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1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1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教学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掌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权;熟记人大代表的产生、职权和义务。
2.分析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理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
3.增强对我国国家权力机关运行的理解,增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利益,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通过学习,全面理解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⒉.科学精神:明确我国的国情,理解建立人民代表大会使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必然性。理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3.法治意识:明确国家权力机关在宪法和相关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国家权力机关是党依照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成为国家意志的重要途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公共参与:通过走访当地人大代表,感悟“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观点的正确性,树立有意见和建议可以反映给人大代表和监督人大代表工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性质和地位。
【教学难点】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已经召开!你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吗?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第一幕: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议题一:我国人民是如何通过行使国家权力的?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并阅读材料《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议程》
一、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二、审查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审查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四、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议案
五、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六、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七、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重点工作内容及议程中,分析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并阐述全国人大的性质、地位、具体职权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1)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主要职权有国家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教师总结: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权力属于谁?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1)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行使权力的具体过程 :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物。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主要职权:国家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5)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思考:全国人大一年召开一次,那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谁来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权力呢?
(6)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①性质: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②产生: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③职权: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④设立部门: 设立部门: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接受人大常委会的领导。
思考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那么为了更好地开展经常性工作,全国人大常委员忙不过来怎么办呢?
(7) 专门委员会:为了更好地开展经常性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
突破提升:比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幕: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议题二: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代表是怎样履职的?
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全国人大代表李刚:我是人民选出来的,要为人民发声!》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
1、你知道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居于怎样的地位?有什么权力吗?
2、如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他们应履行什么义务?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产生: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基于我国的国情,人大代表的产生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办法
人大代表的地位: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人大代表的职权: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除审议各项议,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提案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4.人大代表的义务:
①要进一步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
②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突破提升: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突破提升:对比两个职权 理清三个关系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2024年1月8日,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召开,习近平同志以三个“不能”,再释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清醒与坚定。“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这( )
①要求以党的思想建设为统领,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②彰显了党在行使国家权力过程中的担当与政治自觉
③体现了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
④坚持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①排除。
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不行使国家权力。我国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②说法错误。
③④:习近平同志以三个“不能”,再释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清醒与坚定。“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这体现了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坚持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身处伟大时代,他们既心怀“国之大者”,又勇当“行之实者”。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各地全国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倾听群众的“急难愁盼”,了解社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履行“为民代言、替民办事、增民福祉”诺言,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这体现了人大代表( )
A.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B.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
C.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D.履行基层治理的国家职能
【答案】B
【详解】A:人民的民主监督,是各级国家机关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但材料不涉及人大代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故A不选。
B:材料中指出各地全国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履行“为民代言、替民办事、增民福祉”诺言,这表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故B正确。
C: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是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故C不选。
D:人大代表不是国家机关,不是履行国家职能的主体,故D不选。
故本题选B。
3.作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一位盲人代表,王某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代表建议3件,其中领衔提出2件,附议提出1件;闭会期间提出代表建议1件。这些建议涉及盲人就业、教育、出行等方面。这表明,全国人大代表( )
①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②享有并行使质询权
③切实履行代表职责 ④享有并行使提案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③④: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的盲人代表王某,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代表建议3件,其中领衔提出2件,附议提出1件;闭会期间提出代表建议1件,这表明,全国人大代表切实履行代表职责,享有并行使提案权,③④正确。
①②:材料强调全国人大代表履行职责行使提案权,未涉及人大代表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和享有并行使质询权,①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
A.监督权 B.立法权 C.任免权 D.决定权
【答案】B
【详解】B: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B正确。
ACD: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任免权和决定权的体现,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2023年3月5日至3月1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代表们齐聚一堂,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并向负责人提出质问。听取并质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表明人大代表在( )
A.行使立法权和任免权
B.行使审议权和质询权
C.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D.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答案】B
【详解】A:人大行使立法权和任免权,人大代表不能行使,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A错误。
B:代表们齐聚一堂,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并向负责人提出质问。听取并质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表明人大代表在行使审议权和质询权,B正确。
C: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
D: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2023年12月5日至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在河北省正定县组织召开首届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上通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向大会提出8314件建议。这些代表建议经逐件研究分析,分别交由204家单位研究办理,并确定19项重点督办建议。目前已经全部办理完毕并予以答复。上述材料表明(  )
①代表工作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大代表履职的相关工作
②各国家机关应支持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反映人民呼声、回应社会关切
③加强代表建议工作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建议前、后的调研和督办
④人大代表作为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要认真履行提案权和监督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代表工作委员会不是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①错误。
②: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向大会提出8314件建议,反映了代表们积极联系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严格履职,②正确。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首届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座谈,通报了代表的建议全部办理并答复,说明做好代表建议工作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建议工作整个实施过程的民主,③正确。
④:人大代表没有监督权,④错误。
故本题选C。
7.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顺利推进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雄安新区深化推行“党建+项目”模式,通过政企联建、企企联建等方式,强化党建引领服务保障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助力“未来之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党旗在雄安新区一线高高飘扬(  )
A.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
B.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具体体现
C.有利于维护党在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的最高地位
D.旨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答案】A
【详解】A:雄安新区推动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助力“未来之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A正确。
B: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经济建设职能,B排除。
C:全国人大在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党不是国家机关,C排除。
D:党旗在雄安新区一线高高飘扬的目的在于推动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助力“未来之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党旗在雄安新区一线高高飘扬的目的,D排除。
故本题选A。
8.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要承担负责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资格审查、联络服务有关工作等8个方面的职责,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有利于( )
①统筹管理代表工作,推进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②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提高代表工作质量
③发挥全国人大执行机关的作用,强化对代表的监督
④通过行使立法权和决定权,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要承担负责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资格审查、联络服务有关工作等8个方面的职责,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有利于统筹管理代表工作,推进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提高代表工作质量,①②符合题意。
③:人大的执行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不是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③说法错误。
④:材料未涉及立法权,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1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自2020年10月18日起施行。《选举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差额选举,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这种方式( )
①有利于选民充分了解候选人
②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
③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④可以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余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④:差额选举有利于选民充分了解候选人,可以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余地,①④正确。
②:间接选举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②错误。
③: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0.截至2021年,全国各地共设有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活动室等约22.8万个,通过“坐诊”收集群众诉求,开发代表履职手机 APP等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推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这体现出( )
①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②各级人大立法权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③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不断健全完善
④人大代表享有并积极行使提案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材料主要体现人大代表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推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体现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涉及人大代表履行义务,没有涉及人大的职权,②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中各地通过设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活动室,开发代表履职手机 APP等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推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体现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不断健全完善,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体现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没有体现享有并积极行使提案权,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1.环境保护法是一部在生态环保领域起统领作用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2023年6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湿地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分赴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海南、四川等6省份,对湿地保护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这表明( )
A.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质询权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C.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行生态建设的职能 D.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
【答案】D
【详解】A: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A错误。
B:材料强调对法律执行情况加强监督,并未体现人民当家作主,B排除。
C:政府履行生态建设的职能,C错误。
D: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山西省开展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202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首届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上通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提出建议8314件,主要涉及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等,经逐件研究分析,分别交由204家单位研究办理,目前已经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上述材料表明( )
①国家机关要支持和服务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②人大代表作为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桥梁,要认真履行提案权和监督权
③做好代表建议工作要重视全过程沟通,加强代表建议前、后的协调和督办
④代表工作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大代表履职的相关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经逐件研究分析,分别交由204家单位研究办理,目前已经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说明国家机关要支持和服务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①说法符合题意。
②:人大代表没有监督权,监督权是人大的权利,②表述错误。
③:人大代表代表建议主要涉及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等,需要重视全过程沟通,加强代表建议前、后的协调和督办,③符合题意。
④:代表工作委员会不是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