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心理健康课 自我认识】木头人国奇遇记之发现我的优势品格课程信息1.准备道具:ppt2.场地:教室3.学生年龄段:小学四、五、六年级设计理念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深刻,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地评价。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不难发现,五年级学生们对于自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无论在人际关系还是学业成绩等各方面,而且涉及自我认识的时候,他们较小学低年级学生更敏感、更容易把发生的事情和自我的品格联系起来,这也可能是自我认识不到位的原因。本节课的针对的对象不仅是在自我认知方面有消极认知的同学,而且对于绝大多数同学,其心智、人格、自我认知正处于塑造和发展的关键期,且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正是塑造积极自我认知的关键期。于是综合上述各方面学情分析,设计了现在这节发掘优势品格为主题的心理活动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探索积极品格的重要性;2.通过活动体验,指导学生学会寻找到自身的优势品格;3.让学生体验到寻找自我和他人优势品格的快乐;4.使学生形成积极地自我认识,学会关注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教学重难点活动重点:引导学生寻找到自身的优势品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形成关注自身积极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的性格优势的意识。活动难点:使学生在设定的活动中积极参与讨论,真诚、开发地表达自己;恰当地使用心理学中咨询技术手段,能够通过课堂中的活动设计以及心理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改变内在对自我的认识,关注自身积极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的性格优势。课程环节:一、创设故事情境,热身游戏导入二、巧用空投设定,认识优势品格三、故事引现方法,探索优势品格四、呈现绚丽彩云,寄语升华主题创设故事情境,热身游戏导入1.故事索引1:“假如木头人有生命,他们的国度会是什么样的呢?”2.挑战“木头人”游戏规则:①当听到“木”字时,大家必须双手侧平举,呈“木”字状;②当听到“头”字时,大家必须双手抱头;③当听到“人”字时,大家不做动作,只要用嘴巴整齐地说“到”。教师通过虚拟世界的建构,带学生进入一个木头人的王国。巧用空投设定,认识优势品格「小学开学第一课」“J人”和“P人”的新年大作战1.故事索引2:“这时天空中降落盲盒,这个盲盒里有木头人国关于优势品格的秘籍……”2.空投整理:①呈现的六色饼图来表示六大主题的积极品格②用盲盒的形式让同学们自主去探索24个积极品格到底是什么。(可向学生以较通俗的解释和相应的事例来引导同学了解不同优势品格的含义)故事引现方法,探索优势品格1.“彩云”(1)故事索引3“进入木头人的生活区,映入眼帘的是木头人脚下踩着彩色的云朵。”引出本节课的核心“教具”:彩色云朵。(2)制作我的“彩云”:引导学生为自己的“木头人”绘制彩云,并贴上自己发现的优势品格。带领学生继续探索还有哪些优势品格是自己有却没有发现但具备的。2.趣味活动房(1)故事索引4构建趣味故事,通过两个木头人国的趣味活动房来带领学生完善自我的优势品格。(2)沙盘玩具房——这个沙具我喜欢:游戏规则:①每组摆放一些跟24品格相关的沙具,同学自由挑选,小组内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沙具”。②选派学生代表分享自己挑选的沙具,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沙具、看重了沙具的什么特质、这个特质对应的优势品格是什么、你是否也具备这个优势品格、还是这个品格是你向往的?”。③让学生把从沙具上看到的优势品格也贴在自己的彩云上。(3)漂流瓶房——欣赏彼此的美:游戏规则:①在“漂流瓶”写上自己的名字,在小组内顺时针传递②拿到漂流瓶的同学,为漂流瓶的主人贴上你认为她有的优势品格。③引导学生贴完后在小组互相充分交流分享“谁为自己贴的以及为什么”并组织全班内选代表分享。(4)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彩云①你收获的优势品格是什么?②你的感受是什么?③你未来打算如何做?呈现绚丽彩云,寄语升华主题1.故事索引5:结束本节课木头人国的游历。2.教师寄语:播放绚丽彩云视频,教师总结。联盟说: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开始了对自我的好奇与探索,这一阶段心理课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本节课通过新奇有趣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学会关注自己的积极面,是一节寓教于乐的心理活动课。老师说:经过反复的研课、磨课,我发现本节课有一些值得借鉴和完善的地方。第一,本节课用创意故事连接整个课程,在实践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课程内容,未来可以继续借鉴;第二,把现实中的心理咨询技术的融合于课堂中,例如“沙盘玩具房”,可以帮助学生“毫不费力”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未来可以继续借鉴;第三,合理地小组分组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未来可以继续借鉴;第四,借助多种教学教具,增加了活动中学生的体验度,也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未来可以继续借鉴;第五,在研课过程中,教具进行了反复的推敲、研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继续优化教具的可复制性,最大化实现本节课的教学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