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学期辽宁地方课程人与社会1.衣冠服饰应生活 课件(共23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学期辽宁地方课程人与社会1.衣冠服饰应生活 课件(共23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1.衣冠服饰应生活
小明跟爸爸妈妈去云南旅游,发现云南少数民族的服装色彩非常艳丽,款式也各不相同。那么,各民族的服饰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56枝花,各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而美丽的传统服饰,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各民族的特色服饰吧!
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藏族的主要居住地,他们生活的地方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因而他们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袍。
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这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穿着这种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作棉被抵御风寒;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白天气温上升,方便散热,调节体温。所以,脱掉一只袖子的装束便成为藏族服装的风格特点。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所以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便于鞍马骑乘。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部分。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游牧民族。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以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维吾尔族服饰形式鲜明,纹饰多样,色彩鲜艳,图案古朴,工艺精湛,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从中可见民族服饰的传承性与地域性特点。2008年,维吾尔族服饰被列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维吾尔族十分注重礼节,戴帽子在维吾尔族人看来象征着自尊和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在社交、探亲、访友以及节日聚会等场合都需要佩戴帽子。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银饰品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男子通常穿着短装,以深色为主,刺绣图案简单明了;女子则穿着长裙,颜色鲜艳,刺绣图案丰富。
傣族服饰充分体现其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女饰追求轻盈、秀丽,服装的色彩极为出色。男饰一般朴实大方。
朝鲜族男女服饰迥然不同,男人穿裤,女人穿裙。男装的裤裆和裤腿都较宽,裤脚系布带,便于盘腿席坐;妇女所穿的短袄长度及胸,长裙则长及脚跟。
鄂伦春族均着宽肥大袍。因过去主要从事游猎,服饰多以鹿、狍、犴皮制作。领口、袖口、襟边、大袍开衩处均有刺绣、补花等装饰,戴犴皮帽。
满族男子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女子穿的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
锡伯族男子多身穿左右开襟的大襟长袍和对襟短袄,上套坎肩,下着散腿长裤腿带。妇女穿长及脚面的旗袍,要粘花边或绣花宽边,外罩坎肩。
彝族服饰的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并且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贡献自己的才智。参加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他们独特的民俗文化,体会浓郁的民族风情。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这个时候正值夏季,天气炎热,万物生长旺盛。火把节是这些少数民族庆祝丰收和祈求好运的重要活动。
花山节,又叫“踩花山”、“跳场”、“跳花”、“耍花山”,总之,和“花”和“山”是分不开的。它起源于远古时代,苗族祖先为了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而举行的祭祀活动。同时,这个节日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寻偶恋爱、传递情意的美好时光,可以说是苗族的“小情人节”。
你参加过类似的民俗活动吗?如果参加过,请给同学们分享一下当时的感受。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服文化起源于汉朝,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汉服以其庄重、典雅的形象而闻名,注重细节和色彩的搭配,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礼仪、美学和身份认同的追求。不同的汉服款式和款式细节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无论是长袍、袄、衫还是裙,都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眼光。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族人民的民族服饰,无不体现着其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
服饰,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传承了历史,也连接了未来。希望这些美丽的民族服饰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欣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