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4第2课时 结晶法的应用学习目标1.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2.混合物分离的两种方法及应用。◎素养要求: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评价任务1.独立完成自主学习。2.合作完成任务驱动。3.课后完成分层作业本。【预习导学】课时线索混合物分离的方法→结晶法的应用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晶体与结晶”,回答下列问题。混合物分离的方法:1.过滤法:把 与 分离的一种方法。 2.结晶法:a.降温结晶法(又叫 法) 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的物质(如KNO3)。 操作:加热蒸发溶液至 (或在较高温度下配成 ),再冷却 至常温,然后用 法将析出的大量晶体分离。 b.蒸发溶剂结晶法(又叫 )。 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的物质(如NaCl)。 操作:将溶液蒸发至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使剩余的溶剂蒸发。结晶法的应用:(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物质(如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 。 操作:溶解——蒸发至有少量晶体析出——冷却至常温——过滤。(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如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 。 操作:溶解——加热蒸发至出现一定量固体——趁热过滤。【答案】1.可溶性物质 难溶性物质2.a.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较大 饱和 饱和溶液 热的饱和溶液 过滤b.蒸发结晶 变化不大(1)降温结晶法(2)蒸发溶剂法【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混合物分离的两种方法及应用1.解释:“夏天晒盐”和“冬天捞碱”的道理。2.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t ℃,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C.将t ℃时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10 ℃时,分别用100 g水配制a、b的饱和溶液,所需二者的质量相等3.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B.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 ℃时,40 g KNO3可完全溶解在100 g水中D.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4.下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3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50 ℃时,将40 g该物质加入100 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20 ℃时,可析出晶体 g。 5.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t1 ℃时,30 g乙加到100 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C.t2 ℃时,甲、乙各100 g饱和溶液降温至t1 ℃,甲析出的固体多于乙D.t2 ℃时,75 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 g水得到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答案】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风吹日晒水分蒸发,氯化钠晶体析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晶体析出。2.B 3.B4.(1)40(2)不饱和 105.D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