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四课 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习俗我探寻
实
践
活
动
【浙科学技术版】四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学习目标
01
新知导入
02
知识拓展
03
我的研究我准备
04
课后作业
07
目录
课堂总结
08
我的计划我行动
05
我的成果我展示
06
学习目标
价值体认:认识到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学习端午节习俗能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发展。
责任担当:认识到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承担起传承和弘扬端午节文化的责任,通过实际行动,让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问题解决:在研究和学习端午节习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意物化: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端午节的创意物化,如制作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菖蒲。
新知导入
龙舟满载艾草香。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端午节习俗。我们家乡的端午节习俗是怎样的?一起去感受家乡端午节的别样风情吧!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聊一聊
我的研究我准备
我们对端午节有哪些了解呢
这是端午节童谣,听了以后你了解到关于端午节的哪些知识
五月五,是端午。粽子香,香厨房。榕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新知讲解
聊一聊
我的研究我准备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chóng)午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我还知道名称的由来呢!
端午节有挂艾草、打午时水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习俗呢
新知讲解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其与春节、清明节、
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由上古时代祭龙
演变而来。关于端午节,历史上有许多传说,其
中有一个传说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端午节,人们通常将艾草、榕枝、菖蒲绑成一束,插或悬挂在门上。
小知识1:端午节
新知讲解
小知识1:端午节
艾草 艾草、榕枝菖蒲绑成束
我的研究我准备
新知讲解
关于端午节,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些方面呢?和同伴一起从多方面进行探索吧!
想一想
家乡的端午节
我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
美食
歌谣
习俗
由来
……
传统文化传承,共庆端午节
我的研究我准备
新知讲解
想一想
“家乡的端午节”活动计划
活动主题 传统文化传承,共庆端午节
组名 团结组 组长 李明
组员 张鹏、谢阳、赵小亮、王梅
活动目标 弘扬传统文化,增进家乡人民对端午节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内容 1.粽叶包粽子比赛;2. 龙舟竞渡比赛;4. 端午节美食品尝。
活动方式 在家乡主要河流或湖泊举办龙舟竞渡比赛。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和粽叶包粽子比赛。
预期成果 提升家乡居民对端午节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
新知讲解
小知识2:端午节“五黄”
新知讲解
分享链接1:活动计划(部分)
活动主题 端午诗词传唱大比拼
活动目标 通过举办端午诗词传唱比赛,积累诗词,了解传统文化。
活动内容 1.找一找跟端午有关的诗词。
2.举办一场端午诗词传唱大比拼。
活动方式 1.网上搜索端午诗词。
2.观看端午诗词朗诵视频。
预期成果 端午诗词集,朗诵视频、照片
新知讲解
小贴士1:制订计划的要素
我们要根据活动主题确定研究内容,难易程度要适当,便于操作:活动方式尽量多样化:根据活动方式预设活动成果的形式。
我的计划我行动
新知讲解
做一做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家乡的端午节与其他地方相比有哪些特色呢
课题一:端午习俗我探寻
新知讲解
行动1:我寻访
每个地区都有特别的端午节习俗,一起来收集一下吧!
地名1: 特色习俗:
地名2: 特色习俗:
地名3: 特色习俗:
广东 当地赛龙舟最为盛行。
川渝地区 包粽子最为盛行。
北方 踏柳、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
新知讲解
行动1:我寻访
家乡的端午节习俗
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请教身边的长辈是个不错的办法哦!
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拴五色丝线、放风筝、画额、喝雄黄酒。
新知讲解
小贴士2:收集资料的方法
到图书馆查阅图书、上网查询信息,摘抄有用信息;阅读各类报纸、文献,剪贴相关知识;走访传承人、实地考察调研,记录关键信息。
新知讲解
分享链接2:各地的端午习俗
闽南地区端午习俗
煮午时水 立鸡蛋
新知讲解
分享链接2:各地的端午习俗
江浙地区端午习俗
宁波人的端午习俗还有一首民谣:糯米碱水粽,白糖揾粽子。门前挂艾草,辟邪又消毒。喝盖雄黄酒,邪祟不近身。毛脚女婿挑担子,丈人丈母回礼货。
新知讲解
行动2:我调查
端午节习俗有很多,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习俗进行深入调查。
赛龙舟
龙舟种类
龙舟外形
比赛规则
起源
……
新知讲解
行动2:我调查
艾草的作用
插艾草的由来
……
悬挂位置
典故和传说
我们可以对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等习俗进行深入调查。
新知讲解
行动3:我分享
将我们收集到的端午节习俗资料与同学们分享吧!
分享的内容可以是图片、实物、手抄报,也可以是有声资料哦!
新知讲解
小知识3:端午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重要的民俗活动之
一,它由来已久,在我国南方地区
普遍存在。2011年,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知讲解
分享链接3:端午节习俗手抄报
知识拓展
各地的端午节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南方)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上海)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阿妈叫我去睇龙船。(广东)
知识拓展
端午节相关诗句:
“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许文通《端阳采撷》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一陆游《乙卯重五诗》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一苏轼《浣溪沙》
知识拓展
中秋节相关书籍:
书籍:《端午》、《端午的鸭蛋》、《天中五瑞图》等。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端午节相关知识,认识了我国传统节日,搜集资料学习了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等。知道了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还了解和认识了其他地方的端午习俗。明白了端午节的意义。对端午节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
板书设计
家乡的端午节·端午习俗我探寻
认识了端午节的习俗
进行端午节活动的探寻
分享端午节相关图片
端午节相关知识内容拓展
作业布置
1.查找资料并说一说制作粽子的步骤有哪些。
作业布置
2.结合本课对端午节的理解,制作一个端午节的书签。
作业布置
书签示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1课《家乡的端午节-端午习俗我探寻》教学设计
课题 家乡的端午节-端午习俗我探寻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四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价值体认:认识到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学习端午节习俗能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发展。责任担当:认识到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承担起传承和弘扬端午节文化的责任,通过实际行动,让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问题解决:在研究和学习端午节习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意物化: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端午节的创意物化,如制作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菖蒲。
教学重点 认识到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承担起传承和弘扬端午节文化的责任,通过实际行动,让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教学难点 端午节的创意物化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如制作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菖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4.1课 《家乡的端午节-端午习俗我探寻》板书课题。龙舟满载艾草香。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端午节习俗。我们家乡的端午节习俗是怎样的?一起去感受家乡端午节的别样风情吧! 播放视频。 观看教学视频。 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
各地的端午节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南方)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上海)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阿妈叫我去睇龙船。(广东)端午节相关诗句:“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许文通《端阳采撷》“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一陆游《乙卯重五诗》“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一苏轼《浣溪沙》中秋节相关书籍:书籍:《端午》、《端午的鸭蛋》、《天中五瑞图》等。 通过提问让学生发言讨论。学习课本知识。进行问题的思考。填写计划表格。学习小知识。学习分享链接。进行端午节习俗探寻。学习课本的知识链接和分享链接进行分享。学习分享链接相关知识。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初步思考课堂任务,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强化本课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活动策划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搜索能力,以及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增强课堂参与度。强化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学生相关知识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端午节相关知识,认识了我国传统节日,搜集资料学习了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等。知道了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还了解和认识了其他地方的端午习俗。明白了端午节的意义。对端午节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查找资料并说一说制作粽子的步骤有哪些。结合本课对端午节的理解,制作一个端午节的书签。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