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文学小说作家名人人物介绍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杨绛文学小说作家名人人物介绍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By Yushen
INTRODUCTION TO PPT BY FAMOUS CONTEMPORARY WRITERS




PPT




名人介绍


YANG
JIANG
YOUR LOGO
A UNIVERSITY
演讲人:XXX
时间:20XX.XX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CONTENTS
01
作家简介
AUTHOR PROFILE
02
主要作品
MAIN WORKS
03
创作特点
CREATIVE FEATURES
04
人物评价
CHARACTER EVALUATION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ABOUT THE AUTHOR
作家简介
PART
01
By Yushen
01
作家简介
AUTHOR PROFILE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1923年,随全家迁往苏州,进入振华女校就读。
1928年,进入苏州东吴大学。
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同年前往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了钱锺书。
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
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在上海公演。
1944年,创作的喜剧《弄真成假》在上海公演。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1970年7月,下放至“五七干校”。
1978年,出版《堂吉诃德》中译本。
1981年7月,出版散文集《干校六记》。
1987年5月,出版散文集《将饮茶》。
1988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洗澡》。
2003年7月,出版散文集《我们仨》。
2007年8月,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2014年8月,出版中篇小说《洗澡之后》。
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
作家简介
By Yushen
01
作家简介
AUTHOR PROFILE
杨绛(1911年7月17日- -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 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 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 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 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年105岁。
作者简介
By Yushen
01
作家简介
AUTHOR PROFILE
1911年7月17日,杨绛生于北京。1923年,杨绛在启明上学,举家迁苏州。
1928年,杨绛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 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1932年,从苏州东吴大学到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钱锺书。
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
1938年,杨绛随钱锺书带着-岁的女儿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943、1944年, 杨绛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 、《游戏人间》 等相继在上海公演。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1956年,作品《吉尔布拉斯》经大修大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第一版。
1965年1月,《堂吉诃德》 第一部翻译完毕。
1978年,《堂吉诃德》 中译本出版。
1981年发表的《干校六记》,已有三种英语、两种法语和一种日本译本。
1984年,她写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
作者经历
By Yushen
01
作家简介
AUTHOR PROFILE
1986年,她出版《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 、《记钱锺书 与围城》。
1992年2月,法译本《洗澡》及《乌云的金边》在巴黎出版。
1997年,杂志第5期《仿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十月》 发表。
1997年3月4日,女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1998年12月19日,丈夫钱锺书去世。
2001月,出版《从丙午到流亡》。
2003年,她出版作品《我们仨》。
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边上一自问自答》 一书2011年,百岁老人杨绛查出患有心衰,
但她依旧乐观豁达,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晚上一点半睡觉。
2013年7月17日,杨绛102岁生日。
2015年7月17日,杨绛先生迎来104岁生日(如按照杨绛先生自己的虚岁算法,是105岁),身体依旧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作者经历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MAIN WORKS
主要作品
PART
02
By Yushen
02
主要作品
MAIN WORKS
1934-
1981年
《璐璐,不用愁!》1934年
短篇小说 《大公报文艺副刊》
《论菲尔丁关于小说的理论与实践》
1957年 研究小说
《文学评论》第二期
《玉人》1981年
小说 《上海文艺》
《鬼》1981年
小说 《收获》
《论<名利场>》1959年
研究论文
《春泥集》1979年10月
散文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干校六记》1981年5月
散文集 香港
《倒影集》1981年
小说 香港
1981-
1986年
《旧书新解》1981年
论文 《文学评论》
《丙午丁未纪事》1986年
杂文集 《收获》第6期
《失败的经验》1986年
译学见解 《中国翻译》第5期
《喜剧二种》1983年
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
福建人民出版社
《回忆我的父亲》1986年
专著
《回忆我的姑母》1986年
专著
《记钱锺书与围城》1986年
专著
《有什么好》1982年
论文
主要作品
By Yushen
02
主要作品
MAIN WORKS
1992-
2003年
《杂忆与杂写》1992年7月
散文集 花城出版社
《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
1997年5月 杂文
《十月》杂志第5期
《我们仨》2003年7月
散文集 香港牛津大学版
《我们仨》2003年8月25日
散文集 台湾时报社
《杨绛作品集》1994年2月
作品集 三联书店
《杨绛作品集》第六版
2003年4月7日作品集 社科出版社
《我们仨》2003年6月24日
散文集 三联书店
《杨绛散文》1994年8月
散文集 社科出版社
2004-
2014年
《杨绛文集》2004年
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坐在人生边上》 2011年7月
散文集 上海文汇出版社
《我们的钱瑗》2005年9月
散文集 商务印书馆
《洗澡之后》2014您8月
中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杨绛全集》2014年8月
作品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2007年 散文集 商务印书馆
主要作品
By Yushen
02
主要作品
MAIN WORKS
名称
《1939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
《英国文化丛书》
《小癞子》
《吉尔·布拉斯》
《堂吉诃德》
《斐多》
时间
1948年
1948年
1950年
1954年
1978年4月
2000年4月
1956年
2000年4月
2001年5月13日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1950年
《世界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台湾时报社
出版社/刊物
《小癞子》
1978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




By Yushen
02
主要作品
MAIN WORKS
获奖时间
1986年
2003年
2004年
2015年1月
奖项名称
西班牙“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
台湾2003年开卷好书奖十大好书(中文创作类)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3年度杰出成就奖
第九届中国书业年度大奖年度作者
/
《我们仨》
/
《洗澡之后》
获奖作品
获奖结果
获奖
获奖
提名
获奖
获奖记录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CHARACTER EVALUATION
创作特点
PART
03
By Yushen
03
创作特点
CREATIVE FEATURES
杨绛文学作品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节选自 《人在边缘一杨绛创作论》,《文学评论》 1995年第5期)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格, 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 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作品风格
By Yushen
03
创作特点
CREATIVE FEATURES
杨绛作为知识女性,并没有奋力高喊女性解放、女性独立等口号,而是利用散文进行温婉的自省,进而确立了女性意识。在
《回忆我的姑母》当中,杨绛反思和审视了反叛型女性意识,同时也确立了杨绛自我“女性意识”。在杨绛的笔下,姑母杨荫榆一生坎坷,但是她可以逃离封建家庭,追求人生自由,成为一名出色的知识女性。杨绛在描写的过程中,并没有回避姑母的缺点,这样就会显得人物更加鲜明,具有自身的特色,使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反叛型知识女性的形象。通过阅读杨绛系列散文,读者可以感受到在杨绛整个散文作品当中有关女性作者的潜意识。
主题思想—女权意识
By Yushen
03
创作特点
CREATIVE FEATURES
杨绛的文学创作同时浸润着深厚的东西方文化,她的写作风格流露着超凡脱俗、温柔敦厚、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在西方自由的人文精神关照下,杨绛的小说和散文都表现出了对人性、自然和艺术的发现,然而真正促成杨绛独特创作艺术特征的因素是儒家思想,杨绛的为人为文都贴合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杨绛文学创作的情感张力源自儒家性情的形成,这也正是她隐身哲学的本质所在。杨绛的小学和大学教育都是在教会学校接受的,但这并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她的浸润。
主题思想—儒家美学
By Yushen
03
创作特点
CREATIVE FEATURES
杨绛在批评作品中显现出的独特气质对当下文学批评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呈现为:一、杨绛的批评作品首先是一篇引人入胜、动人心魄的美文。批评文章一如她的散文一般洗练精审、亲切自然,犹如拜望鸿儒之后的兴会随感,闲话般娓娓道来。置身杨绛的批评美文之中,方可知晓文学批评不必为了批评而批评,亦可以是情感的抒发,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灵魂与灵魂的对话;二、杨绛的文学批评从不脱离具体作品,也并不晦涩难懂,难得的是,她的批评研究具有分量,暗含让读者资以“反三”的“一隅”。
主题思想—批评艺术
By Yushen
YOUR LOGO
A UNIVERSITY
CHARACTER EVALUATION
人物评价
PART
04
By Yushen
04
人物评价
CHARACTER EVALUATION
通读杨绛散文,浓烈直白的抒情、冷嘲热讽的锋芒、有理有据的辩论、声嘶力竭的宣泄并不多见,但细细品味会发现,锋芒、宜泄、温暖、激情随处可见,这就是淡泊之中蕴藏浓郁的和谐。杨绛散文自然平淡,与周作人散文有几分相似之处,但悲愤之情暗含于“淡泊名利中”,这突出表现在反映困难生活的文章中。杨绛突然从优越的大小姐生活被迫分配到落后、艰苦的农村“劳改”,接受肉体上的折磨:从被人们仰慕的读书人,突然演变为“臭老九”,在“登台就有高帽子戴”的生活当中,受尽旁人白眼,精神上受到凌辱。因此,杨绛在身不由己的困难时期,无奈接受了那场浩劫。杨绛内心当然对其耿耿于怀,但其散文并没有表现出对那段刻骨铭心的“革命”咬牙切齿,也没有宣泄其满腔的怒火,却淡化困难暴行。她不谈及困难中人性被摧残的恐惧,而仅以纯粹的文字,干干净净叙述着琐事、小事。简约沉寂的文字,粗略一看平淡无稽。但平淡中有沉郁,是现实压迫中内心压抑的外露。随手翻看其散文,叙述娓娓道来,沉郁的悲痛也蕴含其中:住房被占、工作颠来倒去无非是扫厕所、乐于助人的女婿死于非命、丈夫被迫下放、上台戴高帽等。杨绛以平淡、不动声色的叙述将这些侮辱、惨痛勾勒,在文字的沉静当中折射内心的悲愤与无奈,沉寂文字背后是波涛汹涌挣扎的内心。杨绛将沉郁以淡泊为伪装,用淡泊将内心的苦痛与激情中和,有机统一了文章主客观色彩,独特美学蒸蒸呈现。以反讽的姿态对现实做进退有度的解构,作者表面表现得越平静,其精神则越跌宕起伏。
艺术特色—沉郁淡泊
By Yushen
04
人物评价
CHARACTER EVALUATION
杨绛在回忆从北京迁居到无锡的情景时使用了吴地方言,意在逼真地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大王庙》中每当“我”和姐姐穿短裙在街上走时都会被无锡妇女呼邻唤友地围观:“快点来看呶!梳则辫子促则腰裙呶!”《回忆我的父亲》中一同事称赞其父亲“唔笃老太爷直头硬!”《小吹牛》中,售票员说:“伊肚皮痛啦?”司机:“勿要紧,送侬到门口。”此外,杨绛还善于使用方言来刻画特定的人物,抒发对亲情的眷恋。在《黑皮阿二》中,她以上海方言生动逼真地刻画出一个当地流氓地痞的嘴脸;杨绛幼年时主要负责看护妹妹杨必睡午觉,因而,在《记杨必》中,杨绛以“我火了,沉下脸说快点困!”“二伯伯怎么凶!着得里一记!”等无锡方言,描绘出姐妹间的欢愉和妹妹模仿姐姐说话的声调、神情和口吻。
艺术特色—乡土风情
By Yushen
04
人物评价
CHARACTER EVALUATION
作者评价
杨绛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新华网评)
如果说杨绛先前的作品关照的是世事,是社会,那她晚年的作品则是在关照自己。那些文字是对至亲的、但不可再见之人的耳语,是她千千情结之心的独白,因而更显生命的沉重,也更显思想的精邃和绮丽。(《钱江晚报》评)
By Yushen
04
人物评价
CHARACTER EVALUATION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中国当代作家周国平评)
“杨先生(杨绛)一直笔耕不辍,她不像一般作家是为写作而写作,而是一直伴随着对人生、对生命、对人间情感的思考、总结和表达。”(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评)
作品赏析
By Yushen
INTRODUCTION TO PPT BY FAMOUS CONTEMPORARY WRITERS




PPT




名人介绍


THANK
YOU
YOUR LOGO
A UNIVERSITY
演讲人:XXX
时间:20XX.XX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