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二楼复习生物:必修一 百日冲刺必背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三二楼复习生物:必修一 百日冲刺必背知识点

资源简介

高考生物必修一——百日必背知识点
易混知识点辨析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只要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有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蓝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蓝细菌社会与生活联系:淡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会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
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
支原体是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细胞壁
检验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
检验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需要斐林试剂将等量甲液与乙液混合现用现配(甲液:质量浓度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水浴加热50~65℃,生成砖红色沉淀
检验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实验材料选择花生,将花生子叶切成薄片,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III染料,染色3min;用吸水纸吸取染液,在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检验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使用时,先将加入待测组织样液中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再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消耗等量的脂肪比消耗等量葡萄糖需要氧气量大的原因?(或为什么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大?)
答:等量的脂肪中C、H比高,含O量低,消耗等量脂肪消耗氧气量大于等量葡萄糖
脂肪、固醇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构成磷脂的化学元素除含有C、H、O外,还含有P和N
脂肪是大分子物质吗?
答:不是
生物体内的多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答:生物体内的糖类大多数为含C、H、O的多糖,但几丁质也是一种多糖,但几丁质是含N的多糖
延伸题:生物体内的多糖都是经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
答:错;几丁质也是多糖,但不是以葡萄糖为单体的多糖
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元素组成为C、H、O
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在氨基中?
答:错,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常规教材中必背知识点
水是良好溶剂,请从分子结构上解释其原因?
答: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
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
答:由于水中氢键的存在,因此具有较高的比热容
利用所学知识找到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方法?你还知道这种物质在哪些方面有应用呢?
答: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也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也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
纤维素、淀粉、糖原
①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人和动物细胞的 储能物质 。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 肝脏 中的糖原便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
②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都是 纤维素 ,不溶于水。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即使草食类动物有发达的消化器官,也需要借助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才能分解这类糖
③淀粉是常见的多糖
磷脂除了含有CHO外,还含有P甚至N,磷脂的作用?
答:磷脂的是构成 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胆固醇的作用?性激素的作用?维生素D的作用?
答: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蛋白质分子变得结构和种类多样性的原因?
答: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的不同及肽键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鸡蛋、肉类经煮熟后的蛋白质更易消化吸收的原因?
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和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胞内结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这样水就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生物体的构成成分。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而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早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Fe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P是组成细胞膜、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必不可少的许多化合物的成分。Na+、Ca2+等离子对于生命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如果Ca2+的含量太低,动物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蛋白质是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具有参与组成细胞结构、催化、运输、信息传通、防御等重要功能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基因多样性的原因是: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排列顺序的不同
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0℃左右时,酶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升高。酶制剂适宜在低温下保存。
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许多吸能反应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用来为吸能反应直接供能。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检测CO2的产生可以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测,通过变混浊程度来描述CO2的多少;也可使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进行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检测酒精的产生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消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必须掌握
无氧呼吸两个阶段必须掌握
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囊状结构堆叠形成基粒,来扩大受光面积。
叶绿体捕获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是因为叶绿体内部的膜表面上,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和许多进行光合作用的酶。
绿叶中的色素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可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色素。
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分间期结束后,开始进行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粒连接着。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称为赤道板。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结果是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这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每一套染色体与分裂前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当这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的两极以后,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同时,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这时候,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作无丝分裂,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装片的制作制片流程为:解离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
过程 方法 时间 目的
解离 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洋葱根尖分生区有较多的细胞处于分裂期,这会因洋葱品种、室温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剪取洋葱根尖2~3 mm,立即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中,在室温下解离。 3- 5 min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漂洗 待根尖软化后,用锤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 约10min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染色 把根尖放入盛有质量浓度为0.01 g/mL或0.02 g/mL的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中梁色。 3- 5 min 甲紫溶液或酷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制片 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领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先低倍镜下观察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
由于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老年人的皮肤上会长出“老年斑”,这也是细胞内色素积累的结果
新教材中新添必背知识点
1.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它的成分和结构决定
2.糖被是指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被
3.细胞骨架:细胞质中有着支持它们的结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4.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5.同位素标记法中常用的同位素具有放射性,但也有不具放射性的稳定性同位素如15N、18O
6.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Fe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P是组成细胞膜、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必不可少的许多化合物的成分。Na+、Ca2+等离子对于生命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如果Ca2+的含量太低,动物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7.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面形成的酯,即 三酸甘油(又称甘油三脂)
8.肽键:—CO—NH—中C-N之间的化学键
9.胰岛素的空间结构和二硫键
协助扩散:能够协助物质进行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转运蛋白,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作用机理: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道。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水分子有两种运输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更多的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没有细胞核
主动运输的作用?
答: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 endocytosis )。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exocytosis )(图4-8)。在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中,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也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溶菌酶降解
酶活性: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表示
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临床上与抗生素混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胰蛋白酶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溶解血凝块,还可用于去除坏死组织,抑制污染微生物的繁殖
青霉素酰化酶能将易形成抗药性的青霉素改造成杀菌力更强的氨苄青霉素
ATP是细胞能量的“货币”——是绝大多数生物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ATP是腺苷三磷酸,分子结构简写成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如何用于上述各种生命活动的呢?
参与Ca2+运输的蛋白质功能即有运输功能,还具有催化功能
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随之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活性也被改变。
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
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
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非糖物质;非糖物质代谢形成某些产物与细胞呼吸中间产物相同,这些物质可以进一步形成葡萄。
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的,这种病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一是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II (NADP+) 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II(NADPH)。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就转化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这些ATP将参与第二个阶段合成有机物的化学反应
NADPH的作用即可作为还原剂,也可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暗反应阶段分为两个阶段为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要求必背会
C3是指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C5是指五塘化合物——核酮糖—1,5—二磷酸(RuBP)
有丝分裂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有由一对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进人分裂期后,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大量放射状的星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表皮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叶绿体,但在细胞壁上形成明显的角质层,具有保护功能;储藏细胞没有叶绿体也没有角质层,细胞中储藏着许多营养物质
自由基含有未配对电子,表现出高度的反应活泼性。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为严重的是,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
端粒学说 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一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图6-9)。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教材中隐含材料分析
家畜饲养时每天吃的都是玉米、谷物和菜叶,为什么长一身肥肉?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北京鸭摄入的糖类过多时,糖类在鸭体内就转变成了脂肪,并在皮下组织等处储存起来
2.相比于淀粉类作物种子,种植油料作物种子时要播种的浅一些,原因是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的含量高,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需要的 O2更多,产生的H2O 更多
3. 长期以玉米为主食的人容易因赖氨酸缺乏而导致疾病,原因是 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而玉米等谷物食物中缺少赖氨酸,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
4.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是来源于为植物提供的CO2还是H20?
取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均分为两组;放入密闭的容器中,一组给与植物提供H2O和C18O2;另一组为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并检测其质量。第一组释放都是O2,第二组释放的都是18O2
5.请据下图联想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侵害人体的呼吸道细胞和肺部细胞,导致患者发热、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1).新型冠状病毒与细胞的关系是什么 你得出结论运用的是什么科学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可知,病毒这类非细胞生物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 。
(2)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属于生命系统 说出你的理由。 不属于。新冠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而生命系统是指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 。
(3)可从哪些方面预防新冠肺炎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4)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可以培养新型冠状病毒吗  不可以。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必须使用“活体”培养基 。
(5)怎样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标记病毒 请写出基本思路。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应先用含有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宿主细胞,再用宿主细胞培养病毒 。
6.观察并分析下列四种生物的结构模式图:
(1)说出各种生物所属的生物类型及判断的依据。 甲、乙为原核生物,因为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丙为病毒,因为无细胞结构;丁为真核生物,因为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2)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图中细胞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
(3)用基因工程生产人体糖蛋白时,自然状况下大肠杆菌不宜用作受体细胞。原因是什么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 。
(4)请从细胞的化学成分、基本结构、遗传物质3个方面归纳细胞的统一性。 ①化学组成: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化合物种类也非常相似(水、无机盐、氨基酸、核苷酸等)。②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③遗传物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
7.生物体的组成元素最终来源于非生物界,为什么不同生物体内的元素种类不完全相同,含量相差很大  生物体有选择地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组成自身 。
8.植物在缺乏N、P、K等营养物质时会出现各种症状,因此生产过程中常要给植物施肥。下图是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X是否属于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的构思,本实验中采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X)与实验后(有X)之间的自身对照。
(1)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X ,因变量是植物的 生长状况 。
(2)两次对照中属于实验组的依次是 乙组 、 乙组+X 。
(3)实验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通入空气(或不断更换等量新鲜培养液),目的是 为植物根细胞提供O2 。
9.抗体和头发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但功能却相差极大。请从氨基酸角度分析,原因是 组成抗体和头发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
10.长期以玉米为主食的人容易因赖氨酸缺乏而导致疾病,原因是 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而玉米等谷物食物中缺少赖氨酸,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
11.相对于生鸡蛋,煮熟的鸡蛋更容易消化,这是因为 煮熟鸡蛋的过程中,高温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
12.胰岛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还不具有降低血糖的生物学活性,请从蛋白质结构方面分析,原因是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只是具有一定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多肽链,还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胰岛素才具有降低血糖的生理作用 。
13.用35S标记的氨基酸作为原料合成分泌蛋白,则35S存在于蛋白质的 R基 部位。
14.氨基酸中氨基和羧基数目的多少决定这氨基酸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而氨基酸的这种差异决定于其结构的哪部分  R基 。
15.分析图示甲、乙,完成填空。
(1)甲、乙两图横坐标分别为温度、pH,b点表示 最适温度 ,e点表示 最适pH 。
(2)甲图中,温度由a变为b时,酶活性 升高 ;由c变为b时,酶活性 不变 ,原因是 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酶永久失活 。
(3)乙图中,pH由d变为e或由f变为e时,酶活性均不变,原因是 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
(4)结论:在适宜的温度、pH 条件下,酶的活性 最高 。
(5)人发烧时不想吃东西,原因是 体温升高导致消化酶活性降低,食物在消化道中消化缓慢 。
(6)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内就会失活,原因是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8,而胃液的pH为0.9 ~1.5 。
16.细胞呼吸中的[H]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Ⅰ(NAD+)转化成 还原型辅酶Ⅰ(NADH) 。
17.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在结构上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 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扩大了内膜的表面积;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
18.无氧呼吸中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是 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少部分能量释放出来;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
19.水果、蔬菜和种子储藏条件有何异同点  水果、蔬菜和种子都需要在低温、低氧、高CO2浓度条件下储藏,但水果、蔬菜需要在适宜水分条件(一定湿度)下储藏且需要零上低温;种子需要在干燥条件下储藏 。
20.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的优点是 为伤口创造了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
21.下图为人体慢跑过程中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水平、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判断图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呼吸类型。
ab: 有氧呼吸 ;b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点: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
2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
(1)此实验为 对比 实验,通过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得出实验结论。
(2)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需煮沸,目的是 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 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3)空气先通过甲装置的第一个锥形瓶溶液的目的是 除去空气中的CO2 。乙装置中B瓶先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的目的是 耗尽氧气形成无氧环境 。
23.有的植物工厂在种植蔬菜等植物时,完全依靠LED灯等人工光源,其中常见的是红色、蓝色和白色的光源,这是为什么  红色光源和蓝色光源分别发出红光和蓝光,光合色素对红光、蓝光吸收最多。白光是复合光,含有不同波长的光,光合色素能吸收更多的光 。
24.植物工厂里不用发绿光的光源,原因是 发绿光的光源发出绿色的光,这种光被光合色素吸收的最少,不适合作植物工厂的人工光源 。
25.绿藻、褐藻、红藻在海洋中的垂直分布大致依次是浅层、中层、深层,从水层透光与植物光能捕获两个层面进行解释,原因是 藻类本身的颜色是反射出来的光形成的,即红藻反射出红光,绿藻反射出绿光,褐藻反射出黄光。水对红、橙光的吸收比蓝、绿光的吸收要多,即到达深水层的光线是相对富含短波长的光,因此,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浅层,吸收蓝紫光和绿光较多的红藻分布于海水的深层 。
26.下面是验证叶绿体功能实验中恩格尔曼所做的实验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恩格尔曼实验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选择水绵和需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带状,便于观察;用需氧细菌可以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
(2)恩格尔曼实验要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进行的原因是什么  排除氧气和极细光束外的其他光的干扰 。
(3)在第二个实验中,大量的需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为什么  这是因为水绵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此波长光的照射下,叶绿体会释放更多氧气,好氧细菌在此区域集中分布 。
(4)如果对恩格尔曼的第二个实验进行改进,用透过三棱镜的光先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再照射到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的临时装片上,一段时间后,需氧细菌分布有何特点  三棱镜将光分为七色光,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先透过三棱镜,再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照射到水绵临时装片上的光中没有红光和蓝紫光,水绵不同部位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差不大,产生氧气的量大致相同,因此水绵周围需氧细菌分布无显著差别 。
判断巩固练习
1.细胞膜不是植物细胞的边界。 (×)
解析 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
2.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
解析 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
3.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与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有关。 (√)
解析 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是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可以让脂溶性物质透过。
4.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
解析 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不对称,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
5.细胞膜中磷脂双分子层是静止的,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
解析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可以运动的。
6.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
解析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不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
7.细胞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没有关系。 (×)
解析 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从而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8.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
解析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9.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顺利进行。 (√)
解析 真核细胞的核膜也属于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其上有大量的多种酶,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
10.核孔是物质自由进出的通道,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较多。 (×)
解析 核孔对进出的物质也具有选择性。
11.真核生物体内合成蛋白质越旺盛的细胞,其核仁越发达。 (√)
解析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12.染色体和染色质只是形态不同,而成分完全相同。 (√)
解析 染色体和染色质形态不同,成分都主要是DNA和蛋白质。
13.在真核生物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
解析 DNA分子中储存着遗传信息,DNA主要在染色质上。
14.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都位于细胞核。 (×)
解析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位于细胞核中的,也有位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中的。
15.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的功能不同,主要原因是其所含的酶不同。 (√)
解析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其中所含的酶不同,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同。
16.人体内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功能上不同与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有关。 (√)
解析 人体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导致其功能有所差异。
17.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可能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
解析 蓝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但也能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18.高等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
解析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不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如蓝细菌。
19.需氧型真核生物的细胞都有线粒体,生物的有氧呼吸一定有线粒体的参与。 (×)
解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没有线粒体的参与。
20.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一定有线粒体参与。 (√)
解析 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不需要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是原核生物。
21.溶酶体能合成和储存多种水解酶。 (×)
解析 溶酶体不能合成水解酶,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22.一切生物,其蛋白质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 (√)
解析 一切生物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蛋白质是在自身的核糖体上合成的,病毒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23.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
解析 叶绿体、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和RNA,核糖体只含有RNA。
24.细胞骨架由纤维素构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
解析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构成。
25.抗体、消化酶和各种激素都是分泌蛋白。 (×)
解析 部分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如胰岛素、生长激素,有的激素不是分泌蛋白,如性激素属于脂质。
26.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要用荧光标记法。 (×)
解析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氨基酸的转移途径进而研究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过程。
27.高尔基体经囊泡分泌的物质不一定为分泌蛋白,但分泌蛋白一定是由高尔基体经囊泡分泌的。 (√)
解析 神经递质等非蛋白质类分泌物和蛋白质类分泌物都是由高尔基体经囊泡分泌的。
28.胰岛素合成、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膜面积会发生动态变化。 (√)
解析 胰岛素合成、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29.生物膜系统是指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 (×)
解析 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内所有的膜结构,而不是指生物体内所有的膜结构。
30.生物膜之间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这依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
解析 生物膜之间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31.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
32.原核细胞有生物膜系统,病毒没有。 (×)
解析 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
33.观察叶绿体时需选取幼嫩的黑藻叶片。 (√)
解析 幼嫩的黑藻叶片,叶片薄且含叶绿体数量较少、体积较大。
34.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能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 (√)
解析 活的植物细胞内叶绿体能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
35.需撕取黑藻叶片下表皮带叶肉部分制作临时装片。 (×)
解析 黑藻叶片比较薄,可用镊子从黑藻新鲜枝上取下一片幼嫩的小叶直接制成临时装片。
36.观察叶绿体时,应保证装片中的叶片处于有水状态。 (√)
解析 装片中的叶片处于有水状态,能保持细胞活性。
37.细胞质环流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和细胞器的移动。 (√)
38.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质量浓度。 (×)
解析 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物质的量浓度。
39.葡萄糖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
解析 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葡萄糖分子不能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
40.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
解析 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在单位时间内进出半透膜的水分子数相等。
4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 (×)
解析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42.细胞液和细胞核均不属于原生质层的范围。 (√)
解析 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液和细胞核。
43.红细胞必须放在蒸馏水中才会吸水涨破。 (×)
解析 只要外界溶液的浓度持续低于细胞内液的浓度,红细胞就会持续吸水,直至涨破。
44.只有自身带有颜色的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
解析 在蔗糖溶液中加红墨水,没有颜色的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也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45.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也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
解析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大液泡,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46.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增大、颜色变深。 (×)
解析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液泡体积增大、颜色变浅。
47.当质壁分离现象出现后,观察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的观察。 (√)
解析 质壁分离发生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细胞死亡,细胞不能发生复原现象。
48.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
解析 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越来越大,细胞吸水能力越来越强。
49.只有使用高倍镜,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
解析 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使用低倍镜即可观察到。
50.日常生活中,手上涂抹的护肤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
51.人体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 (×)
解析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小肠上皮细胞等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52.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速率与细胞的能量供应有关。 (×)
解析 若某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不需要消耗能量。
53.若某物质运输到细胞外需要消耗能量,则这个过程可能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
解析 物质通过胞吐运输到细胞外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54.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解析 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有差异,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55.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影响ATP的合成,从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但不影响被动运输。 (×)
解析 温度会通过影响分子扩散的速率,影响被动运输的速率。
56.胞吞、胞吐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与膜蛋白无关。 (×)
解析 胞吞、胞吐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但是胞吞时识别被吞的物质和胞吐时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都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57.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生物大分子。 (√)
解析 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生物大分子,如神经递质。
58.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
解析 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外均可发挥作用。
59.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
解析 唾液淀粉酶是催化剂,但在胃液里唾液淀粉酶是胃蛋白酶的底物。
60.活细胞一般都含有酶,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灭活。 (×)
解析 酶可以重复利用,在催化反应完成后,不会立即被灭活。
61.酶提供了化学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
解析 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给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62.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高效性。 (×)
解析 酶的高效性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63.蛋白酶能催化多种蛋白质水解,因此蛋白酶不具有专一性。 (×)
解析 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体现了蛋白酶的专一性。
64.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随着温度的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 (×)
解析 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相当于发生反应的标准,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升高。
65.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使酶活性降低,二者的作用实质不同。 (√)
解析 温度过高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酶变性失活,而温度过低时酶活性降低是因为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
66.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
解析 在一定范围内,随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67.酶只有催化功能,没有调节生命活动及提供能量等功能。 (√)
解析 酶是催化剂,只有催化功能,调节生命活动的是激素等信息分子,提供能量的是ATP等能源物质。
68.“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自变量是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处理方法。 (√)
69.比较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的催化效率时,二者可以用同一个滴管。 (×)
解析 若用同一个滴管,可能导致所加溶液中混有另一种溶液,影响实验结果。
70.利用过氧化氢、FeCl3溶液、过氧化氢酶等材料,探究酶的高效性。 (√)
71.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过程需ATP提供能量。 (×)
72.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
73.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
74.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
75.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
76.含有2个特殊化学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
77.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
78.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 (×)
79.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只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
解析 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葡萄糖的分解、丙酮酸的分解和第二阶段中的H2O。
80.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
解析 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
81.等量的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与体外燃烧释放的能量相等。 (√)
解析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等量的葡萄糖在体外和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相等。
82.无氧呼吸过程不消耗O2,不产生[H]。 (×)
解析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少量[H]。
83.无氧呼吸形成的ATP数量较少,是因为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释放。 (×)
解析 无氧呼吸形成的ATP数量较少,是因为能量大多储存在不彻底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84.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1 mol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解析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而安静时骨骼肌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时1 mol葡萄糖生成的ATP少于有氧呼吸时生成的。
85.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
解析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提供。
86.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解析 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氧气进入根细胞,从而促进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87.与风干前相比,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
解析 风干种子中的水分减少,从而减弱了细胞呼吸,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88.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低,细胞呼吸弱,适于储藏新鲜的瓜果。 (√)
解析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低,细胞呼吸弱,适于储藏新鲜的瓜果。
89.提倡有氧运动,原因之一是避免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
解析 肌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肌肉会有酸胀感。
90.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
解析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微生物,所以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为避免感染破伤风杆菌,要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91.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
解析 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抑制厌氧菌繁殖。
92.利用醋酸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食醋或味精时,要处于无氧环境。 (×)
解析 利用醋酸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食醋或味精时,要处于有氧环境。
93.严格的无氧环境有利于水果保鲜是因为此条件下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最少。 (×)
解析 在严格的无氧环境中,水果无氧呼吸强,分解有机物多,且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废物会毒害细胞,不利于水果保鲜。
94.酸奶胀袋是乳酸菌大量繁殖并进行无氧呼吸导致的。 (×)
解析 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不会导致胀袋的现象。
95.粮食种子适宜在零上低温、低氧和中等湿度的环境中储藏。 (×)
解析 粮食种子适宜在零上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中储藏。
96.“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可通过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
解析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可通过酸性重铬酸钾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97.“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自变量是O2的有无,无氧条件的组为对照组。 (×)
解析 实验中两组均为实验组,形成对比实验。
98.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以代替澄清石灰水进行CO2的检测。 (×)
解析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以检测酒精,不能检测CO2。
99.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CO2时,溶液颜色由蓝变黄再变绿。 (×)
解析 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CO2时,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
100.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利用了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 (√)
解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属于对比实验。
101.光合色素均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
解析 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
102.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
解析 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刺激,黑暗条件下植物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呈类胡萝卜素的颜色。
103.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
解析 植物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绿素能反射绿光。
104.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
解析 叶绿体在蓝紫光下,可进行光合作用,会有氧气产生。
105.绿色植物中参与光合作用的酶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解析 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
106.叶绿体内的基粒和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
解析 叶绿体内的基粒由类囊体薄膜堆叠而成,基粒和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107.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
解析 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108.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 (×)
解析 水在叶绿体中分解需要光能。
109.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照射,则NADPH含量下降。 (√)
解析 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照射,由于可利用的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则ATP、NADPH含量下降。
110.光合作用的过程中,ADP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移动。 (×)
解析 ADP是暗反应的产物,参与光反应,故AD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111.往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以完成暗反应过程。 (√)
解析 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需要ATP、NADPH和CO2,所以往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以完成暗反应过程。
112.硝化细菌主要从将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
解析 硝化细菌主要从将氨氧化成硝酸或亚硝酸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113.Mg可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反应。 (√)
解析 叶绿素的元素组成是C、H、O、N、Mg,Mg可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反应。
11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一直保持不变。 (×)
解析 由于光合作用消耗CO2,所以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会持续下降到一定值,再保持稳定。
115.无色透明塑料大棚比绿色塑料大棚光合作用效率低。 (×)
解析 因为无色透明塑料能让更多的光透过,所以无色透明塑料大棚比绿色塑料大棚光合作用效率高。
116.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速率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光反应。 (√)
解析 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速率未随之增加,此时若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将上升,所以主要限制因素是光反应速率。
117.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
解析 延长光照时间不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只能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118.停止供水,植物光合速率下降,这是由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介质。 (√)
119.干旱处理导致叶片气孔开度减小,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降低,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开度减小使供应给光合作用的CO2减少。 (√)
解析 干旱处理导致叶片气孔开度减小,使供应给光合作用的CO2减少,使该植物的光合速率降低。
120.任何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
解析 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121.洋葱的表皮细胞比分生区细胞的增殖周期长。 (×)
解析 洋葱的表皮细胞不能增殖。
122.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 (√)
解析 分裂间期进行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
123.抑制DNA分子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
解析 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因此抑制DNA分子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124.一般来说,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核的DNA越多。 (×)
解析 细胞核的DNA含量与细胞体积的大小无关。
125.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
解析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126.卵细胞的体积较大,能提高它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 (×)
解析 卵细胞的体积较大,相对表面积较小,降低了它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
127.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逐渐螺旋化形成了染色单体。 (×)
128.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的相等。分裂后的子细胞若继续分裂,就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状态。 (√)
129.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的复制和中心粒的倍增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 (√)
130.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中心体,有丝分裂前期,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
131.分裂间期复制的DNA在分裂期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
132.无丝分裂发生在原核细胞中,且无DNA复制。 (×)
133.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
134.根尖分生区细胞呈长方形,且排列紧密。 (×)
解析 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且排列紧密。
135.解离液中起解离作用的是95%的酒精。 (×)
解析 解离液中95%的酒精起固定作用,15%的盐酸起解离作用。
136.解离后应立即进行染色,然后漂洗。 (×)
解析 解离后应先漂洗,再进行染色。
137.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比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多。 (×)
解析 由于分裂间期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较分裂期的多。
138.同一个体的肌细胞与幼红细胞中的基因、mRNA、蛋白质均不同。 (×)
解析 肌细胞与幼红细胞中的基因相同,但是它们的mRNA、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139.胰岛B细胞有胰岛素基因而无抗体基因,故可以产生胰岛素而不能产生抗体。 (×)
解析 胰岛B细胞有胰岛素基因和抗体基因,但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可以产生胰岛素而不能产生抗体。
140.人体内所有活细胞均具有全能性。(×)
解析 细胞全能性存在的前提是细胞内含有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但是人体内有的细胞不含有遗传物质,如成熟的红细胞。
141.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证明了动物体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
解析 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只证明了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142.衰老细胞由于水分减少而导致细胞核体积变小。 (×)
解析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会变大。
143.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
解析 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因收缩而不能解旋为单链DNA,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144.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 (√)
145.细胞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
解析 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但也受环境影响。
146.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
150.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被清除。 (√)
解析 若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体内的免疫细胞清除,则属于凋亡。
151.细胞坏死对机体是不利的。 (√)
解析 细胞坏死是由不利因素引起的,对机体不利。
152.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 (√)
解析 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
153.联会是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而四分体是联会形成的。 (√)
15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发生互换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
解析 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
155.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时,染色体数目暂时是体细胞的两倍。 (×)
解析 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时,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但与体细胞的数目相等。
156.一个基因组成为AaBb(遵循独立分配)的精原细胞,在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最多能产生4种精子。 (×)
解析 一个基因组成为AaBb(遵循独立分配)的精原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互换时,最多能产生2种精子,但若发生互换,则可产生4种精子。
157.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细胞质均等分裂的过程不一定是精子形成过程。 (√)
解析 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第一极体继续分裂时,其细胞质也是均等分裂的。
158.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他的完全相同。 (×)
解析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方面包括场所、结果、是否需要变形、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
159.受精作用使子代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解析 受精作用使子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
160.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
解析 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