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科学精神: 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的结论。公共参与: 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中国外交天团霸气瞬间》,思考今天我国外交天团的底气从何而来?二、新课讲授议题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议学情境:播放视频《开国大典: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展示材料: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共同纲领》成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在一个时期内起着新中国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会议通过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决定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议学任务:结合视频和必修一知识,说明“站起来”的意义。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专家点评:1840—1949年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限,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政治目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不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最终遭到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高命的必然趋势。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恢复时期(194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2)过渡时期(1953-1956年)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①提出: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②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③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第一部宪法④标志及意义:a.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b.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3.社会主义的艰苦探索:主题: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议题二: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国富民强议学情境:播放视频《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人民生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去”的现实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则在全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变,并作出了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开始迈向“富起来”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喀什和霍尔果斯七大经济特区。这些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前后兴办,生成了许许多多较为成功的改革实践,这不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和丰富素材,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多扇窗口和一部分缩影,有力地带动和广泛地辐射了全国经济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GDP总量陆续超过了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发达国家。早在2005年的排名中就已经位居第五位,排在了法国的前面。此后,于2006年超过了英国居第四位,于2007年超过了德国居第三位,于2010年超过了日本居第二位,现如今正处于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议学任务:结合视频和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关键抉择:(1)标志: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2)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改革开放的目的(实质):(1)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生产关系: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党的建设: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3.改革开放的意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知识回顾:改革开放的意义议题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议学情境:播放视频《这十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展示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这一重大判断。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定能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议学任务:结合材料和课本,中国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2.新时代的内涵: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伟大事业)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奋斗目标)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期待)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历史使命)⑤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国际意义)3.意义:(1)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史上具有重要意义。(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3)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4.新时代的成就: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5.新时代 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践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课堂总结】【易混易错】1.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矫正: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矫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矫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4.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已发生变化。矫正: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随堂训练】1.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习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关上开放的大门。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实验区,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始终走在前列。这说明,改革开放(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②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成功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某中学组织了“追随总书记脚步,感受精神力量”的实践活动,走进陕西延安革命旧址,聆听革命前辈的红色故事;步入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追忆上世纪60年代当地人民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在太行山腰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最有可能了解到(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首创精神②中国实现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的战斗过程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和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④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十八大以来湖湘十年成就非凡:以最高规格推进强省会,长株潭都市圈发展加速,政府与企业双向奔赴,国企改革交出满意答案,田长制守住饭碗田,粮食年产量连续三年超600亿斤,进出口总额首破6000亿元大关,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20县(市)上榜“2022赛迪中部百强县”……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 )①根源于湖湘人民在新时代的伟大奋斗中焕发出强烈的主动精神②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彰显出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伟大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④得益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4.百年风雨兼程,百年伟大跨越。一代代中华儿女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心底的歌,迎来新中国,走进新时期,迈入新时代。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都雄辩地证明(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④进入新时代我们取得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胜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2023年11月,辽宁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厚植家乡文化 培养家国情怀”的校外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来到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聆听英雄故事,探究历史问题。在活动现场,同学们展开了以下论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②抗美援朝的胜利向世界宣告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可侮的③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④抗美援朝战争展现了中国人民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超高的民众支持率,也没有哪一国家的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一样,能够领导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①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②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最高理想③成功开辟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④彻底改变中国社会,中华民族走向新时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代”这个词,在《辞海》中解释为“指历史上依据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来划分的社会各个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新时代”的内涵讲了五点:第一点,从历史、现在、未来的联系上看,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第二点,从我们承担的历史使命看,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第三点,放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上看,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第四点,放到民族复兴的角度看,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第五点,放在世界大局中看,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从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答案:ACCAAB7.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