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热量变化。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素养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的实验设计知道乳化作用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预习导学】课时线索物质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乳化作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 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 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产生吸热现象,如 ,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如 。 a.为了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应该测定哪些温度 b.为了更好地比较不同物质溶于水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c.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1)乳浊液:植物油 (选填“能”或“不能”)溶解在水中,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体系特点为 、不均一;属于 分散在水中形成的 。 (2)乳化:在水和植物油的混合体系中加入 ,可以使植物油分散成 ,从而使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为 。 a.如何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b.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有哪些 c.用食醋可除去暖壶上的水垢是因为发生了 反应,用洗发液洗去头发上的油脂利用的是 ;用水冲洗长期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瓶口的白色物质,利用的是 原理。 【答案】1.温度 热量 硝酸铵 氢氧化钠 a测定溶剂温度、测定溶解后的溶液温度。 b.取用水的体积应相同、加入的固体质量应相同、进行同样的搅拌。c.使用时要十分小心,不要把氢氧化钠或其溶液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特别要防止氢氧化钠溶液溅入眼中。2.(1)不能 不稳定 小液滴 混合物(2)洗洁精 无数细小的液滴 乳化 a.加入洗洁精。b.用洗洁精洗涤餐具油污、用洗衣粉洗衣服、用肥皂洗衣服、洗头膏洗头等。 c.化学 乳化作用 溶解【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的判断利用图示装置,分别在三只烧杯中加入10 mL蒸馏水,测定温度;再向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NaCl、NaOH和NH4NO3,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再测定得到溶液的温度,填写下列表格。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20 20 20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t 20 t 20 t 20 实验结论 【注意】为了更好地得出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单一变量。【答案】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 < > NaCl溶解时热现象不明显;NH4NO3溶解时吸收热量;NaOH溶解时放出热量跟踪演练1.(教材变式)小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从市场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购买的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C.蔗糖 D.食盐【答案】1.B任务驱动二:辨别乳化作用完成教材实验9-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试管内加入的 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试管 是否干净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注意】利用肥皂水、洗涤剂、洗洁精、洗衣粉、洗头膏等的洗涤利用的是乳化原理,但利用汽油清洗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答案】分层 不分层 分层 不干净 分层 不分层 不再分层 干净跟踪演练2.下列洗涤或除油污的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污B.修车工人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C.家中用热的浓碱水除去管道内油污D.市场上用柠檬酸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学习小助手】注意区别,抓住本质。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浓硫酸稀释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并放出热量;氧化钙和水反应、较活泼金属和酸反应发生化学变化放出热量。而能引起密闭容器内压强变化的原因有溶解时的热现象、化学反应中伴随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消耗气体或产生气体等。【答案】2.A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