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课的第一框题。本框题包含“哲学的起源”、“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三目内容,涉及哲学的本义和起源、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和区别、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与区别。本框属于哲学的第一课,起引导作用,带领同学们走入哲学的大门,同时也为下一课“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后续的哲学学习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1. 心智特征分析: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处于思维发散,对新的事物充满好奇且具有一定辨别能力阶段,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
2. 认知结构分析:经过两个多学期的政治课程培养以及学生生活经历的增长,已经具备深入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洞察能力,但是对于哲学还处在零碎的理解阶段,缺乏系统性、学理性认知。本节课属于哲学的开篇之作,更是需要通过丰富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因此,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情境设计与富有感染力的氛围渲染,让学生沉浸其中,探索哲学的奥秘。
三、学习目标
1. 了解哲学的本义、来源和作用;识别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掌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感悟哲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明白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2. 核心素养要求:
- 【政治认同】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认同哲学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 【科学精神】通过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学习、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树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学习和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哲学的来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难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辅助
多媒体
七、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专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课前准备 | 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提前到教师播放《哲学有点甜》北大哲学系毕业视频。 | 观看视频 | 通过轻松的音乐渲染学习哲学的气氛。
| 导入 | 1. 你身边有没同学的名字中带“哲”字?父母为什么起这个名字?有什么样的寓意呢?
2. 哲学是什么?你的最初印象?请用一些关键词描述一下你对哲学的感觉: | 回答问题,谈第一印象 | 引导学生认识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引起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学习新课 | 第一部分:哲学的起源
议题一:寻找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注意: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
注意:但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正确的,哲学有正确和错误、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 聆听讲解,回答问题 |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本义和起源,明白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
| 学习新课 | 第二部分: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议题二:探究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聆听讲解,回答问题 | 让学生理解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明白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课堂总结 |
1. 哲学的本义: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2.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哲学的理解。
| 课后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 完成课后作业 |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复习导入 |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 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 学习新课 | 第三部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议题三:探究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研究对象不同,揭示的规律不同。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注意:哲学并不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而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的。 | 聆听讲解,回答问题 | 让学生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明白哲学与具体科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 学习新课 | 第四部分:哲学的作用和意义
议题四:探讨哲学的作用和意义
哲学的作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哲学的意义: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哲学思维,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
注意:哲学的作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去体会和运用。 | 聆听讲解,回答问题 |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作用和意义,明白学习哲学的重要性。
主干知识归纳
1.哲学的起源
⑴本义:
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⑵产生:
①(本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处理的关系:)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③(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认识世界)
⑶作用: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特别提醒】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华)。
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
③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⑴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 世界观
区别 ①含义不同: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形成不同: 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世界观自发形成的
③特点不同: 哲学并非人人都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世界观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简单化的
联系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误区】①哲学与世界观都是科学的;
②哲学就是世界观;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认为哲学是哲学家的事,与普通人无关。
⑵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特别提醒】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并非是相互影响或决定的关系
②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⑴具体科学知识
①分类: a.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b.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如:经济、政治、法学、历史等)
c.思维科学知识(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
②揭示的规律: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⑵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 别 哲学 具体科学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
揭示的规律 揭示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①替代论: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②取消论: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
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特点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⑤从作用看: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指导具体科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课堂总结 |
1.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 哲学的作用和意义: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哲学的理解。
| 课后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 完成课后作业 |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