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2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习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理解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关系。3.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与“稀”的联系和区别。◎素养要求: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评价任务1.独立完成自主学习。2.合作完成任务驱动一、二。3.课后完成分层作业本。【预习导学】课时线索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自主学习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是指在 下,一定量溶剂里, 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该种溶质不能溶解了,能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呢 4.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 5.在界定溶液是否饱和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从教材“观察活动”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把【实验7-6】的现象和你的判断填写在教材上。当温度、溶剂的量发生改变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三、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属于浓溶液,反之属于稀溶液,没有绝对标准,初中阶段用溶质质量分数定量表示浓稀程度。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与联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与稀溶液区别 含义 不同 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是否达到最大限度 溶液的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温度 影响 受温度影响,必须指明温度 与温度无关关系 ①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关系。 ②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③对于同种溶质,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是按不同标准给溶液分类的,不要混淆这两组概念。【答案】一、1.一定温度 不能继续溶解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否继续溶解某种溶质。3.能。如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能溶解硝酸钾。4.(1)溶液底部是否有溶质剩余;(2)向溶液中加少量该溶质,溶质是否减少。5.因为当温度、溶剂的量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实验7-5】实验现象:①加入硝酸钾的烧杯中 固体剩余,表明溶质溶解的量 达到最大限度。 ②加入氯酸钾的烧杯中 固体剩余,表明溶质溶解的量 达到最大限度。 探究结论: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它就不能继续溶解了。【答案】①无 未②有 已任务驱动二: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实验7-6】实验现象及结论:①向有硝酸钾固体剩余的烧杯中加水,剩余的硝酸钾固体 了。说明增加 ,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②对有硝酸钾固体剩余的烧杯加热,剩余的硝酸钾固体 了。说明 ,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③将②中的烧杯冷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说明 ,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答案】①溶解 溶剂②溶解 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