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并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素养要求: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并能用粒子的观点看世间的物质及物质的变化。【预习导学】课时线索物质的构成、分子的性质、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是由 、 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 (2)分子总是在 。 (3)分子之间 。压强越大,分子间间隔 ;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隔 。 3.分子和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 构成的。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再分。 【答案】1.分子 原子2.(1)都很小(2)不断地运动(3)有间隔 越小 越大3.(1)分子 (2)原子 (3)原子 (4)分子 原子【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探究物质是否由微观粒子构成完成教材实验3-1,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下列填空。实验操作: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产生的现象。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答案】实验现象:品红在水中逐渐扩散,一段时间后水变红实验结论:物质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跟踪演练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B.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C.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D.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答案】1.A任务驱动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完成教材“探究”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下列填空。实验目的: 。 实验步骤:1.向盛有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现象 溶液不变色结论 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 溶液变红结论 氨水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烧杯A 烧杯B现象 溶液变红 溶液不变色解释 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与水结合成氨水,使溶液变红实验结论: 。 【答案】实验目的:探究分子是否在不断运动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跟踪演练2.杜甫的《绝句二首》中“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诗句描写的情景用化学原理解释为 。 【答案】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任务驱动三:探究化学变化的实质观察下列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填写下列空白。(1)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 分解成 , 结合成氧分子, 聚集成金属汞。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氢分子分解成 , 分解成 , 结合成 。即氢分子和氯分子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氯化氢分子,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解成 , 结合成 。 (4)在化学变化中, 的种类发生变化, 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1)分子 氧原子和汞原子 氧原子 汞原子(2)氢原子 氯分子 氯原子 氢原子和氯原子 氯化氢分子 分子(3)分子 原子 原子 新的分子(4)分子 原子 原子跟踪演练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老师为同学们演示了“魔棒生烟”的化学实验,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学习小助手】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再结合成新的分子。【答案】3.C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