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专题六第三讲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1)——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一)基本信息对应教材 章 节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主义道德领域的主要内容,掌握社会公德的内涵及其要求,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明确职业和职业生活的内涵,自觉践行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学情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 本专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立足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问题,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价值引领、主体能力激发、网络技术运用和教育资源整合等途径,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惑为出发点,设计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启发性强的教学方案。 2.学习能力分析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00后”作为年轻群体,在步入大学后,以其个性化的价值追求、自主化的学习方式、网络化的娱乐生活、理性化的处世哲学、务实化的人生理想等特点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授课过程中要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课程教学目标的首要原则,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实施分层次教学,关注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从而在纷繁中辨清方向,将个人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情感价值等转化为社会效能。 3.情感态度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在材料精选上花气力、在理论精讲上下功夫、在学生行为养成上重引导,意在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到“情”,最后再从“情”升华到“信”,以此来凝聚学生信仰的最大公约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分清楚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区别,列举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能够叙述出出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提高择业和创业的能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能力。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增强他们在公共生活、职业中的责任感。【重点与难点】重点 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 2.什么是职业?职业生活?难点 1.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2.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设计思路】1.总体教学思路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进行理论逻辑分析,以“为什么、 是什么、怎么做”为框架结构,将知识点整理归纳,厘清知识脉络; 以“问题链为导向”,将重点难点问题分析归纳,通过提问——分析 ——总结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同时,在案例的选择上, 考虑学生学情和专业特点,结合热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使学 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如何调用教学资源(各类线上线下资源) (1) 立足职业院校,收集整理本校学生案例,总结凝练, 自建 资源; (2) 学习借鉴,用好超星学习通、大学慕课、辽宁资源,学习 强国 APP,各种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教学资源。 3.如何教授重点内容(例如:运用何种教学策略、辅以信息化手段等)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设计小组讨论“如何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可列举不好的表现,结合学生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总结) 什么是职业?职业生活?——设计主题讨论“毕业后,你想从事什么工作?”(利用教学平台,发起活动,引发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引出职业的定义,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生活) 4.如何教授难点内容(例如:运用何种教学策略、辅以信息化手段等)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案例讲解:《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3年3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现状分析:近三年的毕业生人数(二)教学实施【教学具体实施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 策略 设计 意图课 前 预习 尝试 实践 完成学习通章节任务点的资料学习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 ——习近平谈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国家出手!网络主播不得出现这31种行为 学生自学 学生了解课 中 课堂 导入 讨论—— 1.如果有人倒地了,你会去救吗? 2.如果你将要救的人,曾经骗过你,你会去救吗? 3.如果你的亲人倒地,你希望有人去救吗? 课堂讨论 信息平台逐个提问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任务1 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有什么不同? 总结:公共生活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介入的公共活动内容及其生活方式。 如何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教师总结:遵守社会公德。如何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特别是在非常时期,在公共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公德风貌,体现出良好的公德素质,对于疫情防控和公共生活秩序建构至关重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作为一名公民,恪守公德底线,强化个体责任意识,自觉落实防控要求,严格执行防护措施,既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也是对公德的维护,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学生讨论 阅读教材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教师分析 教师总结任务2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案例:电影《保你平安》(3月10日全国上映)以“网络暴力”这一当下引发人群情绪爆点的核心话题,达成观众对作品的情感共振与价值观认同。 案例:《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3年3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互动:请同学们拿出手机,扫二维查看报告内容。 教师总结:从网络的用途来看,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深度融合”了,没有网络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我们已经处在互联网时代了。但是,同学们也要认识到 ,网络带给我们的“方便与风险”并存。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加强网络文明自律,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我们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水平,严格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成为营造晴朗网络空间的正能量。 案例讲述 教师分析 学生思考任务3 怎样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提问:毕业后,你想从事什么工作? 教师总结: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遵循职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职业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所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职业生活是人们参与社会分工,用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丰富社会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生活方式。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要树立劳模精神,普通劳动者都可以在宽广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确的劳动观念是维系人们职业生活的思想观念保障,所以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要树立劳模精神,普通劳动者都可以在宽广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谈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精辟阐释了这三种精神的科学内涵,分别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强调它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提问: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在职业竞争中你有什么优势/劣势? 教师总结: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对自己综合能力的要去越来越高。认识自己,分析环境;明确目标,付诸实践。恪守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教学平台 主题讨论 全员参与 统计数据 分析数据 引发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进行思考课堂 总结 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 大学生要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示范者、引领者。 大学生要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不断引领社会风尚,提升道德境界。课 后 作业与答疑 谈谈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尤其是网络生活中怎样遵守道德要求。 结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谈谈怎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教学 拓展 1.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7日。 2.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 4.《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预习 任务 观看电影《搜索》(三)教学反思【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方法丰富学习形式,课堂气氛活跃,抬头率较高; 问题链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想知道答案的欲望,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特色创新】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立足讲好本校学生的故事,发挥“生生教育”的作用。我们搜集、整理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学生案例,讲好本校的故事,引导学生能够从师哥师姐的真实案例中看见道德的力量。【改进思路】课后诊断中发现,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乐于展现自我, 动手能力强,但是在实际行动中缺乏执行力,要加强这方面的价 值观引领,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