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秋季)4、文言文训练1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三语文(秋季)4、文言文训练1 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言文阅读训练1
(一)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
(二)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明年卒,追谥刚侯。(选自《三国志 蜀书六》,有删改)
(三)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尔。”
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 魏征传》,有删改)
(四)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惧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
(五)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六)
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 ”襄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慎大览 慎大》
(一)翻译: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意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指刘邦)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因为有人不符合实际地夸奖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点评: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二)翻译: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荆州牧刘表任命他为中郎将,与刘表的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郡的攸县。曹操平定荆州后,黄忠代理副将军,仍任原职,归长沙太守刘玄统辖。刘备南下平定各郡,黄忠就归附了刘备,随之一起入蜀。在葭萌受命回军攻打刘璋,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为蜀军之首。益州平定后,被任命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在汉中定军山攻击夏侯渊。夏侯渊兵马精锐,每次征战黄忠都冲在最前面,带着鼓励士兵,进军鼓声振于天,呐喊声震动山谷,一战就斩杀了夏侯渊,其军队被打得大败,黄忠被晋升为征西将军。这一年,刘备立为汉中王,想以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劝说刘备:“黄忠的名望无法与关羽、马超相比,如今要让他们官位相等,马超、张飞都亲眼看到黄忠的战功,还可以向他们说明;关羽远在荆州,恐怕不会高兴,能否取消这一任命呢?”刘备说:“我自会向他说清楚。”于是,黄忠取得了与关羽相同的官位,封爵关内侯。第二年,黄忠去世,追加谥号为刚侯。
点评:千古高名应不泯,长随孤月照湘潭。
(三)翻译: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胸怀大志,学贯古今。
贞观十年,提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凭借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因多病提出辞职,皇帝说:“您不见金属在矿山里有何珍贵,(金属)只有经过冶炼锻造成为武器(器具、工具),人们就把它们当宝贝一样看待。我把自己比作金属,把您比作良匠而加以磨砺。您虽有病,还未衰老,怎能就这样辞官呢?”
当时上书言事的大臣很多,有的(大臣言事)不切实际,皇帝厌烦。魏征说:“古时有人设立谤木,是想了解自己的过错。密封的奏章,就是谤木制度的遗意吧!陛下想了解得失,应当任其所言。说得对,对朝廷有益;不对,也无损于朝政。”皇帝高兴了,对上书言事的人全都加以抚慰。
皇帝宴请群臣,说“:贞观之前,随我平定天下,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进献忠告,纠正我的过失,仅仅魏征一人罢了。”皇帝亲自解下佩刀,赏赐给他们俩。皇上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比,哪个更贤能?”岑文本说:“诸葛亮兼有将相之才,魏征不能和他相比。”太宗说:“魏征履行仁义,来辅佐本人,想使本人达到尧、舜地步,即使是诸葛亮也比不过他。”
点评:有大志,大耻小节,博通群书,颇明王霸之术。
(四)翻译:
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把月氏王的头当作饮器,月氏族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只是苦于没有人与他们联合一同攻击匈奴。汉朝正想准备打击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与随从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经过匈奴的时候,匈奴抓住了他们,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找了一位匈奴女子做妻子,生了儿子,然而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出使的符节,不失去使者的身份。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单于死去,国内动荡混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和随从甘父一起逃亡回到汉朝。当初张骞出行时有一百余多人,离开十三年,只有两人得以返回。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知晓有水草之处,军队能够及时得到供给没有物资缺乏……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与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
点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五)、翻译:
又过了五年,吴军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在姑苏打败吴军,击伤了吴王阖庐的脚趾,吴军退却。阖庐创伤发作,临死前对太子夫差说:“你能忘掉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当天晚上,阖庐就死了。夫差继位吴王以后,任用伯嚭做太宰,操练士兵。二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国的军队,越王勾践就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上,他派大夫文种送厚礼给太宰嚭请求媾和,把国家政权托付给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吴王将要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规劝说:“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如今,大王要不一举歼灭他,今后一定会后悔。”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而采纳了太宰嚭的计策,和越国议和。
又过了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利,新立的国君软弱,就出动军队向北攻打齐国。伍子胥规劝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的吗?”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攻打齐国。在艾陵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于是慑服了邹国和鲁国的国君而回国。从此,就越来越少地听从伍子胥的计谋了。
点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六)翻译:
赵襄子派人攻打翟国,攻下了老人、中人两座城池。派使者回来拜谒赵襄子,赵襄子正在吃捏成团的饭,听了以后,脸色忧郁。身边的人说:“一天就攻下两座城池,这是人们感到高兴的事,现在您却忧愁,这是为什么呢 ”赵襄子说:“如今我们赵氏的德行,没有积聚多少,一下子攻下两座城池,灭亡大概就要落到我的头上了!”孔子听到这件事,说:“赵氏大概要昌盛了吧!” 忧虑是昌盛的基础,喜悦是灭亡的起点。
点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