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姓名 学号课题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问题探究法、 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教材分析 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2)掌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 (3)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科学精神】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法治意识】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依法参与社会生活,自觉守法,维护革命先烈尊严。 【公共参与】 通过写一封回信,以实际行动告慰革命先辈,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及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回顾知识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问题: ①什么是价值?②什么是价值观? ③价值观的作用 ①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②价值观是指对事物形成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导入新课 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做一个小调查:同学们,你们有多久没有写过信了? 老师听到很多同学的回答。没错,网络通信现在非常发达,所以手写信也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遥远。但在去年,一档名叫《跨越时空的回信》让很多人重新怀念起写信的那个年代,它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不是写给我们普通人的,而是写给革命先烈,通过写信来了解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以及舍生救国的重大选择,这也跟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主题息息相关,那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视频来走进今天的革命先烈方志敏,了解方志敏同志如何做出他的人生选择。(播放视频) 很久/没有写过 (学生观看视频)学习探究(一) 知识点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 议学活动1:方志敏同志为什么会在20世纪20年代投身于革命?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状况? (视频播放完毕)有哪位同学可以来回答一下?好,那我们请历史科代表来为我们讲述一下当时的社会状况。 (展示ppt) 教师小结:当时的社会军阀混战,统治黑暗,民不聊生,这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称为事实判断。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方志敏同志意识到民众生活艰难,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把这称为价值判断。那么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方志敏同志选择投身革命之中,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判断,而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选择。(板书)由此可以知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主观范畴的概念,在社会历史观当中,我们把这叫做什么?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任何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PPT展示) (学生回答)当时处于大革命年代,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黑暗,民不聊生。看到这样的社会现状,方志敏意识到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挽救国家和人民,他毅然投身于革命之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学生回答)社会意识学习探究(二) 知识点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点及衡量标准 (那么到这里,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问同学们) 议学活动2: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是否也要像方志敏同志一样“抛头颅、洒热血”,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去呢? (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呢?有哪一位同学可以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教师点评总结:在战争年代,方志敏同志为了社会安定需要投身革命事业去为此而奋斗,而今天的我们处在和平年代,步入新时代就有新要求,我们应立足于实际,做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选择,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因此,这也意味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我们把这称为社会历史性。(板书)把握好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不断与时俱进,所以也要求我们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和价值选择。(板书) (过渡)因此我们说方志敏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可是在当时,也会收到不同的声音,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听听方志敏的妻子对他做出的选择有什么样的态度? (教师播放视频)(视频播放完毕)看完视频,我们来思考下: 议学活动3:面对方志敏同志的选择,为什么他的妻子既怪他又不怪他了呢? 前后6位同学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时间为3分钟,讨论开始。 时间到,讨论结束。我们请小组同学派代表起来分享一下小组成果。好,第一组同学先来。 那他的妻子为什么后面又不怪他了呢?我们请第二组的代表来分享一下。 教师点评总结:①他的妻子怪他是因为站在家庭的立场上思考,方志敏的选择意味着牺牲家庭,甚至面临着生离死别。②他的妻子又不怪他是因为理解他做出的选择是为了救国救民。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所处的立场不同,需要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对同一件事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第二个特点主体差异性。(板书)尽管存在主体差异性,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方志敏的妻子最终还是选择和方志敏同志一起投身于革命事业当中,舍小家顾大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这也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第二个衡量标准。(板书) (学生回答)不需要 (学生举手回答)因为方志敏所处的年代是战争年代,而我们是和平年代。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开始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学习探究(三) 议学活动4:小型辩论会——“小我”和“大我”能否两全? 在面对小家和大家的两难境地下,方志敏和他的妻子毅然决然选择舍小家顾大家,那么我们同学呢,小我和大我究竟能否两全呢?我们来举办一个小型辩论会,左右两组分为正反两方,探讨一下在面对小我和大我、小家和大家时,能否做到一个两全的平衡局面。每人辩论时间为一分钟。 教师总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不可分割;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国家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权益。 (正反两方派出一二三四辩选手进行辩论)小结:课后作业 作为时代的中学生,如果让你也写一封信跨越时空的信给方志敏先辈,你会写些什么?(写下你最想说的几句话)板书设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含义与关系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基本特征及衡量标准 ①社会历史性 遵循客观规律 ②主体差异性 坚持人民立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