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道德与法治教案教学设计专题5第1讲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版道德与法治教案教学设计专题5第1讲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专题5第1讲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基本信息
对应教材 章 节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课时安排 2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核心价值观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2.内容特点:理论学习为主,大学生在中学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大学学习内容的深度要加强,但要适应高职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
【学情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24个字非常熟悉,能够背诵。但对基本内容的理解还不准确,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作用认识不全面。 2.预判学习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中的“民主”、“自由”的理解需要明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的界定与内涵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主导价值
素质目标 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难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设计思路】
1.总体教学思路(如能绘制教学流程图最好) 课前:学习中国大学慕课这一节的内容;发布讨论;发送相关学习资料; 课中:运用翻转课堂、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解决问题。 课后:发送拓展学习资料,布置课后作业 2.如何调用教学资源(各类线上线下资源) 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一体化设计,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中国大学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自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学习强国 https://www./ 人民党建云 http://djy..cn/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 http://bk./crup 党史学习教育网 http://dangshi..cn/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http://www./ 人民数字马院 https://marx./digitalweb/index.do 3.如何教授重点内容 运用翻转课堂、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采取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厘清教学重点内容 4.如何教授难点内容 运用翻转课堂、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解决问题。
(二)教学实施
【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 策略 设计 意图
课 前 预习 尝试 实践 布置课前作业 1. 分组讨论刘佳玮为什么再次奔赴边疆? 2.网上查找十八洞村脱贫的故事,并准备好课中分享 3.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学习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录制的本课程的慕课专题17:精神指引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分组讨论 分析学情
课 中 课堂 导入 分组将线上讨论的“刘佳玮为什么再次奔赴边疆?”理解分享,老师进行点评。 分组、讨论 5分钟
任务1 什么是价值观?讲解价值观的概念: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立场和态度,是对价值及其相关内容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人物故事分享:常书鸿。发布线上主题讨论,常书鸿对敦煌艺术执著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大家的回答,并解释。 什么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特征 以“和谐”价值观为例。“和”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文字之一,最初用于表示乐音的协调,进而演变到现代汉语的“和谐”“和睦”等词语中,用于表达“谐调、适中、恰好”之意。儒家强调的“和”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和谐融洽。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和为贵”的道德实践原则。“以和为贵”出自儒家经典《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 但是“和谐”的价值观在封建时期和今天其内涵是一样的吗? 社会主义的和谐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本共识下的价值观,封建制度下的和谐的前提必须遵守“人有差等”的基本认知,严格遵守人的等级划分。 核心价值观观特征 第一,价值观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精神。 第二,价值观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 阅读《中国“和”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这篇文章 第三,价值观蕴含着特定的阶级立场。 孔子讲“和”必须“以礼节之”,请同学们谈谈你对“礼”的认识。价值观在阶级社会中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在封建社会,“和”的前提是老百姓必须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在自己的等级身份中,守“规矩”才能做到“和谐”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的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的阶级属性、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案例、 信息平台互动翻转课堂 15分钟
任务2 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思考:十八洞村进村道路为什么能发生如此变化?(有条件可以利用网上资源,线上参观,感受十八洞村的变化。) 组织学生分组分享课前准备的材料。 点评“正是在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十八洞村才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脱贫攻坚战,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上的具体体现”。 简单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重点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回应十八洞村脱贫,并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共同富裕”之路。 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2021年突破110万亿元,2022年突破120万亿元,一步一脚印,中国经济顶住压力走出了一条漂亮的上扬曲线;中等收入大军“扩群”到4亿多人,形成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 民主指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不是由别人作主,也不是由少数人作主。 重点讲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的民主、最真实的民主、最管用的民主。以“浙江省宁海县首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为例。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的自我身心的有机统一 例:浙江省诸暨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律师在法律咨询窗口接待群众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自由是社会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状态 课堂提问(线上发布):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平等? 点评:存在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社会中,平等不可能真正实现。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分配不公的制度根源,必然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剥削不复存在,人民才有真正实现平等的可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法治,不是片面强调司法独立、推行三权分立,更不是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照抄照搬,而是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举例:民法典:伟大时代的法治荣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举例:黄大年的爱国情怀、高凤林的敬业精神。 “信义兄弟”、温情社会,疫情下的邻里关系。(可以播放相关视频) 案例、 信息平台互动翻转课堂 35分钟
任务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作用? 材料分享“前苏联解体的启示”,核心价值观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求 举例:“加快文化输出,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2022年6部国产剧先后宣布“出海”。 3.推进社会团结奋进的“最大公约数” 举例:“人心齐,泰山移” 案例、 信息平台互动翻转课堂 20分钟
课堂 总结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才能更加坚定价值观立场。 3分钟
课 后 作业与答疑 怎样理解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有哪些具体的体现? 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发布作业 2分钟
教学 拓展 阅读: 1.习近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 年版。 2.习近平:《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 3.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预习 任务 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的内容
(三)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能够较好地掌握核心任价值观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特色创新】
运用翻转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学情的分析,课前的准备,能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
【改进思路】
完善课程资源,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效果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