》 1991年12月
《乌托邦诗篇》 1993年4月 《荒山之恋》 1993年10月
《父系和母系的神话》 1994年10月 《伤心太平洋》 1995年1月
《王安忆》 1995年12月 《小城之恋》 1996年2月
《香港的情与爱》 1996年2月 《人世的沉浮》 1996年10月
《姊妹们》 1997年1月 《王安忆短篇小说集》 1997年6月
02
主要作品
By Yushen
散文集、随笔集、文集 首版时间 散文集、随笔集、文集 首版时间
《母女同游美利坚》 1986年10月 《蒲公英》 1988年8月
《旅德的故事》 1990年9月 《故事和讲故事》 1991年12月
《乘火车旅行》 1995年9月 《漂泊的语言》 1996年2月
《重建象牙塔》 1997年9月 《心灵世界》 1997年12月
《独语》 1998年1月 《接近世纪初》 1998年5月
《塞上五记》 1999年1月 《王安忆散文》 1999年1月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 2000年5月 《窗外与窗里》 2001年1月
《我读我看》 2001年4月 《寻找上海》 2001年11月
《茜纱窗下》 2002年10月 《上海街情话》 2003年6月
02
主要作品
By Yushen
作品名 导演 首映时间 作品分类
《风月》 陈凯歌 1996年 电影
《长恨歌》 苏乐慈 2003年 话剧
《金锁记》 黄蜀芹、许鞍华 2004年 话剧
《发廊童话》 吕凉 2008年 话剧
《第一炉香》 许鞍华 2021年 电影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CREATIVE FEATURES
创作特点
PART 03
03
创作特点
By Yushen
王安忆的小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非常注重挖掘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在艺术表现上,她早期的小说创作多倾向于感情抒发,近期创作则趋于冷静和细致。从王安忆的作品里,读者还可以较为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宽厚的爱,她赋予故事中的人物以“英雄性”,着重表现人物美和善良的方面。换言之,王安忆的小说讲的多是平常故事,柴米生计,但她深入探讨的却是故事背后强大而仁慈的自然规律,这是她对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及本体世界的关怀,这使得她的作品有了超乎寻常的意义。同时,王安忆的作品中又时刻表现出女性的温柔,以及谨慎、内省、多思的品格。
作品主题
03
创作特点
By Yushen
20世纪80年代初,寻根文学一时间成为文学界关注的对象。王安忆也创作出了《小鲍庄》与《大刘庄》,这两篇作品立足于乡村世界,反思传统文化。其中《小鲍庄》在文坛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作者以自己早期在安徽插队的经历为创作素材,讲述了小鲍庄的仁义之子捞渣的故事。捞渣因搭救洪水中的鲍五爷而失去生命,去世后的捞渣仍旧造福于小鲍庄,全村人因捞渣的死而继续获益。村人不同程度地改善了生活,村庄因捞渣受到了社会关注,继而摆脱了贫困。
寻根文学
这篇文章表面上看似褒奖捞渣,但实则具有讽刺意味。捞渣作为全村最有仁义品质的人,是全村人的未来。捞渣的去世象征仁义在小鲍庄的消逝,而村人把捞渣作为榜样的动机,仅仅是为了从捞渣身上获利。
03
创作特点
By Yushen
20世纪80年代后期,王安忆创作出了“三恋”系列:《小城之恋》《荒山之恋》和《锦绣谷之恋》。“三恋”因其大胆涉及性爱而在文坛上引起广泛关注。在“三恋”中,王安忆颠覆了传统的女性禁忌,深刻地展现了性爱在女性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小城之恋》揭示了处于青春期的女孩所受到“自然本能”与社会道德的双重压迫,最终“自然本能”战胜了社会道德。《荒山之恋》中的“金谷巷女孩”不安于现状,象征了人本能欲望的强大力量。《锦绣谷之恋》描述了女编辑在一次笔会中与一位男作家的婚外恋故事,五天会议结束后,女编辑重返现实世界,成为理性规范中的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王安忆表达了“毫无起色”的婚姻生活对女性生命力的磨损,使女性在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婚姻生活中丧失生命的活力。
女性、情感主题
03
创作特点
By Yushen
城市文学
王安忆以上海为背景创作出了《鸠雀一战》《好婆与李同志》《长恨歌》《富萍》等作品。这些作品蕴含着上海特有的文化底蕴,个人对城市的反思。《鸠雀一战》写了小妹阿姨一辈子为人服务,但到头来连一间栖身之所也难以获得的悲剧。《富萍》展示了乡下人在上海的生活。虽然生活很艰难,但那些棚户区的人们依然保持着纯真善良的生活品行。生活的贫困、粗俗并未使他们的内心变得粗粝,他们依然保持着人性的光辉。《长恨歌》从普通市民的口常生活变化角度,通过描摹一个城市普通弄堂女性王琦瑶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人生命运变迁,以写城市女性口常生活史变迁为依托,勾勒出一个城市命运的变迁;以塑造女性形象为城市代言人,集中刻画出一个地域城市上海的形象。
03
创作特点
By Yushen
01
王安忆在小说创作中力求以稠密细腻的工笔手法创造出小说的意境之美,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同时展现人物在命运的旋涡中丰富不定的生活方向。王安忆创作手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细致全面地铺垫细节,以营构出一种气氛。《长恨歌》中,上海胡同潮潮腻腻、扑面而至的气息,十里洋场中西杂兼的风情,故事的升起和陨落间犹如女人强留风韵的伤感,
描写手法
02
这些是由形形色色的景观、风俗、习惯和生活的细末调研而成,单看一个细节看不出的,它腾升在实物之上,在它们须臾的呼吸间若隐若现。《上种红菱下种藕》中,秧宝宝的目光触及之处,那些最细微的变化和触动是伴着滴水穿石式的耐心出现于文字之中;那种在新时代渐渐突起的振奋大胆的精神不是依靠豪言壮语凸现出来,而是在不经意的琐琐碎碎的生活中渐渐显露;那种面对过去的流逝不自觉的怅然甚至连主人公都觉察不出,可是竟慢慢在读者心中升起。
写作情感
03
创作特点
By Yushen
类型化人物
王安忆在小说创作中通过塑造类型化的人物形象来达到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概括。她没有塑造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认可的立体逼真的圆形人物,而是着意塑造有着独特色彩的类型化的人物。王安忆认为,小说是一种写实的艺术,如果没有人物就丧失了具体的内容。以前的理论强调人物性格,注重表现特殊环境中的特殊人物,她觉得是一种局限。在长篇小说中,人物一定靠思想来支撑,和思想相比性格是很狭隘的东西。因此,王安忆塑造的人物更多强调概括性和思想性。如在《小城之恋》《荒山之恋》等作品中,王安忆文本中的人物很多没有具体的有个性的姓名,只是以“他”、“她”、“大提琴手”、“金谷巷女儿”,这就减弱了人物的个性化和具体化,“她”和“他”的情爱故事便不是某一个人的,人物的生命经验具有了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意义。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CHARACTER EVALUATION
人物评价
PART 04
04
人物评价
By Yushen
王安忆属于那种越写越好的女作家,女作家中很多一出手就是好文章,真正越写越好的并不多。王安忆从来也不知道满足于现在的成就,就是因为这一点,她和别的女作家相比,明显地技高一筹。她曾经是一个高产作家,这些年,她的产量似乎减少了一些,但是产品的质量却无可怀疑。
作家叶兆言评
04
人物评价
By Yushen
她写于20世纪80年代的《流逝》《逐鹿中街》等作品,对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作了精细的展示,家人、邻里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刻画得极具浮雕感,而在其代表作之一的《长恨歌》里,昔日上海小姐王琦瑶数十年的命运沉浮奏出了20世纪旧上海的一曲挽歌。有人或许会觉得王安忆笔下的这些人物有些扁平化,内心世界不够丰富。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王安忆要创造的正是这样一种田园诗,它摒弃了人物内心的深度开掘,致力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感与温情。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评
04
人物评价
By Yushen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评
过去30年,王安忆不断在写作中突破自我,每篇作品都试图在转变方向从而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她用中文创造了一个现实社会、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
By Yushen
汇报时间:20XX.XX.XX
演讲人:XXX
YOUR LOGO
A UNIVERSITY
谢谢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PPT模板
INTRODUCTION TO PPT BY FAMOUS CONTEMPORARY WRITER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