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复习目标1.能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并能用粒子的观点认识物质及物质的变化;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2.能设计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发展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根据示例及本单元知识,小组讨论制作一个更加完善的思维导图任务驱动二:分子运动现象的再认识【实验回顾】下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装置。【实验原理】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且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水分子的运动速率,氨分子从浓氨水中 到空气中,又进入酚酞溶液中,与水结合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质疑与反思】(1)B烧杯中溶液没有变红,是否说明只是氨分子运动,酚酞分子不运动呢 (2)在上述实验中,同学们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这是氨气的气味。氨气是空气污染物,为了防止氨气的逸散,有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这种装置的优点是 。【答案】【实验原理】 运动【质疑与反思】(1)不能,任何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运动,只是由于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在相同时间内,酚酞分子没有从烧杯中运动出来(2)节约药品,环保跟踪演练“见微知著,知著见微”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1)氮原子、氨分子、浓氨水之间存在如下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由图1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 ②由图2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 ③由图3实验可得出的一条结论是 。 (2)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下图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①从微观示意图中看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主要是由原子的 (填字母)决定的。 A.最外层电子数B.核外电子数C.电子层数D.质子数②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答案】(1)①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②氨分子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③分子在不断运动(2)①A ②钠离子和氯离子(或Na+和Cl-)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