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中国的外交
第二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目标: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内在要求、措施及意义。
2.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结合我国外交活动和外交理念,理解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意义,增强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理解新型国际关系,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全球治理观、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世界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教学难点: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教学过程】
思考:
查阅习近平在不同时段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1)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
(2)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3)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1)坚持对话协商——建设和平世界
(2)坚持共建共享——建设安全世界
(3)坚持合作共赢——建设繁荣世界
(4)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世界
(5)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要求
(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思考: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的角色变化。
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1、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2)国际和平事业
(3)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4)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
2、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1)坚持对外开放,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堂练习
1、中国和希腊都是文明古国。1972年中希建交以来,注重文化交流合作,开办雅典孔子学院和雅典中国文化中心,持续扩大两国人员交往,从两国悠久的文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滋养,成为文明对话的表率。开展文明对话(  )
①有利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推动互利合作 
②能够推动交流互鉴,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 
③能够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共赢方向发展 
④旨在发挥中国智慧在应对国际挑战中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9年11月,《中国-阿联酋“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展望2019》发布,全面展示了中阿两国经贸合作成果,深入分析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阿联酋“2021愿景”“2030愿景”“2071百年计划”战略下两国企业的合作机遇。这说明(  )
①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发展与周边国家合作 
②“一带一路”能够助推参与国实现共同发展 
③坚持合作共赢,助推命运共同体建设 
④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9年11月3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坚定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和东盟国家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秉持睦邻友好、求同存异,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争议。中国在对话伙伴中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公开表示愿同东盟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我们签署并致力于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并不断取得新进展。这说明(  )
①坚持相互尊重、增进政治互信,有利于持久和平 
②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③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有利于建设命运共同体 
④中国与东盟对话协商、携手合作,实现政治一体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9年11月25日~26日,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代表围绕“中国、欧盟及全球经济形势与展望”主题展开坦诚对话,重点探讨了中欧合作应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等全球性问题,以及中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贸关系和双边投资和有效的多边主义、产业合作等议题。这反映了中欧双方(  )
①致力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②已经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方向发展
④是反对多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领导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之际,中国却主动开放市场。随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体系的不断健全,外资企业将拥有更多开拓中国市场的机遇。2019年前10个月,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3407家,实际使用外资752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这是全球投资者用真金白银给中国市场投下了信任票。世界银行10月发布报告显示,中国以15个名次的跃升,排名全球营商环境第31位。这体现了(  )
①中国积极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②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③中国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积极推动者 
④中国的市场开放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当前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对此,中国政府主张:尊重当事国主权是实现和解的首要前提,对话协商是实现和解的唯一途径。当事各方要坚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互信,减少猜疑,以协商化分歧,尊重和照顾彼此合理关切,实现和解与和平。这说明(  )
①域外国家不能参与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 
②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③中国政府为国际和平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④中国主张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C、B、B、D、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