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第1课《长江之歌》。【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第1课唱歌课,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大气磅礴,感情亲切而热烈,通过对中国的母亲河一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和抒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歌曲为大调式,是拍,A B A 三段体结构。《长江之歌》的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艺术性地将人与物、最与情融为一体,大气磅磷。尤其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在两段歌词中重复出现,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气势浩瀚、力量无穷、贡献无限等特点,加以疸染,赞颂长江的宏伟与壮丽,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和热爱之情。刮调埃区举迁面莲亦.排博还原曲的主要音调就是8小节前奏的旋律。在电视片中,音乐以器乐演奏为主与只用衬词“啊”演唱的混声合唱,采用卡农式的音乐进行,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波涛起伏、浩浩向前的气势。这段简短而富有赞颂情感的主题音乐,在该电视片的片头片中和片尾反复出现,让人心潮起伏、回味无穷。【学情分析】刚刚踏入中学的校门,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对所有的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心理上还保持这小学时期的天真愉悦,他们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都很端正,因此,老师要积极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注意强调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感受歌曲的激昂的情绪和表达的意境。(二)艺术表现能以赞颂和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鉴赏歌曲的结构特点。(三)创意实践通过声势动作和律动或器乐演奏等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四)文化理解通过学唱歌曲,促使学生的感受经典音乐,心灵得到升华和陶冶,审美修养得到丰富、加强和提高。【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通过教师教唱,能准确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感。2.学习歌唱呼吸方法并练习发声(二)教学难点:1.通过声势动作和律动或器乐演奏等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影视歌曲?预设:回答问题教师:电影和音乐的关系是怎样的?预设:回答问题教师:音乐丰富了电影,可以渲染电影的氛围等等,今天那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名字叫作《长江之歌》(板书《长江之歌》)【设计意图:以复习的方式导入,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导入新课】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一)初步聆听,感受情绪教师: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歌曲的背景资料,198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播放了24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同年,该片获得了全国电视专栏节目特别奖。其中,由王世光作曲的主题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宏伟的气魄,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年12月,电视台播出了为主题音乐填词的启事。在近5000份来稿中,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胡宏伟填词的《长江之歌》被选中。所以,这首歌与一般歌曲的创作程序不同,是先有曲,后填词。原歌曲演唱形式为女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这首歌的歌词虚实相间,充满诗情画意,与《话说长江》主题曲优美的旋律完全吻合,虽然没有被编辑进电视片《话说长江》之中,但因其极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被众多歌唱家和广大群众以不同的形式所演唱。2007年,《长江之歌》作为中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搭载的30首歌曲之一飞上太空,使“涛声回荡在天外”的梦想终于成真。大家看一下曲作者是谁?预设:回答问题教师:王世光(1941一)作曲家。山东青岛人。1958年考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3年参与创作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此外,还创作了《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和《马可 波罗》等电视及歌剧音乐。胡宏伟(1953-)歌词作家。辽宁沈阳人。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歌词创作。代表作品有《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长江之歌》《辽河水从我家门前流》等。曾获得全军及全国创作奖项二百余种。下面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教师:通过聆听我们发现这首歌曲旋律激昂,歌词大气磅礴,感情亲切而热烈,通过对中国的母亲河一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和抒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听听这歌曲有几个部分组成?(播放音乐)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二)分析作品,分段学唱教师:歌曲为大调式,是拍,A B A 三段体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下面我们学唱第一部分,大家看看第一部分由几个乐句组成?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教师: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注意弱起、大音程的演唱,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二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注意弱起、大音程、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三个乐句、第四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第三、四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重复和变化。预设:演唱教师:跟琴整体演唱预设:演唱教师:跟音频演唱预设:演唱教师:通过学习,同学们说说第一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预设:回答问题教师:A段由四个乐句构成,是对长江丰采的描绘。旋律明朗、从容,结构为一个方整形乐段。第一乐句弱拍起的节奏型贯穿整个段落,给人以亲切感和神圣感;第三、四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重复和变化重复,使主题音调更为鲜明。七度大跳音程使曲调跌宕起伏,表现出长江一泻千里,蜿蜒奔腾东去的非凡气概。下面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大家听听这部分音乐大家熟悉吗?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B段也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充满激昂、费颂的情怀。是A段的对比性乐段。节奏为强拍起,附点四分音符的运用,使旋律更为亲切流畅。旋律素材虽然取之于A段,但由于采用了模进的手法,每个乐句的第一个音由低到高,使曲调逐渐向高音区扩展,造成了一浪推一浪勇猛向前的气势。第四乐句中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6”,犹如掀起滔天巨浪,把歌曲推向了高潮。下面我们直接跟琴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聆听第三部分,大家说说第三部分有什么特点?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第三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我么们学习第一、二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大家感觉这个乐句熟悉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这个乐句是第一部分第一、二个乐句的重复,下面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么们学习第三、四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大家感觉这个乐句熟悉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这个乐句是第一部分第三、四个乐句的重复变化,下面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通过学习,同学们说说第三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预设:回答问题教师:第三乐段是A段的再现。前三个乐句与第一乐段完全相同,但情绪更加激动,感情更加真挚在第四个乐句中,运用了从六度又到七度的大跳音程,旋律跌宕起伏,表现出滚滚浪潮奔流向前的景象。下面我们学习尾声预设:学唱教师:最后的尾声,是主题动机的扩展,表现了对长江无尽地赞美之情。下面整体演唱预设:演唱三、拓展认识,情感升华教师:下面我们欣赏一下视频预设:欣赏四、总结同学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最后,让我们怀着饱满的情感,再来演唱一遍歌曲,来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师播放歌曲伴奏)【板书设计】《长江之歌》1=G 4/4 拍中速 亲切、热情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第二单元《影视金曲》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影视歌曲?电影和音乐的关系是怎样的?音乐丰富了电影,可以渲染电影的氛围等等长 江 之 歌长 江 之 歌背景资料198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播放了24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同年,该片获得了全国电视专栏节目特别奖。其中,由王世光作曲的主题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宏伟的气魄,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年12月,电视台播出了为主题音乐填词的启事。在近5000份来稿中,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胡宏伟填词的《长江之歌》被选中。所以,这首歌与一般歌曲的创作程序不同,是先有曲,后填词。原歌曲演唱形式为女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词曲作者介绍王世光(1941一)作曲家。山东青岛人。1958年考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3年参与创作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此外,还创作了《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和《马可 波罗》等电视及歌剧音乐。胡宏伟(1953-)歌词作家。辽宁沈阳人。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歌词创作。代表作品有《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长江之歌》《辽河水从我家门前流》等。曾获得全军及全国创作奖项二百余种。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曲旋律激昂,歌词大气磅礴,感情亲切而热烈,通过对中国的母亲河一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和抒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再次聆听歌曲,听听这歌曲有几个部分组成?歌曲为大调式,是4/4拍,A B A' 三段体结构。学唱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学唱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学习第一个乐句注意弱起、大音程的演唱学习第二个乐句注意弱起、大音程、附点节奏的演唱学习三、四乐句第三、四乐句有什么特点?学习三、四乐句第三、四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重复和变化。整体演唱第一部分A段由四个乐句构成,是对长江丰采的描绘。旋律明朗、从容,结构为一个方整形乐段。第一乐句弱拍起的节奏型贯穿整个段落,给人以亲切感和神圣感;第三、四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重复和变化重复,使主题音调更为鲜明。七度大跳音程使曲调跌宕起伏,表现出长江一泻千里,蜿蜒奔腾东去的非凡气概。学习第二部分学习第二部分B段也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充满激昂、费颂的情怀。是A段的对比性乐段。节奏为强拍起,附点四分音符的运用,使旋律更为亲切流畅。旋律素材虽然取之于A段,但由于采用了模进的手法,每个乐句的第一个音由低到高,使曲调逐渐向高音区扩展,造成了一浪推一浪勇猛向前的气势。第四乐句中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6”,犹如掀起滔天巨浪,把歌曲推向了高潮。学习第二部分跟琴演唱学习第三部分聆听第三部分,大家说说第三部分有什么特点?学习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学习第一、二个乐句大家感觉这个乐句熟悉吗?这个乐句是第一部分第一个乐句的重复学习第一、二个乐句学习第三、四个乐句大家感觉这个乐句熟悉吗?这个乐句是第一部分第二个乐句的重复学习第三、四个乐句同学们说说第三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第三乐段是A段的再现。前三个乐句与第一乐段完全相同,但情绪更加激动,感情更加真挚在第四个乐句中,运用了从六度又到七度的大跳音程,旋律跌宕起伏,表现出滚滚浪潮奔流向前的景象。最后的尾声,是主题动机的扩展,表现了对长江无尽地赞美之情。学习尾声整体演唱拓展认识情感升华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b5c02f70d26f1f367418a48a12eb3355.mp4 M14020101A.mp3 【2022新版课标】中学-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长江之歌》-课堂教学设计.docx 【2022新版课标】中学-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长江之歌》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