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简介

6.2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教案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1. 掌握三个推理方法:换质法、换位法、三段论推理;
2. 理解三个基本规则:换质法的基本规则、换位法的基本规则、三段论推理的基本规则;
3. 学会两个基本辨别:换质法和换位法的辨别。
关键能力:
1. 掌握换质推理的基本规则和具体推理方法;
2. 掌握换位推理的基本规则和具体推理方法;
3. 掌握三段论的一般性规则。
二、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推理的含义、种类、结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明确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和三段论推理含义与规则,掌握三种推理的具体方法;
2. 理解三段论的公理与省略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段论的公理与省略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探究与分享: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讨论这些推理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2)新课讲授
探究一:换质推理
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规则:
1. 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2. 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3. 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具体推理方法:
1. 主项和量项不变。联项“是”改为“不是”,“不是”改为“是”。
2. 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探究二:换位推理
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规则:
1. 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
2. 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位置互换。
3.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具体推理方法:
1. 主项和量项位置互换。
2. 联项“是”改为“不是”,“不是”改为“是”。
3. 谓项不变。
㈠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换质推理(也叫换质法)
⑴原因: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表达更加适当和灵活,我们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对一些性质判断的形式结构进行变换。
⑵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即将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将否定判断形式转换成肯定判断形式。)
【提示】性质判断的“质”指的是性质判断形式的肯定和否定。
⑶换质推理的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③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⑷具体方法:换质推理两步法
第一步:主项和谓项不变,将联项“是”改为“不是”或“不是”改为“是”。
第二步:将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换质推理口诀】换质推理两步成,主项谓项位不动,先把联项来否定,谓项反义推理成。
2.换位推理(也叫换位法)
⑴原因:为了从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我们有时需要将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互换。
⑵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⑶项的周延性(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涉及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
①周延: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②不周延: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
③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
【性质判断周延情况表】
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
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
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
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性质判断项的周延性口诀】
周延、不周延,质、量来判断,
主项看量项,全、单周延,特称不周延,
谓项要看质,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
⑷换位推理的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质”不变,即肯定或否定不变)
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⑸换位推理的具体方法
第一步:不改变联项。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
第二步: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
【特别提醒】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从特称否定判断的前提,不能通过换位法推理必然得出结论,犯了“扩大概念外延”的逻辑错误。
【换位推理总结】
①全称肯定判断:不能直接进行换位,换位后需转换为特称肯定判断。
“所有的A都是B”。换位“有的B是A。”
②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
③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可以直接进行换位。
“所有的A都不是B。”换位“所有的B都不是A。”
“有的A是B。”换位“有的B是A。”
【换位推理口诀】
换位推理并不难,直接换位两判断,全称否定、特称肯定,特称否定换位难。
全称肯定想换位,转换特称位置换。
3.换质换位推理的作用
⑴换质位推理的含义: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使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换位质推理)。
⑵作用:正确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
【易错易混】(1)推理的目的和结果是得出新的判断。 (√)
(2)换质与换位推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
㈡ 三段论推理
1.三段论推理的含义: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2.结构: 三段论由三个性质判断构成,前面的两个判断是前提,后面的一个判断是结论。
组成三段论的三个性质判断各有一个主项和谓项,每个项各出现两次,共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或词项组成,分别叫大项、小项和中项。
⑴项:①“大项”: 结论中的谓项;
②“小项”: 结论中的主项;
③“中项”: 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
⑵前提:①大前提: 包含大项的前提;
②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
⑶大项、小项和中项的关系:
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
【知识拓展】三段论推理的公理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上图表示:如果M类包含在P类中,那么,M类中的一部分S也必然包含在P类中。
下图表示:如果M类和P类相排斥,那么,M类中的一部分S也必然和P类相排斥。
这个公理反映了客观事物中的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即属和种的包含关系,它是三段论推理的逻辑根据。
3.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错误
⑴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
⑵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⑶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⑷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三段论中不能有两个否定前提)
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三段论推理口诀】
中要周延词项三,大项小项不扩展,
一特得特否得否,否特成双结论难。
【特别提示】保证三段论推理结构正确的条件:凡是符合基本规则的三段论,其推理结构就是正确的;违反其中任何一条规则,其推理结构都是不正确的。
3.三段论的意义:三段论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推理类型。我们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才能自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维护真理。
【提醒】⑴在日常说话或写作中,把三段论中众所周知、不言而喻的前提或结论可以省略掉。
(2)三段论的省略形式可能隐藏着错误。我们可以按其原意进行恢复,然后依据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对其进行检查。
(三)课堂总结
换质推理和换位推理的含义、规则和具体推理方法。
(四)课后作业
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些练习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