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的特征,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的条件。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及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学会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学习重难点】1.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一、知识回顾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以及应用范围是什么?怎样用微观的观点进行解释?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H) ,怎样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呢?4.什么是溶液?溶液具有哪些特征?5.在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 ,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时,溶液温度 ,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 。6.少量的固体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 ,沸点 。7.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转化的方法有哪些?8.溶解度的概念是什么,理解溶解度应该把握哪些关键词?二、探究与释疑活动(一):溶液组成、表示及溶解度例1: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花生油 C.白糖 D.纯碱例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B.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20℃,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40 g 甲、乙,加热到40℃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反思:(右图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1)如果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如何提纯硝酸钾?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如何除去硝酸钾?(2)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多少好比较吗?(3)若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哪些方法?活动(二):金属活动性例3: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活泼性N>M 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C.相对原子质量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相等例4:某同学在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实验: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表面产生大量气泡,Y表面无明显现象;②将Y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下列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Z>Y>X B.X>Z>Y C.X>Y>Z D.Y>Z>X例5:用铝丝、洁净的铜丝、稀盐酸、AgNO3溶液,验证Al、Cu 、Ag的活动性顺序。(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 ;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 ;(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1)中实验外,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 。反思:(1)比较金属活动性的方法有哪些?(2)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铝箔比铁螺丝钉耐腐蚀。这个现象能说明铁比铝活泼吗?为什么?由此可见,我们在设计实验进行金属活动性探究时应该注意什么?活动(三):质量守恒定律例6:已知化学反应方程式2KI+H2SO4+O3═O2+M+K2SO4+H2O,其中M的化学式是( )A.H2 B.KOH C.HI D.I2例7: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 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 5﹕3例8:密闭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甲可能是单质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D.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例9: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三、达标检测1.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元素化合价一定有变化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2.铜是生活、生产中重要的金属,常见的黄铜矿中,主要成分是CuFeS2,已知铜元素在该物质中的化合价为+2价,则该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0 C. +3 D. +43.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 氨气 B. 氢气 C. 液化石油气 D. 天然气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弄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5. 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的灭火原理是( )A. 隔绝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清除可燃物 D.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6.蜂蜜甘甜,含有丰富的酶类、水溶性维生素B2、维生素C、钙、铁、锌、硒、钾、磷等,营养丰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酶属于糖类物质 B. 蜂蜜中缺少的营养素是无机盐C. 蜂蜜中主要供能物质是糖类 D. 钙、铁、锌都属于微量元素7.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碘溶于水得到碘酒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D.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溶液8.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B.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C.A点所表示的K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D.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9.下列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 )(AB CD)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B.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C.镁在氧气中燃烧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四、课后训练1.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 蔗糖溶液 B. 生理盐水 C. 碘的酒精溶液 D. 稀盐酸2.下列生活中的应用能体现乳化现象的是( )A. 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B. 加入洗涤剂的水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 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 水洗去抹布上的泥土3.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填字母)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2)向水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填字母)。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3)如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②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③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 (填“<”、“=”或“>”)。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 来止痒.(2)某饼干包装袋中用作干燥剂的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3)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5)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人类生 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细颗粒物,如果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雾霾现象.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 (填序号).A.二氧化硫 B.臭氧 C.一氧化碳 D.PM2.5(6)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不锈钢炊具 B.橡胶手套 C.纯棉围裙(7)对自行车的支架进行喷漆处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 .(8)当汽车受撞击后,汽车安全气囊中的NH4NO3固体瞬间分解成N2O和一种常温下的无色液体,反应方程式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