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文学小说作家名人人物介绍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萧红文学小说作家名人人物介绍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XIAO
中国当代
文学作家
名人介绍PPT
WRITER INTRODUCTION PPT


HONG
演讲人:XXX
时间:20XX.XX
By Yushen
人物评价
CONTENT SHARING
04.
创作特点
CARDINAL PRINCIPLE
03.
主要作品
PRINCIPLE INDIVIDUAL
02.
作家简介
ABOUT THE AUTHOR
01.

CONTENTS

YOUR LOGO
A UNIVERSITY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ABOUT THE AUTHOR
作者简介
PART
01
By Yushen
作家简介
ABOUT THE AUTHOR
01.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
祖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长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萧红
By Yushen
作家简介
ABOUT THE AUTHOR
01.
1911年(宣统三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五),萧红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城内龙王庙路南的张家大院。
1916年(民国五年),外祖父将萧红本名改为张廼莹。
1919年(民国八年),生母姜玉兰感染霍乱病故。
父亲张廷举续娶梁亚兰,即萧红继母。
1920年(民国九年),入呼兰县乙种农业学校
(俗称龙王庙小学,现为萧红小学)女生班读初小。
1924年(民国十三年),入北关初高两级小学校女生部读高小。
后转入呼兰县第一女子初高两级小学校。
早年经历
By Yushen
作家简介
ABOUT THE AUTHOR
01.
文学创作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3月,参加中共党员金剑啸组织的赈灾画展,展出两幅粉笔画。4月,以悄吟为笔名发表小说《弃儿》,是萧红最早发表的文学作品。随后发表诸多作品,踏上文学征程。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7月,与萧军、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演出团体“星星剧团”中担任演员,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由于引起敌伪特务机关注意,剧团于公演前解散。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0月,在舒群等人的帮助下,萧红、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自费在哈尔滨出版。萧红署名悄吟,萧军署名三郎。《跋涉》的出版,在东北引起了很大轰动,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也为萧红继续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y Yushen
作家简介
ABOUT THE AUTHOR
01.
1941年(民国三十年)4月,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回国途经香港,特意到九龙看望病中的萧红。后来萧红听从史沫特莱的建议到玛丽医院做全面检查,发现患有肺结核。10月,萧红住院打空气针治疗。11月底,因受医院冷遇,萧红返回九龙家中养病。
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九龙陷于炮火,柳亚子先生应萧红之约,到九龙乐道萧红住处去探望她。次日,端木蕻良和青年作家骆宾基护送萧红从九龙转移到香港,住进思豪酒店。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1月12日,日军占领香港。萧红病情加重,被送进香港跑马地养和医院,因庸医误诊为喉瘤而错动喉管,手术致使萧红不能饮食,身体衰弱。
1月18日,端木蕻良和骆宾基将萧红转入玛丽医院。次日,萧红精神渐复,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因病去世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PRINCIPLE INDIVIDUAL
主要作品
PART
02
By Yushen
主要作品
PRINCIPLE INDIVIDUAL
02.
中篇小说 1934年9月9日 《生死场》
长篇小说 1940年12月20日 《呼兰河传》
1941年 《马伯乐(第一部)》
1941年 《马伯乐(第二部)》
剧本 1938年3月初 《突击》
1940年7月 《民族魂鲁迅》
书信 1936年10月24日 《海外的悲悼》(致萧军)
1939年3月14日 《离乱中的作家书简》
(致许广平)
By Yushen
主要作品
PRINCIPLE INDIVIDUAL
02.
短篇小说 1933年8月6日 《两个青蛙》
1933年8月27日 《哑老人》
1933年9月20日 《叶子》
1933年11月15日 《渺茫中》
不详(1933年7月18日首刊) 《腿上的绷带》
不详(1933年8月4日首刊) 《太太与西瓜》
1934年3月8日 《患难中》
1934年3月8日 《出嫁》
不详(1934年夏首刊) 《进城》
不详(1934年首刊) 《去年今日》
1936年5月6日 《马房之夜》
1936年9月4日 《家族以外的人》
1936年9月初 《红的果园》
1936年(1936年9月20日首刊) 《王四的故事》
不详(1936年10月1日首刊) 《牛车上》
不详(1936年11月16日首刊) 《亚丽》
不详(1937年5月10日首刊) 《两朋友》
1938年8月6日 《黄河》
By Yushen
主要作品
PRINCIPLE INDIVIDUAL
02.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体裁
1932年春 《可纪念的枫叶》 诗歌
1932年春 《静》 1932年春 《偶然想起》 1932年春 《栽花》 1932年春 《春曲》(六首) 1932年7月30日 《幻觉》 不祥(1933年8月13日首刊) 《八月天》 1937年6月20日 《一粒土泥》
By Yushen
主要作品
PRINCIPLE INDIVIDUAL
02.
散文集 1933年10月 《跋涉》
1935年3月至5月间 《商市街》
1936年 《桥》
1940年6月初版 《萧红散文》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CARDINAL PRINCIPLE
创作特点
PART
03
By Yushen
创作特点
CARDINAL PRINCIPLE
03.
VS
文体特征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创造出场景性的小说结构。系列散文《商市街》在发表时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议论,因为萧红使用了不少小说的技巧,这样的写作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异常新颖,从文体上看,它更接近小说,不过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记录”(萧军《商市街·读后记》)。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商市街》、《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文体特征2
这种小说文体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从一个方面实现了文学史的衔接、承续,在审美意识上沟通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更准确地说,是把传统文学中高雅的部分——诗和散文,与现代文学中已经代替了诗而成为主体的部分——小说,实现了新的对接。正是这一对接造就了现代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By Yushen
创作特点
CARDINAL PRINCIPLE
03.
语言特点
萧红的小说有超常规的文体语言,诗化、直率而自然。萧红的创作多有自叙传的色彩 ,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维循规蹈矩地写作,而是以一种极自然的陌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萧红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既表现为新鲜、生疏,同时又表现为直率、自然。萧红语言的直率首先表现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这种超常规语言的运用在萧红后期的创作中越来越成熟。《牛车上》中的三月春阳、《后花园》中的六月鲜花、《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都是一个个儿童眼中的世界,自然而成,人物风景并不受旧的形式束缚。同时,这种直率的语言又表现出自然的特点,她写的人物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活生生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读者产生共鸣。因为直率,不用伪饰、矫情,就更显得自然质朴,直率和自然这两种特性自然成为一体。这种语言没有着意雕琢的痕迹,自然而然,蕴含着一种稚拙浑朴的美、一种独特而醇厚的情调,从而成为“萧红体”小说叙述风格的重要特征。
By Yushen
创作特点
CARDINAL PRINCIPLE
03.
思想特质
萧红认为作家的首要任务是“对着人类的愚昧”,她认为作家是超阶级的,作家应该为人类而写作。 即便是在抗战救亡时期,她也拒绝使小说直通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 萧红的创作摆脱了狭隘的阶级论,具有自己成熟的文学主张,这也是萧红能成为优秀作家的重要前提。 萧红创作之初确实接受了左翼文学的影响 ,有着些许左翼文学激进的色彩,对底层的民众,尤其是底层的被阶级和男性双层压迫的女性给予了深刻的同情,其作品人物多以女性、儿童、老人为主,而女性更为常见,女权主义思想日渐成熟。但是,萧红的创作与流行的现实主义左翼文学又有着很大差异,她的阶级观念不但是政治的、经济的,而且是文化的,是强势与弱势的对立。抛开“抗日”的政治内容, 她的《生死场》依然有直逼人心的惊心动魄的力量。从直接面对人的生存层面说话这个角度来说,萧红或许比鲁迅走得更远、体验得更深、离信仰更近。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CONTENT SHARING
人物评价
PART
04
By Yushen
人物评价
CONTENT SHARING
04.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萧红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爱折腾,不愿守本分,她的一生泛泛而言是很惨的、短命、穷困、奔波,她从十九岁离家出走,这一走便再没回头,中间只辗转回去过一次。
总体评价
By Yushen
人物评价
CONTENT SHARING
04.
林贤治评论(诗人、学者)
萧红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我以为是唯一的。
By Yushen
人物评价
CONTENT SHARING
04.
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 鲁迅还评价萧红在《生死场》中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鲁迅评论(文学家、思想家)
By Yushen
人物评价
CONTENT SHARING
04.
茅盾评论(作家、文学评论家)
评价《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XIE
中国当代
文学作家
名人介绍PPT
WRITER INTRODUCTION PPT


XIE
演讲人:XXX
时间:20XX.XX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