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小组实验、阅读教材,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会控制变量、进行对比,掌握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素养要求:能依据探究任务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形成实验探究的学科素养。【预习导学】课时线索燃烧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灭火的方法自主学习1.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放热、剧烈的 反应。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产生浓厚的 ,放出热量,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 、②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4.灭火的方法有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5.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也可用来扑灭 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 、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水基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可用来扑灭 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上述灭火器都利用到的灭火原理是 。 6.当发生火灾时可采取的自救措施:(1)火势不大,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2)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 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用 捂住口鼻,以 ,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3)如果房间内部着火,不要打开门窗,以防 。 【答案】1.发光 氧化2.白烟 4P+5O22P2O53.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4.隔绝氧气(或空气)5.油、气 档案 木材、棉布 隔绝氧气或空气6.119 湿毛巾 减少有毒物质进入体内 空气流通使火势更大甚至发生爆炸【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1:将一根小木条和一根粉笔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可看到小木条燃烧,而粉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有 。 实验2:实验装置【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 ,产生大量白烟;红磷 ,水下的白磷 ,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 。 【实验分析】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没有 ,热水中的白磷未与 接触,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 且与 接触。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图所示:(1) 。 (2) 。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 。 【答案】可燃物 【实验现象】 燃烧 不燃烧 不燃烧 燃烧【实验分析】 达到着火点 氧气(或空气) 着火点 氧气【实验结论】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着火点跟踪演练1.一场大火可能由一个烟头引发,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头的“罪状”是 ( )A.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温度B.提供可燃物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1.A任务驱动二: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Ⅰ.蜡烛燃烧一会后 ;Ⅱ.蜡烛 ;Ⅲ.蜡烛 。 【实验分析】Ⅰ.烧杯隔绝了 ;Ⅱ.同时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Ⅲ.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充满烧杯后隔绝了 。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其中一个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因此,灭火的方法有 、 、 。 【讨论】发生以下情况时如何灭火 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 。 3.油罐着火: 。 4.森林着火: 。 【答案】【实验现象】 熄灭 正常燃烧 熄灭【实验分析】 空气 空气【实验结论】 隔离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讨论】 1.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隔绝氧气2.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3.需用水喷淋降温,降低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4.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隔离可燃物跟踪演练2.“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 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性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学习小助手】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得出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将化学应用于生活。【答案】2.B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