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专题七第3讲 良法善治 治国重器——与法治中国共成长暨法行国治:依法治国与法治中国(一)基本信息对应教材 章 节 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第二节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 1)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建设法治中国 2.内容特点: 偏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学情分析】1.学生基本情况(知识、技能、认知、习惯、偏好等) 高职高专学生对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知识筹备和思想认知。在维护个人权益、树立规则意识的基础上,对学习法律知识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涉及法治思想理论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政治站位高度上,自身还存在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本讲的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从理论高度及实践深度上去认清、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体系的精髓,,增强并加深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化。 2.预判学习问题 可能对法治思想理论抽象及其准确性把握不深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精髓;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原因;了解中国法治与西方法治的本质区别。能力目标 形成良好的法治素质,打牢法学知识功底,培养法治精神,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素质目标 破除西方法治模式迷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自信;拥护党的领导,理解党的领导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重点与难点】重点 1.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2.法治的中西之辨 3.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经验难点 1.理解中国法治与西方法治的本质区别 2.掌握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部署和坚实步伐 3.理解“党大还是法大”为什么是个伪命题【设计思路】总体教学思路(如能绘制教学流程图最好) 设计说明: 1)在第一目“如何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 的相关内容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涵,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 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指导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首先,介绍平法治思想的创立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随着法治实践的发展不断得以 丰富;其次,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容,即“十一个坚持”,“十一个坚持”系统阐 述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 位,可谓顺理成章、集于大成;最后,讲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从政治意义、理 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 2)在第二目“中国的法治发展道路为什么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教学中,教师主要 讲清楚中国法治与西方法治的本质区别,批驳某些人鼓吹和宣扬“西方宪政”“三权分立” “司法独立”的观点,认清其要害是削弱和否定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在坚 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增强自信、保持定力。 3)在第三目“如何建设法治中国”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从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经验入 手,讲清楚我们能从中汲取法治的伟大力量,对于推动新时代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 义。总结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持续探索、不断推进法治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已成为我们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光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教师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依法 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成就与开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的实践。 2.如何调用教学资源(各类线上线下资源) 在教育部统一课件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专题式教学研究与设计进行对分课堂教学实用设计。 利用学校超星学习通辅助教学资源,采取上线与线下融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让学生课前上线https://mooc1-1./course-ans/ps/222367253收看“原21版专题十三法行国治:依法治国与法治中国(最新23版:良法善治 治国重器——与法治中国共成长)”;之后,在线进行案例欣赏与评析;最后进行课上或在线进行法律知识问答或案例收集与分享。 3.如何教授重点内容(例如:运用何种教学策略、辅以信息化手段等) 以系统讲授为主,结合视频演示、案例教学、启发式问答、探究式教学、利用多媒体、展开课堂讨论等方法。 4.如何教授难点内容(例如:运用何种教学策略、辅以信息化手段等) 利用超星学习通的投屏功能开启互动讨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阐述清楚实现新时代强军目标等难点内容。(二)教学实施【教学具体实施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 策略 设计 意图课 前 预习 尝试 实践 按照班级人员提前分好组,每组5—10人,每一小组推选一名组长,带领组员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具体任务由抽签决定,预习结束之后选一名同学代表在课堂上进行主题发言。 任务1:学习讨论案例1“天价”罚单 任务2:学习讨论案例2从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等大案要案理解和体悟“法治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 任务3:学习讨论案例3法治中国视频 分组、翻转课堂、案例、学习通互动讨论等(包括时间分配) 通过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带着思考学习,通过小组学习讨论,达到了相互启发,朋辈共同成长的目的。课 中 课堂 导入 教师首先通过国家针对平台经济反垄断立法、开出“天价”罚单案例,从身边案例出 发,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举措。 启发式(5分钟) 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1 如何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 知识点1: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划时代创立 2: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涵 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 案例与视频:观看视频《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视频、过“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侵害英烈名誉 荣誉刑事第一案” “百香果女童被害案”等(30分钟) 教师通过系统讲授,结合视频、案例、讨论,使学生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 发展过程和深刻内涵,明确其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中的指导地位。任务2 中国的法治发展道路为什么不能照抄照搬西方? 知识点:1:中国法治与西方法治的本质区别 2:决不走西方所谓“宪政”“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的路子。 案例与视频,并对“党大还是法大”展开课堂讨论(20分钟) 教师通过介绍黄遵宪最早提出“以法治国”概念为切入点,引导出中国一代知识分子 对法治的渴求与探索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法治探索之路的失败原因。得出中国的法治发展道路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结论。任务3 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知识点1: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经验 2:不断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通过播放视频《法治中国》和教师讲授等方法(25分钟) 本部分以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经验和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主要内容,讲清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 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创造新成就。课堂 总结 教学中应结合中外对比分析和经典案例剖析,使学生深刻体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必要性,理解近年来,从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引领推动国家发展,到积极回应 社会热点、突出保障人民权益,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不断丰富,法治建设新红利不断释放的 成果。得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 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法治与国家前 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是治国理政、实现长治久安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实行依法治 国,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 然选择。 七、参 讲授为主(5分钟) 把本讲内容进行梳理讲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讲内容有全面把握和理解。课 后 作业与答疑 作业1:收集身边发生的法治案例故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作业2: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业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什么? 辅导 (5分钟)教学 拓展 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将民法典对我们个人生活的影响以情景剧形式展现出来,拍摄成系列抖音小视频。教师将优秀视频上传至在线开放课程的相关栏目中。 课外实践 通过课外加深对法治中国的认知预习 任务 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三)教学反思【教学效果】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划时代创立价值,以及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人同学们认识到中国的法治发展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从而增强学生的法治情怀,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规则意识的渐续养成和法治思维的基本形成;进而展望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建设的图景,从法治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国法治的进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特色创新】在课程设计上,按照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立足知识目标、提升能力目标、浸润情感目标,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进行了专题式教学设计。 适当把依法疫情素材、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鲜活的法治案例等时政素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教学。融故事性、知识性、时代性、思想性、先进性、时政性于一体,实现了线上知识学习与时政素材的融合、理论素养助力认知能力的提升、思想觉悟与情感培养的浸润。 创新与特色方面,线上课程建设聚焦学生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难、思想观念与情感态度转变难、社会现实融入难等难点痛点问题,不解探索,实现以下创新: 专题式教学设计与时政素材的融入使在线思政教学路径设计上彰显政治本色,从而解决了学生思想观念转变难的问题; 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中,通过鲜活的法治案例、道德典范事例的融入,解决了学生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难的问题,使理论知识创新凸显法治底色; 将依法抗疫故事、社会生活的典型事例融入思政教学,解决了学生情感态度转变难、社会现实融入难的问题,从而使时政素材发挥时政育人特色。【改进思路】增加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多出去参观法治文化广场等,引导学生对法治在治国理政、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的书本理解回归到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中,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加强法治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忠诚履行维护国家宪法法律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的职责。增强做为时代新人的法治使命感和责任感。 尽量中小班授课,利用翻转课堂增强课堂互动,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多走出去跟同类院校和不同类院校师生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