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课标要求 命题点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1.结合对复杂事物的把握,体会辩证思维的特征;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2.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3.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途径;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2022山东,T13 ①科学精神:认识辩证思维的突破作用,培养科学精神。②公共参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适度原则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认识发展的历程 2022辽宁,T20(2)命题分析预测 高考对本课的考查,命题常以我国的科技发展历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决策的发展过程等为背景,考查辩证思维、认识发展的历程,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涉及。2025年高考,可能会以我国的科技发展等社会热点事件为情境,模块内要求考生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跨模块上,可能会联系必修2、必修4中的相关知识综合命题。考点1 把握辩证分合1.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辩证思维与形而上学思维①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②形而上学思维: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之间的界限都是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并把这种看法变成一种世界观、方法论。(2)辩证思维的特征整体性 动态性内容 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作用 ①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②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醒 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3)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决不能轻信和盲从。2.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分析 综合含义 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方法 ①在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②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分析。 ①在科学研究中: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②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侧重点 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精确。 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整体性是综合方法的重要特征。辩证关系 ①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②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提醒 分析与综合是相互转化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表现为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这样相互转化、无限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由此构成了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运动。易错辨析1.辩证思维的实质与核心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辨析 辩证思维的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2.我们只要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辨析 我们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3.综合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综合的先导。( )辨析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4.分析与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 )辨析 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情境应用1.“白马非马论”我国古代思想家公孙龙牵马出关,守关人依照法令不许其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这就是“白马非马论”。结合辩证思维的相关知识,谈谈“白马非马论”的错误之处。参考答案 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强调多层次、多视角综合认识,整体性地思考问题。“白马非马论”片面强调白马的个性,看不到其作为马的共性,违背了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习语感悟2.“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推进“四个全面”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体现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从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角度,谈谈应如何正确理解“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 ①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把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细化为“四个全面”,并强调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是分析的过程。②“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们要注重体现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总体谋划,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这是综合的过程。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命题点1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2022山东]科技赋能北京冬奥令世人惊叹。北京冬奥组委选择了全球范围内还较少被使用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相较于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的传统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冷剂无毒无害,非常环保,其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全球变暖潜能值仅为1。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推广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提供了契机。选择使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体现出北京冬奥组委( C )①运用超前思维,创造制冰技术发展的趋势 ②坚持辩证思维,分析制冰技术运用的内在矛盾 ③运用发散思维,围绕环保轴心进行思维收敛和集中 ④遵循逻辑推理,把握制冷剂使用与环境保护的因果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在运用制冰技术时,分析传统制冰技术与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优缺点,把握制冷剂使用与环境保护的因果关系,采用更加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这是坚持辩证思维和遵循逻辑推理的体现,②④符合题意。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创造……趋势”说法错误,①不选。聚合思维是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围绕环保轴心进行思维收敛和集中,体现的是聚合思维而非发散思维,③错误。命题变式2.[2024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开学考]进入新时代,我国外交领域一方面调整了以双边为主的外交模式,更加重视全球范围的问题;另一方面调整了在经济上对国际社会的贡献,更加重视贡献中国理念与智慧。对这些调整,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 D )①推动认识不断从理性向感性发展 ②从形而上学思维转向辩证思维 ③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④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和认识对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应是推动认识不断从感性向理性发展,①错误。“我国外交领域一方面调整了……另一方面调整了……贡献中国理念与智慧”,这体现了我国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和认识对象,③④符合题意。整体性和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这些调整体现了辩证思维,而不是体现了从形而上学思维转向辩证思维,②不选。命题点2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3.[202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考试]2023年4月,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阅读率为81.8%,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3本,成年国民阅读量保持总体稳定。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4.2%,未成年人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14本,未成年人阅读能力平稳提升。全民阅读主要数据均较2021年有所提升,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上述调查( A )①坚持了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 ②既运用了定性分析,又运用了定量分析 ③是在分析指导下进行的综合 ④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材料中对全民阅读的调查,既展现了不同层次,即成年人、未成年人的阅读率及阅读量,又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指出全民阅读主要数据均较2021年有所提升,发展态势总体向好,坚持了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①正确。全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成年国民阅读率为81.8%、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未成年人阅读率为84.2%、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14本,这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属于定量分析;成年国民阅读量保持总体稳定,未成年人阅读能力平稳提升,这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属于定性分析。该调查既运用了定量分析,又运用了定性分析,②正确。应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综合指导下分析,③错误。矛盾分析法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④错误。命题变式4.[2023河北保定测试]专家认为,全球价值链参与类型通常受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地理位置:地理区位、互联互通条件要素禀赋: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技术市场规模: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制度质量:合同执行、产权保护、标准认证 这一观点( A )①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和要素分别加以认识②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精确③实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飞跃④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和要素综合起来加以考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专家认为,全球价值链参与类型通常受地理位置、要素禀赋、市场规模和制度质量四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观点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和要素分别加以认识,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精确,①②正确。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观点,体现的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未涉及思维具体,③不选。材料体现的是用分析方法,未涉及综合,④不选。考点2 理解质量互变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1)质与量量 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质 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2)质量互变规律:①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3)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 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连续性、飞跃性与间断性的关系渐进性与连续性 飞跃性与间断性相互区别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事物依然处于原来质的规定性之内,现实中并没有新事物的出现。 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相互包含 ①渐进性与连续性包含着飞跃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②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2.把握适度原则含义 度 ①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②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适度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适度原则 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怎么做 ①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②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③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易错辨析1.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会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辨析 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会影响某物之为某物。2.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前提,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辨析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渐进性与飞跃性包含着连续性与间断性。( )辨析 渐进性与连续性、飞跃性与间断性相互包含。4.“得中”就是“折中主义”。( )辨析 “得中”是适度思维,“折中主义”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得中”不是“折中主义”。习语感悟“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过去的历史教育我们,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也不能忘记落后挨打的悲惨教训。今天的事实警示我们,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忘战”,也不能“好战”。我们既要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也要注重加强国防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后盾。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适度原则”的知识,谈谈你对“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理解。参考答案 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穷兵黩武必然灭亡,缺乏战备也会陷入危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要坚持和平发展,不能“好战”,也要注重加强国防建设,不能“忘战”。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命题点1 质量互变规律1.[2024重庆部分学校摸底考]2023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万步炎同志“时代楷模”称号。万步炎带领科研团队刻苦攻关、不懈钻研,研制出的海底钻机系统成功下钻231米。从0.7米到231米,从推开深海一条门缝到打开深海大门,从望其项背到实现技术超越,这231米,万步炎走了20多年,解决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将先进海底钻机装备制造与应用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这体现的辩证思维道理是( B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只有量变才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③事物的发展是在量的基础上进行的④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从0.7米到231米,从推开深海一条门缝到打开深海大门,从望其项背到实现技术超越”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①④符合题意。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②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的,③说法错误。命题变式2.[2023山西吕梁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为此,我国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突出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力争通过“三步走”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说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和愿景。参考答案 ①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要不断积累量变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3分)我国制造业要抓住历史机遇,力争通过“三步走”,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制造强国。(3分)②事物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也会引起事物的质变,因此,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一定要突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3分)③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但是只要不断努力,中国一定会发展成为制造强国。(3分)解析 第一步:分析设问。本题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为质量互变规律,命题落脚点为说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和愿景,属于说明类试题。第二步:提取材料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具体分析如下:材料关键信息 知识要点力争通过“三步走”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突出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事物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也会引起事物的质变。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命题点2 适度原则3.[2024黑龙江鸡西实验中学月考]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或服务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的增加,从该商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逐渐递减。比如在农业生产中,随着肥料的增加,农产品的产量递增,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加肥料,农产品的产量是递减的,如果肥料太多就会把庄稼烧死。这表明要( D )①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②积极地寻求对事物发展状态的适度把握③坚持折中主义,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④遵循“得中”而处之的思维,把持有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随着肥料的增加,农产品的产量递增,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如果肥料太多就会把庄稼烧死”,这要求遵循适度原则,②④符合题意。“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目的是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而题干强调要掌握好适度原则,①不符合题意。折中主义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③不选。命题变式4.[2024辽宁名校开学考]“适度超前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2023年地方两会的高频词句。“适度超前”释放了我国基建投资提速的信号,以激发新需求和产业潜力。但地方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避免在短期的热闹和风光后出现一哄而散、一地鸡毛的乱象,避免产生新的地方债风险。这说明,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 B )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超前思维方法②辩证把握量和质,积累量变以促进质变③“得中”处之,折中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④坚持适度原则,将经济发展推动到最佳状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适度超前”释放了我国基建投资提速的信号,以激发新需求和产业潜力。这说明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超前思维方法,①符合题意。根据“适度”“量力而行”等关键词可知,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适度原则,将经济发展推动到最佳状态,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促进事物质变,②排除。适度思维是“得中”思维,不是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③错误。考点3 推动认识发展1.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1)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含义 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辩证关系 对立 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统一 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要求 根据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理解辩证否定的双重性 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如何把握辩证的否定观 关于否定: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发展的环节)关于肯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图解 辩证的否定观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含义 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环节 通过感官感知,是认识的起点。 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局限性 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2)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①思维具体的含义: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起点 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桥梁 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终点 对事物多样性及其统一性的认识,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提醒 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3)认识发展的思维过程: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图解 认识发展的历程易错辨析1.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肯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 )辨析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2.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而不再存在的方面。( )辨析 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而不是不再存在的方面。3.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原封不动保留事物的合理因素。( )辨析 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4.感性具体是错误的,思维具体是正确的。( )辨析 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都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5.抽象就是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 )辨析 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情境应用1.智慧图书馆随着数字化时代来临,以智慧图书馆建设为代表的现代图书馆的发展不断拓宽着图书馆的服务内涵。智慧图书馆不仅保存着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而且进一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增强了公共文化内容的供给能力,能够提供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和便捷化的服务,提升信息资源使用率和图书馆服务效能,推动全民阅读,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运用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知识,分析智慧图书馆是如何实现变革与创新的。参考答案 ①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②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拓宽图书馆的服务内涵。③在保存传统图书馆资源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增强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需要。2.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怎样的民主?人们先会感受到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的意见得到重视,人民有多种参与的途径;进而认识到中国的民主具有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具有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进一步可以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样的理性认识。结合材料,分析人们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历程。参考答案 “人们先会感受到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的意见得到重视,人民有多种参与的途径”属于感性具体,“进而认识到中国的民主具有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具有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属于思维抽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属于思维具体。材料中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命题点1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1.[2024重庆名校期中联考]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炮火硝烟的洗礼、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改革开放的考验、脱贫攻坚的挑战等重大历史进程,依然朝气蓬勃、生机活力,靠的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善于修正错误。勇于自我革命之所以成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风华正茂的关键密码,是因为“自我革命”( B )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自我否定②在肯定旧事物整体的基础上开拓创新③在肯定与否定的循环往复中永续发展④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斗争中破旧立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党的“自我革命”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是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斗争中破旧立新,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④入选。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不是对旧事物整体的肯定与保留,②错误。事物在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中实现发展,而不是循环往复,③不选。命题变式2.[2024山东临沂期末]2023年6月,在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某国产新能源汽车凭借独树一帜的设计和极具颠覆性的技术成为全场焦点,其四轮四电机技术可独立控制单个车轮的扭矩,相较传统机械式全时四驱系统,电控四驱系统反应速度快了100倍。凭借这一技术可以完成原地掉头等传统汽车无法完成的复杂动作,并能保证车辆在制动器或转向器失效情况下正常行驶和停止。该技术的成功说明( B )①创新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②只有对旧事物进行彻底否定,才能推动创新③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④否定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该技术的成功说明要坚持创新,而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推动认识发展,实现创新,①正确。要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而不是彻底否定旧事物,②错误。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③错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④正确。命题点2 认识发展的历程3.[2024贵州贵阳七校开学考]思维抽象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在思维中的反映,思维具体指思维对事物各方面的本质规定的完整的反映。科学的认识不仅要求把感性的具体事实作为科学抽象的依据和前提,从具体到抽象;而且要求从抽象再上升到理性的具体,使对客观事物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这表明( B )①理性的具体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 ②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体现了人类辩证思维的一元性特征 ③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要求人们用感官感知事物的内在联系 ④从起点经过中介到达终点,完成对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理性的具体是指思维具体。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①符合题意。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体现了人类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征,而不是一元性特征,②错误。用感官感知事物,这属于感性具体而不是思维具体,且感知不到事物内在联系,③错误。从感性具体这个起点,经过中介到达思维具体这个终点,才能完成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④符合题意。命题变式4.[2023浙江十校联考]为了研究的方便,物理学家提出了质点的概念。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一个点,没有形状、大小、体积而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研究问题时用质点代替物体,可不考虑物体上各点之间运动状态的差别,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说明( A )①理想化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②纯粹理想化的状态是真实存在和可以观测的③提纯能够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④分离无需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间可能存在的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①正确。纯粹理想化的状态并不真实存在,②错误。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不考虑物体上各点之间运动状态的差别”意味着在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是在提纯,③符合题意。分离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而不是无需考虑,④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备考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选择性必修3第三课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考点1把握辩证分合.doc 备考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选择性必修3第三课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考点2理解质量互变.doc 备考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选择性必修3第三课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考点3推动认识发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