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 家的意味
学习目标
1.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2.通过学习颍考叔孝敬母亲的故事,感知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解中华文化中 “孝”的内涵,培养传承中华家庭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能力。
3.通过学习我国有关孝亲敬长的具体法律条文,意识到孝亲敬长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增强孝亲敬长的行为动力。
◎素养目标: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美德。
◎学习重点:“家”的意义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内涵。
【预习导学】
课时线索
家的含义→家的意义→中国人的“家”→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尽孝在当下
重点梳理
生命的居所 家庭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__________________
家在个人的成长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家是我们身心的____________;家是我们心灵的________;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中国人的“家”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具有怎样的内涵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______________,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____________。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______________
★我们应怎样孝敬父母 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________表达孝敬之心
【答案】重点梳理
亲属生活组织 寄居之所 港湾 生活共同体
精神内涵 法定义务 行动
【合作探究】
议题一 生命的居所
曾经,在报纸上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征集令,主题是“家”。
议学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商讨出属于你们自己的广告语。
要求:(1)简明扼要;(2)主题突出;(3)结合自己对家的感受和理解,阐述广告语的内涵。
【答案】议题一
略。提示:每个人对家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每个同学的设计都别具风格、独树一帜,但透过不同的设计,我们都能感受到家中的温暖及其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
议题二 如何理解、践行“孝亲敬长”
材料一 春秋时期,有个叫颍考叔的小官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却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郑庄公感到很奇怪。颍考叔说:“我的老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片,请允许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郑庄公听后十分感动。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议学问题1 颍考叔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议学问题2 孝亲敬长仅仅是道德的要求吗
议学问题3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到孝亲敬长
【答案】议题二
议学问题1 颍考叔主动孝敬母亲的故事说明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议学问题2 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都对孝亲敬长有具体的法律规定,说明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议学问题3 ①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②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③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④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当堂检测
1.(教材 P73阅读感悟)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附近的居民。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醉汉说:“家 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房子说:“那不是你的家吗 ”醉汉说:“那……是我的房子。”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家就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
B.亲情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C.警察给予醉汉亲情,为他提供心灵港湾
D.家不只是一所房子,还要有亲人和亲情
2.(教材 P74探究与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对该法律规定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我们只有孝敬父母的义务,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只是美德的要求
B.孝亲敬长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C.我们现在忙于学习,没有时间孝敬,长大后也不晚
D.赡养长辈,就要多给钱
【答案】当堂检测
1.D 2.B
思维导图
2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