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第1课时 饱和溶液学习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2.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素养要求:通过对硝酸钾溶液结晶实验的分析和阅读海水晒盐的内容,知道结晶方法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预习导学】课时线索辨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1)根据溶液中是否能继续溶解某溶质,可将溶液分为 和 。 (2)饱和溶液指在一定 下,一定量 里,当溶质 继续溶解时得到的溶液。 (3)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 下,一定量 里,当溶质 继续溶解时得到的溶液。 a.某温度下,一定量硝酸钾饱和溶液能溶解氯化钠吗 b.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有什么关系 2.(1)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 (2)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 。 (3)结晶是指溶质从溶液中以 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a.对于任何物质,要想使其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都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b.要从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一般采取什么方法 氯化钠溶液呢 c.只有具备什么特点的物质,才能采取降温的方法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溶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1)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2)温度 溶剂 不能(3)温度 溶剂 还能a.能,对硝酸钾饱和的溶液,对氯化钠不饱和。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2.(1)加入溶剂 升高温度(2)加入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3)晶体 a.加入溶质、蒸发溶剂。b.硝酸钾溶液一般采取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氯化钠溶液一般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c.物质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分离得到粗盐和母液。【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辨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完成教材实验9-5,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室温下,向盛有20 mL 水的烧杯中加入5 g氯化钠,搅拌 等溶解后,再加5 g 氯化钠,搅拌 再加15 mL水,搅拌 结论:氯化钠 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增加水的量,可以使其多溶解,当温度不变时,溶解溶质的多少与 有关。 【答案】全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20 mL水可以溶解5 g氯化钠 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 20 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 g氯化钠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增加溶剂的量,可以将未溶解的物质溶解 不能 溶剂的量跟踪演练1.能证明硝酸钾溶液在50 ℃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实验是 ( )A.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硝酸钾晶体析出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 ℃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C.在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该溶液始终是稳定的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答案】1.D任务驱动二:探究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完成教材实验9-6,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操作 现象 结论向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等溶解后,再加5 g 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5 g硝酸钾,搅拌 冷却 结论:①硝酸钾 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②升高温度时,一定量的水中可以溶解 的硝酸钾;降低温度时,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会 。③当溶剂的量不变时,溶解溶质的多少与 有关。 【答案】全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20 mL水能完全溶解5 g硝酸钾 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 20 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 g硝酸钾 未溶解的固体溶解了,形成无色溶液 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增强 形成无色溶液 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增强 固体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减弱结论:①不能 ②更多 减少 ③温度跟踪演练2.(教材变式)烧杯中盛有硝酸钾溶液,烧杯底部可见少量KNO3晶体,下列方法中无法使KNO3晶体再溶解的是 ( )①向烧杯中加水 ②用玻璃棒搅拌 ③将溶液加热 ④加入同体积的饱和食盐水A.②④ B.② C.①③ D.④【学习小助手】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①在一定条件下,溶液底部有某种溶质固体,且该固体不再减少,则该溶液属于该溶质的饱和溶液;②保持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则是饱和溶液。【答案】2.B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