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道德与法治教案教学设计专题4第1讲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版道德与法治教案教学设计专题4第1讲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专题4第1讲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基本信息
对应教材 章 节 第三章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知识点1:为什么弘扬中国精神? 知识点2:什么是中国精神? 知识点3: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本小节内容在学生已经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要认识精神对于人、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传承中国精神,尤其是职业院校学子,要传承工匠精神,铸工匠之魂。 2.内容特点:本章节内容偏理论性内容较多,而且内容抽象,学生难于接受和理解,可以多利用案例教学、自主探究、播放视频材料等形式来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基本情况(知识、技能、认知、习惯、偏好等) 学生在上一章节的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和定位,但是对于什么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与我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将中国精神进行弘扬?这些都是学生的困惑,需要进一步在理论上加强引导。此外,学生习惯于在案例教学中获取相关知识点,因此,多找适合于本章节的案例,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2.预判学习问题 学生比较关注和关心自己如何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有所作为的问题,如何借助国家、民族发展的大势提升自己的问题。此外,学生对纯理论的灌输恐存在抵触心理,在教学设计上还要多下功夫,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从理论上能够认识到弘扬中国精神对于个人、国家的重要性 能够准确表达出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 能够理解弘扬中国精神的实践路径
能力目标 通过参与自主探究、合作探讨、拍摄微视频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收集分析资料、理论思辨能力 能够通过理论学习,内化认识,提升实际行动能力
素质目标 能够在中国精神的感召下,深化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情感链接,加深对国家的认同,激发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能够深刻领会到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明确作为职业院校的学子,在专业学习中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的工匠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理解中国精神,尤其是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 2.理解实现中国精神的具体路径
难点 1.如何增加学生对中国精神的认同,在实际学习工作中传承工匠精神,勇担使命 2.如何引导学生在中国精神的感召下,面对生活中的现实矛盾和困难挑战?
【设计思路】
1.总体教学思路 2.如何调用教学资源(各类线上线下资源) 线上资源:学生可以在精品在线课程(自主预习学习)学习通软件,学习强国视频资源等平台获取学习资料。 线下资源:各类党史教育学习展馆 3.如何教授重点内容(例如:运用何种教学策略、辅以信息化手段等) 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精神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情感共识,并对中国精神的内涵有一定的了解。利用学习通软件进行随机提问,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如何教授难点内容(例如:运用何种教学策略、辅以信息化手段等) 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也就是从自身专业出发,结合中国精神,尤其是职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工匠精神,通过分享自己拍摄的微视频,进一步提炼总结中国精神。从《大国工匠》的视频案例中思考分析自己专业应该具备的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从自身实际出发,要怎么去实现工匠精神或者如何在学习工作中去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利用学习通软件进行随机提问,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实施
【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 策略 设计 意图
课 前 发布教学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中国百年精神谱系的相关内容,拍摄微视频。 小组进行投票选出最好的作品进行课堂展示。 探究中国精神在哪里? 首先要进行课堂分组,并且发布了任务之后要规定时间,及时查看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作业提交和完成情况,运用学习通后台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课前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 教师层面:多想一些课前活动,让所有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了解教学内容; 学生层面: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制作视频,在无形之中对中国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 中 课堂 导入 中国精神微视频展示 组织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录制的中国精神优秀案例微视频展示。 教师要利用好技术软件比如学习通选人功能,随机选人提问。这样导入视频案例才能取得较好效果。(10分钟) 学生层面: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之中,实现“双导向”。
任务1 头脑风暴: 围绕“数说中国”展开头脑风暴。 在学习通发起讨论回答。 通过头脑风暴、问题链等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心理,提升学生理论分析思辨能力。(10分钟) 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头脑风暴可以自由发表观点,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对课程内容印象更深。
任务2 案例探究: 结合中国抗疫、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思考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即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精神的力量》,形成情感冲击。 案例的选取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让学生能够总结得出中国精神,并且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中还要布置小组任务,合作探究,进行案例总结。(2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观看视频提升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形成直观形象的思想冲击,提升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情感的加强。
任务3 分析总结: 根据各小组课前制作的不同时期的精神微视频作品,教师结合百年党史回顾进行点评,在优秀共产党人的身上寻找精神密码,解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进一步明确精神谱系。 教师要做好时间分配和引导,学生展示视频作业要进行点评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中国精神;绘制思维导图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提示,让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加深对中国精神的理解。(15分钟) 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进一步理解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精神谱系,提升逻辑分析能力。
任务4 结合专业进行提炼升华: 结合机电专业学子的专业特色,重点突出百年精神谱系中的工匠精神进行讲解。(以机电专业为例) 播放《大国工匠》纪录片选集,思考: 什么是工匠精神? 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教师边放视频边给学生讲解工匠精神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视频再一次去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加深印象和理解,激发实际行动。(10分钟) 结合学生专业,通过讲好中国精神故事,引导学生在榜样人物事迹的感召下,认真在学生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任务5 追溯历史意义: 观看近代史上中国百年国地图,以及回顾华为事件始末,思考探究弘扬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师要发起讨论:试想,没有中国精神,中国可能会怎样?进一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冲击,强化认知,达成共识。更加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和重大意义。(10分钟)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未来的工匠人才,要在实际行动中立足专业、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弘扬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课堂 总结 提问式总结: 为什么弘扬中国精神? 什么是中国精神? 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进行总结(5分钟) 学生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以提问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增加印象,并且思路更加清晰,便于记忆。
课 后 作业与答疑 撰写调研报告 自由结组,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研学方案,收集相关文献、案例,展开讨论,围绕“机电专业学生如何将工匠精神转化为青年前进的强大的奋斗力量?”形成2000~3000字的研学报告。 通过收集整理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进一步在榜样身上受鼓舞。
教学 拓展 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第三课堂实践教学 教师做好时间安排和规划,对实践教学内容要有侧重点,在参观考察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通过带学生实地参观和考察,了解中国精神谱系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情感认同。
预习 任务 预习第二节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三)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达到 90%以上,在课前预习到小组汇报、到课中思考、合作探讨等教学环节,学生们都能积极有效参与,同时从学生的作业汇报和研学报告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精神的认同度,同时也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到学生的理论水平,看待问题的深度的提升,有效的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体教学效果比较好。
【特色创新】
教学过程中经典人物的感人事迹讲述,红色影视呈现,都深深打动和激荡着学生的内心。通过课后线上学习讨论和访谈,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立志成为国家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的理想和行动。有些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技能大赛,并在比赛中发扬工匠精神,取得不错的成绩。
【改进思路】
进一步大胆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与形式用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思政课,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终身受益的“金课”。要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围绕“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立德树人重任。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