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1课时——读闻一多,品风骨导入新课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臧克家一起走近闻一多先生,来了解他的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及有关的背景资料,积累常考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重点)揣摩体味文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重点)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难点)02010403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被誉为“农民诗人”。知识补充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骅,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诗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闻一多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他的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他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背景链接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臧克家于1930—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作为闻一多的学生,经常出入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其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他。闻一多回清华任教后,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了《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这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光辉事迹。出处背景意图读准字音衰微( ) 赫然( ) 迭起( )卓越( ) 锲而不舍( ) 小楷( )沥尽心血( )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 兀兀穷年( )慷慨淋漓( )无暇及此( )热情澎湃( ) 仰之弥高( )漂白四壁( )炯炯目光( ) 疏懒( ) 硕果( )shuāihèdiézhuóqièk ilìji ngkuīwùkāng k i lín líxiápénɡpàimípiǎojiǒnɡshūshuò多音字( jiào )校补( xiào )学校校( piāo )漂泊( piǎo )漂白( piào )漂亮( qiào )地壳( ké )鸡蛋壳漂壳形近字裁( )(裁缝)载( )(记载)cáizǎi籍( )(书籍)藉( )(枕藉)jíjiè炯( )(炯炯有神)迥( )(迥异)jiǒngjiǒng沥( )(呕心沥血)砺( )(磨砺)lìlì宵( )(深宵)霄( )(九霄云外)xiāoxiāo理解词语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形容埋头读书。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心不在焉语出《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含褒义。汉代董仲舒专心苦读做学问,连家中园圃的景色都无暇去看上一眼。含贬义。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很不一样。迥,差得远。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赫然迥乎不同慷慨淋漓气冲斗牛不要误解为“形容数量很多”。也作“迥然不同”。斗、牛均为星宿名,借指天空。词语辨析词 潜心贯注 全神贯注同 两个词语都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意思。 异 侧重于对某问题的集中钻研,程度更深。 侧重于将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例 ①钱学森经历千难万险回到了祖国,他潜心贯注地钻研,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②同学们课上都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文,勾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精读课文时解决。1.划分文章层次。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读法指导①开头两段引用闻一多的话来概括闻一多言行一致的特点,朗读时用平和的语气,自然陈述闻一多内心的想法,重音放在“我”“做”上面。②在朗读闻一多作为学者方面的内容时,语速要适中,语气要平缓。感彩鲜明的词句要读出敬重、赞扬的语气,语速要稍快。③在朗读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方面的内容时,感情悲愤,要气沉声缓。“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要读得气如洪流,磅礴而下。④结尾段句式整齐,读时语速要快,气势磅礴,要读出坚定的语气。新课讲解本课的标题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请思考:1.文章从哪两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2)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学者: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革命家: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1.文章从哪两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总起句引用闻一多先生的原话,形成对比,写他对“说”和“做”的态度、原则,也是对下文闻一多先生做学问的事迹和精神的概括。3.开头两段话有什么作用?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结构上内容上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怎样的特点?请推荐朗读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并加以分析。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把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术的执着、务实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比喻学者闻一多示例:下面这句话读起来像诗,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语出《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示例:这句话写出了闻一多炽热的爱国热情。“吃尽、消化尽”写出了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的殷切心情,“炯炯目光”写出了他目光的深邃及钻研的精深。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示例:此处运用四字短句,语言简洁有力,具有音乐美。“沥”是滴的意思,深刻地表现出先生用心血一滴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石精神。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示例:沥尽心血、埋头实干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研究硕果累累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写出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这几本书。从这几本书的编写过程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勤奋努力的品质,最终才成为了成就卓越的学者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取得了哪些成就?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注: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的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是详写,后两件事是略写。闻一多先生如此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活动探究请用这样一个句式:我从“ ”看到了一个 的学者闻一多。“珍惜时间”“废寝忘食”我从“ ”中品读到一个的学者闻一多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谢谢观看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media1.mp4 media2.mp3 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1课时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