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学习任务清单汇总(共3份,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学习任务清单汇总(共3份,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第一节《法不可违》学习任务清单汇总
学习目标:
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的作用;
学会防范一般违法行为。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法治观念
一、自主学习。
1.法律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规范?
(1)法律是______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________。
2.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________社会的行为。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种?
(1)_______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2)_______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3)_______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4.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________。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________。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5.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的各种民事活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6.面对身边的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1)遵章守法是_________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_________,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_________行为和________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二、探究与分享:
结合课本47页的镜头一二三,思考: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三、拓展延伸:
1.“欠钱不还”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2.“谎报险情”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3.涉及到“毒品犯罪”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某在八达岭长城的墙砖上刻画字样,涉嫌故意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李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200元的处罚。
材料二 朱某拾到刘某不慎丢失的手机拒不归还,并谎称已将其丢弃。后朱某被起诉至人民法院并被判处赔偿刘某手机损失费2000元。
材料三 陈某因“哥们儿义气”参加群体性打架斗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
(1)上述材料中的三种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分别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2)材料一中李某、材料二中朱某和材料三中陈某的行为有什么不同?2024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学习任务清单汇总
学习目标
1.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
学科核心素养:法治观念、预防犯罪
自主学习
1.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 )( )
2.刑罚的分类:刑法分为( )和( ),主刑包括( )( )( )( )( ),附加刑包括( )( )( )( )
3.如何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 ),增强( ),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 )的人。我们要从( )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 ),防患于未然。
二、探究与分享:
材料:15岁的中学生陈某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1)陈某某旷课、多次拦路抢劫的行为分别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2)陈某某拦路抢劫的行为具有哪些特征
(3)从陈某某的犯罪历程中,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三、拓展延伸:
1.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表明( )
A.小偷小摸没有关系,不会构成犯罪
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
C.“偷针”与“偷金”是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本质差别
D.一般违法较容易发展到犯罪
2.“法律如果不推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这句话表明( )
A.党员干部违法可以将功补过 B.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党员干部不可能违法犯罪 D.只有普通群众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学生小航原来表现较好,曾多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跟社会上一些小混混交往后,逐渐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打骂同学等,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教育。他并没有接受批评,仍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还参与赌博等活动,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之后小航还是不思悔改,一天晚上,他趁邻居王大妈的儿子出差未归,持刀爬进王大妈家企图盗窃,被王大妈发现后,当即把王大妈打昏,并偷走现金1000余元。经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判处小航有期徒刑3年。
(1)小航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在社会上的不良行为
(2)小航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他所受的刑罚处罚中主刑是什么
(3)小航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说明了什么
(4)我们青少年应从以上案例中吸取什么教训?2024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第三节《善用法律》学习任务清单汇总
学习目标:
1.了解依法维权的有效途径;知道诉讼的三种类型;知道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学会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增强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核心素养: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具有生命安全意识和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自主学习:
我们可以通过( )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 )公证处、( )等。
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 )、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 )起诉。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 )、( )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4.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 )义不容辞的责任。
5.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 )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6.我们要积极弘扬形成( )( )的观念,做到的( )、( )( ),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 )、( )、( )。
二、探究与分享:
情境一:16岁的中学生小明仗着自己身强体壮,经常在校外暴力威胁同学小陌,向其索要“不挨揍费”。小陌性格内向,比较胆小,为了“破财免灾”,只能将自已的伙食费和零花钱交给小明,同时编造种种理由向家里要钱。小陌的古怪行为引起了父母的注意,再三询问,才知道小陌在半年内已经被小明敲诈勒索了10多次,共计4000多元。小陌父母随即报警。最后,小明以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如果你是小陌,面对暴力威胁、敲诈勒索时,你会怎样做
情境二:一天下午,家住2楼的小丽独自一人在家时,一名歹徒翻窗入室。还没有等小丽反应过来,歹徒就用被子盖住了她的头,并捂住她的嘴,随后用床单和袜子将小丽的手脚捆绑起来,并叫道:“我只要钱,只要你配合,我不会伤害你。”小丽连忙点头,歹徒见势放下了捂住她嘴巴的手。“不要伤害我,要东西自己拿。”小丽轻声对歹徒说,歹徒见她完全配合,便没有对她实施殴打等行为。十多分钟后,歹徒将小丽家万余元的财物抢走。之后,小丽挪动着身体从床边坐起,并脚站起跳到客厅拨打电话。由于双手被反绑着,她只能用一个手指头按下重播键和免提键,分别给楼下小卖部的老板和妈妈打电话,并拨打“110”报警。
(1)请你评价小丽的做法。
小丽智斗万徒的做法给我们哪些启示
三、拓展提高:
1.生活中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维护合法权益。下列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专门机构有( )
①法律服务所②律师事务所③公安机关④教育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快递员小张送快递到某出租屋时发现,屋里的几个人显得特别神秘。 在签收快递的时候,小张悄悄观察了屋内的情况,发现他们正在利用手机和电脑与外界频繁联系,怀疑他们在实施电信诈骗。小张不动声色地离开出租屋后,及时拨打电话报警,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对小张的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成年公民的责任②见义勇为是高尚的品格,值得褒扬和敬佩③采用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④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等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材料:八年级学生小阳与同学一起到游乐场游玩,在乘坐旋转木马的过程中,因木马下方固定螺丝长时间失修,高速旋转的木马发生倾倒,导致小阳从木马上跌倒受伤,去医院共花去医疗费3000余元。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告诉小阳应该怎么维护自身权益。(至少两方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