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科学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科学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科学专题复习——遗传、变异与进化
一、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1.遗传
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 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虎父无犬子(子代与亲代) 一窝兔子(子代与子代)
2.变异
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 现象。如“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不同品种的菊花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4、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无酒窝 有酒窝
(例如:黑头发、黄头发、大眼睛、小眼睛等)
二、遗传物质的作用
  遗传物质的作用:具有储存、传递、表达和改变遗传信息等基本遗传功能。
三、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染色体存在于 中, 和 组成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存在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1)DNA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是双螺旋结构(像双螺旋上升的楼梯。),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三部分组成。
结构:DNA分子是长而相互缠绕的双螺旋结构,
平面结构 立体结构 沃森和克里克
(2)基因:具有遗传作用的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基因决定生物体的形状。一个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生物体内的基因是可以改变的,基因的变异往往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
基因的作用:基因控制性状,蛋白质表现性状。如:肤色、卷发等。
3、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四、常见的遗传病
1.指因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如白化病、先天愚型、色盲、血友病等。
2.人的 、 和 的改变都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3、优生: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因为近亲结婚的后代出现遗传病的概率大
五、遗传与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1、杂交育种:指不同种、属或品种的动、植物及进行交配。(需进行人工选择)
①改良动物、植物遗传形状的方式,基因可能会发生变异(不定向)
②杂交优势:杂交后代的生命力比双亲强。如骡是驴和马杂交后产生的骡。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太空育种:将种子搭乘卫星或者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使种子基因产生突变,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技术。(需进行人工选择)
①基因变异不定向,但有益变异多。 ②优势:高产、优质、抗病力强等。
3、基因工程: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等。
优势:可使动物、植物按照人类的要求定向产生新的形状。
4、克隆(无性生殖):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的后代的过程。
5、新达尔文主义(综合进化论)认为: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自然选择。如含有体格强壮、反应敏捷的基因的动物往往能在择偶竞争中获胜,因此这些基因遗传给子代的机会较大,相反,含有某些遗传病基因的动物往往得不到配偶或过早死亡使这些不利基因传给子代的机会减小。
六、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是一个高温炽热的熔岩球;46亿年~25亿年前,地球出现原始大气,进入海洋时代;距今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在 中诞生。
生命起源学说:
(一、)化学进化假设(米勒实验)
1.场所: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2.物质:CH4、NH3、H2O、H2、H2S、HCN、CO、CO2
3.能量:闪电、紫外线、宇宙射线
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注意不含氧气),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原始生命物质。
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大气产生有机物的实验装置)
该实验说明:在地球的原始大气中,自然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产生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以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
4、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米勒的实验可以证实);
第二阶段,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高分子--蛋白质和核酸。
第三阶段,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有界膜的多分子体系
第四阶段,多分子体系演变成原始生命
即内容: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二)、宇宙胚种说:宇宙胚种说则认为,地球上生命的种子来自宇宙,还有人推断,是同地球碰撞的彗星之一带着一个生命的胚胎,穿过宇宙,将其留在了刚刚诞生的地球之上,从而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发现了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
(三).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化石。
1.生物进化的历程演变:生物进化是从 ,从 ,从 。
(1).植物的进化顺序: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
有脊椎动物:
2.支持生物进化的其它证据:自然选择学说、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
3.现代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的差异。
4.进化论的演变:
(1)布丰的直线进化论
内容:物种是可变的,现在活着的种类是从今天已经不存在的种类演变而来的。
进化原因:物种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气候和食物发生了变化,引起了生物体的变化。
(2)拉马克的“用尽废退”学说
内容:现存生物都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都有各自的祖先。
进化的原因:生物体本身存在着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力量。
①“用进废退”:生物体器官经常使用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退化;
②“获得性遗传”:生物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
③“定向变异”:生物的变异一定是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改变的。
例如:为什么长颈鹿的腿和颈都那么长
拉马克解释:认为长颈鹿祖先的腿和颈都不长,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如干旱,地上的草枯死,这些动物只能把颈伸长去吃树叶,久而久之,经常使用的腿和颈就长长了。这种特征会遗传给它的后代,后代出生时腿和颈就比父母长一些,这种现象一代代地传下去,最终形成了长颈鹿。
七、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1.达尔文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2.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 ;自然选择的实质是 (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有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3.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4、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即变异是不定向的。
5、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缓慢的,生物进化有过渡类型,证据:始祖鸟化石和中华龙鸟化石(爬行类与鸟类的过渡类型)
2024年中考科学专题复习——遗传与进化
题型一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典例1]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柿树的果实有大有小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豌豆植株有高有矮 D.玫瑰花有红色和黄色
【变式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该俗语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由小长大 B.需要营养 C.遗传 D.变异
【变式2】(2022春 陆河县校级期中)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遗传具有普遍性,变异不具有普遍性
B.遗传和变异都具有普遍性
C.遗传不具有普遍性
D.遗传不具有普遍性,变异具有普遍性
题型二 遗传物质的作用
[典例2]成年水獭把石头放在肚皮上,双爪捧着贝类往上敲,敲碎了吃肉,决定该行为的是(  )
A.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B.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C.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D.遗传物质的控制作用
【变式1】下列事实中,能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是(  )
A.月季的花冠有红色的,有白色的
B.白萝卜的直根地面上绿色,地面下白色
C.棉花苗两片子叶,玉米苗一片子叶
D.种子植物的果实有的有果皮包被,有的没有
【变式2】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 .就是细胞的分化.经过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 .我们把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叫作 .【版权所有:21教育】
题型三 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典例3](2023秋 行唐县期末)课堂上某同学用画图的方式表示了组成染色体的各结构的关系,正确的是(  )
B.C.D.
【变式1】(2023秋 德惠市期末)如图表示abc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c主要由a和b组成 B.a存在于细胞核中
C.b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D.b中有很多个基因
(1) (2)
【变式2】(2022 杭州)如图所示人体细胞的部分结构。其中X最可能表示(  )
A.一个基因 B.一条染色体
C.一个细胞核 D.一个DNA分子
【变式3】(2022 温州)杨梅(如图甲)是温州特产水果之一。杨梅树雌雄异株,即雄性植株只开雄花,雌性植株只开雌花,其花为风媒花。
(1)杨梅酸甜汁多,此性状是由    决定的。
(2)我市某学校计划在生态园中种植1株雄性杨梅树和5株雌性杨梅树。为了使杨梅树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完成传粉,某同学在设计6株杨梅树种植分布时,除查询植株的合理间隔距离外,还需查询的关键信息是    。
(3)杨梅易滋生霉菌,霉菌繁殖会在果实表面形成白点。针对长有白点的杨梅是否可以食用,三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图乙):针对上述三个观点,选择一个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题型四 常见的遗传病
[典例4]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B.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C.色盲、新型冠状肺炎、白化病都属于遗传病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以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
【变式1】(2023秋 行唐县期末)我国每年患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中,7%~8%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健康的人都没有致病基因 B.遗传病患者的孩子一定也患该遗传病
C.遗传病患者出生时就有明显的症状 D.遗传物质改变可能引起遗传病
【变式2】下列疾病属于遗传病的一组是(  )
①白化病②乙型肝炎③色盲④镰刀型贫血病⑤肺结核⑥艾滋病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
【变式3】(2023秋 敦煌市校级期末)遗传病就在我们身边,它是由基因或染色体等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下列各组中,全部属于遗传病的是(  )
A.色盲、白化病 B.血友病、关节炎
C.坏血病、唇裂 D.艾滋病、先天性愚型
题型五 遗传与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典例5]第28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丰富多样的“太空蔬果”。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  )
A.果实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太空蔬果”的口感发生了改变
C.太空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太空蔬果”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
【变式1】水稻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适合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海水稻”。下列有关“海水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稻”细胞内同样有12对染色体,24个DNA分子
B.在育种过程中进行了人工选择
C.培育“海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普通甜椒培育成“太空椒”与此培育方法相同
【变式2】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同时发射升空的还有多种作物种子,如,辣椒种子、甜菜种子、蔓越莓种子、杉木种子等。这些种子在太空“遨游”一段时间后,被带回地面供科研工作者进行研究和选育。若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是因为从根本上改变了种子的(  )
A.形态结构 B.生理功能 C.遗传物质 D.生活习性
【变式3】(2023 南木林县校级一模)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获得新品种的原理是射线或药物(  )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 B.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
C.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 D.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题型六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典例6](2022春 仪征市期中)图中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EBCAE B.CEDBA C.ADBEC D.CEBDAcnjy.com
【变式1】如图所示为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利用甲烷、氨、氧气等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B.实验中通过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大气的雷电条件
C.实验后可以在装置中检测到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
D.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
【变式2】下列关于遗传与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都是可遗传
B.“杂交”的后代常常具有比亲代更优良的性状,这在科学上被称为“杂交优势”
C.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它由染色体和蛋白质组成
D.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使用下,农田害虫逐渐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变式3】对下列生物进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的出现源于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竹节虫的形态很像竹枝,是竹林使它发生了定向变异
C.长颈鹿的颈和四肢都很长是经常吃高处的树叶逐渐形成的
D.常刮大风的岛上无翅或残翅昆虫特别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题型七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典例7]青霉素中文别名盘尼西林,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也是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有些致病细菌就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即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1*cnjy*com
A.细菌的耐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药物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C.细菌耐药性变异不利于适应环境 D.耐药性细菌之间没有生存斗争
【变式1】下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 。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 _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那么,长颈的变异是 ,短颈的变异是 _。
(3)图③说明 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的个体被淘汰掉。
(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于 改变而引起的。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__ 。
【变式2】(2023秋 于洪区期末)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如图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样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B.该农药使用初期,害虫的数量明显减少
C.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农药使用一段时间后,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2) (3)
【变式3】国庆70周年之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过去40年间实现了稻谷增产8.5亿吨,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水稻对盐度变化极为敏感,常规水稻在盐、碱环境无法生长。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致力于“海水稻”研发,并取得亩产300kg以上的举世瞩目成果。
(1)杂交水稻繁殖属于______(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耐盐碱水稻的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一定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普通水稻的细胞液浓度;
(3)在耐盐碱水稻研究过程中,研究组成员从大量的普通水稻中确认了25个参试品种,然后又从25个参试品种中筛选出9个耐盐碱品种。这9个耐盐碱品种是普通水稻的遗传物质发生______的结果。
【变式4】新疆的哈密瓜味甜,将其植株引种到江浙地区后所结哈密瓜甜度明显降低,但再将植株引种到新疆后所结哈密瓜又表现出原来的味甜性状。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哈密瓜果实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层次的结构。
(2)同样品种的哈密瓜植株分别种植在新疆和江浙地区,新疆产的哈密瓜更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疆哈密瓜植株引种到江浙地区后所结哈密瓜果实的性状发生了改变,引起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哈密瓜植株所处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而造成的,这种变异通常 。(选填“可遗传”“不可遗传”
课后作业
1.(2022 杭州模拟)1976~1985年,格兰特对岛上地雀进行研究时发现:岛上先持续干旱,食物中大坚果的比例增大,地雀的喙变大;后来持续雨季,食物中小坚果比例增大,地雀的喙变小,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食物中的坚果对地雀进行了自然选择
B.地雀会因为坚果大小而改变自己的喙
C.大坚果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
D.大喙地雀生下的后代可能会是小喙地雀
2.(2022 温州模拟)如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B.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C.人类施用农药使得害虫产生变异,属于人工选择
D.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3.(2023 佛山模拟)随着新冠疫情的反复,核酸检测已成日常,保住绿码成为每日首要大事,核酸即遗传物质,如图是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为(  )

A.细胞质、染色体、DNA、遗传信息 B.细胞质、染色体,性状,DNA
C.细胞核、染色体、性状、DNA D.细胞核、DNA、染色体,性状
4.(2022 南浔区一模)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的捕蝇草,通过特殊的叶子捕食昆虫补充所缺营养。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贫瘠的土壤在捕蝇草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进行自然选择 B.诱发植物变异
C.影响生长发育 D.提供营养物质
5.(2023 白银三模)有一对正常的夫妇,他们生了一个患有白化病的孩子,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 。
6.新冠肺炎自2019年冬出现,于2020年春在全世界爆发至今,历时两年多,在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特别是疫苗的成功使用为控制疫情的蔓延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新冠肺炎病毒也在不断的变异中,如近期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它的隐匿性和传播力比其他新冠变异株更强,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和生存。以上现象说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对于新冠肺炎病毒而言属于
(选填“有利变异”或“不利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变位点包括增强细胞受体亲和力和病毒复制能力,由此说明奥密克戎毒株变异属于 (选填“可遗传变异”或“不可遗传变异”)。
7.生物的变异分为两大类型: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 的改变引起的。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
8.基因是包含 的DNA分子片段。一种生物的全部不同的基因所组成的一套基因,就是这种生物的 。
9.我国是杨梅的原产地,2001年仙居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称号,仙居杨梅被冠以仙梅称号,“东魁”杨梅更是享誉国内外。
(1)仙梅具有色美、味甜、核小的优良性状是由DNA上的 决定的;
(2)仙梅能开花、结果,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10.(2023 修武县一模)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大多数 细菌被杀死,这叫做不适者被淘汰,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 。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使得抗药性逐代积累而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但 在很大程度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 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的 ,而人类细胞则没有此结构,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
(2023 江城区二模)2022年12月,《科学》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多年生稻研究成果成功入选该榜单。这是全世界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
(1)长雄野生稻和一年生水稻杂交产生多年生水稻,这种杂交育种获得多年生水稻的方式属于
(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水稻多年生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
(2)培育多年生水稻最重要的是把野生稻的“深根系”性状转移到水稻中,使到水稻能经受住严寒的冬天。假设多年生水稻的“深根系”和“浅根系”是一对相对性状,深根基因用A表示,浅根基因用a表示。现用基因组成都为Aa的亲本进行繁殖,理论上其后代中,“深根系”的基因组成有 (填基因型),“浅根系”水稻所占比例是 。
(3)多年生水稻由于多年生的特点同时也带来了虫害多年的连续威胁,其中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而在长期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的过程中监测到稻飞虱对吡虫啉从具有低水平抗药性慢慢达到极高水平抗药性,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黑色为具有抗药性强的个体)
①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 (填序号)。
②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a、稻飞虱具有很强的 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b、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
c、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而生存下来,这就是 。抗药性强的个体在繁殖过程中能将抗药性强的基因传递给后代,这种现象称为 ;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4)研究人员引蛙、鸭入田,利用它们的捕食来控制害虫、杂草的数量;排出的粪便经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盐还能被水稻的重新利用。说一说这一举措有哪些好处。 (合理即可)
12.(2022 慈溪市模拟)“阳光玫瑰“葡萄具有果实饱满、果肉甜美、气味芳香等优点。种植“阳光玫瑰”需要及时疏花疏果,否则会导致果实偏小、甜度不足等。请分析回答:
(1)“阳光玫瑰”果肉甜美、气味芳香等性状是由    决定的。
(2)没有及时琉花疏果造成葡荀拉偏小,这种变异属于    (选填“可遗传的变异”或“不遗传的变异”)
13.农业科技人员常常利用小麦作为材料进行实验。请分析回答:
为找出小麦优良品种萌发的适宜温度,某小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一样种子萌发的最高温度(40℃)和最低温度(10℃),然后在它们之间选择了7个温度点进行实验,取7个相同实验装置,分别放在相应的温度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温度下生长了7天后,种子的萌发率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40
萌发率 35% 50% 80% 92% 80% 25% 10%
(1)依照实验数据得出该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是 。
(2)实验测得小麦种子萌发初期,其个体的干重会越来越少,产生这种现象的缘故是 ,小麦种子萌发所需营养物质由种子的 提供。
(3)小麦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用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进行杂交,其后代中有无芒性状显现,那么无芒小麦的基因组成是 。
14.电影《长津湖》再现了志愿军战士人朝鲜作战的艰苦场面,影片中志愿军战士吃冻土豆(马铃薯)的镜头让身处和平年代的观众深受触动。马铃薯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食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马铃薯可以利用块茎(如图)来获得新个体,将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茎埋到土壤中,一段时间后芽眼处会长出幼苗。这样的繁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我国已培育出以紫色、红色为主的优质彩色马铃薯,将紫色、红色马铃薯的品种与优良高产马铃薯品种杂交,筛选出不同品系的彩色马铃薯。上述杂交技术改良马铃薯品种,利用了 的多样性。
(3)马铃薯块茎的黄肉和白肉是一对相对性状,用A和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科学家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甲组 乙组
亲代性状 黄肉×黄肉 白肉×白肉
后代性状及数目 黄肉 96 0
白肉 28 101
①由实验数据可知, 是显性性状。
②请写出两个组合中亲代的基因组成,甲组: ;乙组 。
(4)若转入合成牛肉蛋白基因的马铃薯表现出了富含牛肉蛋白的特性,说明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是 。
1.(2022 杭州模拟)2021年2月,俄罗斯发现7人感染了H5N8禽流感病毒,这是全球首次发现人感染该型禽流感病毒。帕拉米韦是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临床试验证明其对治疗各型流感均具有一定疗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H5N8禽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
B.从免疫角度而言,进入人体的H5N8禽流感病毒属于抗原
C.为预防传染病,对H5N8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耐药性病毒的大量出现,是药物对病毒进行了自然选择
2.2023年12月,成都李女士查出感染了“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该细菌能对多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可大量存活并繁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菌的营养方式与植物相同 B.该细菌与真菌一样都能利用孢子繁殖
C.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D.该细菌的大量存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现用两种杀虫剂分别处理田块,Ⅱ号杀虫剂对甲、乙昆虫的毒性相同,Ⅰ号杀虫剂对乙昆虫的毒性比对甲昆虫的毒性更强。下列哪两个图能分别代表Ⅰ、Ⅱ号杀虫剂单独作用对害虫数量的影响(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1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绝灭。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底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之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哪一观点相矛盾( )
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C.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D.生物的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
5.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表: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_____现象,在生物学中,桦尺蛾的体色称为__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填字母)的结果。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 D.动物聪明的表现
(3)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 方法控制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4)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各种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但只有少数个体能存留下来,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进行着 ;在斗争中,具有 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6.夏威夷岛的阿卡卡瀑布中生活着身长不到的刺鳍鱼,它能借助口部和腹部吸盘状的鳍片,攀爬到上百米的瀑布顶端。
(1)刺鳍鱼攀爬时吸盘状的鳍片从小碗状变成扁平的目的是排出内部多余的空气,而降低吸盘内的___________。
(2)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吸盘状鳍片的形成是长期的___________结果。
7.(2023·温州)进化论的创立和发展经历了几百年。拉马克、达尔文等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①1809年,拉马克认为:现存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在特定的环境下,生物体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变得发达,不常使用的逐渐退化,这种后天得来的性状可遗传给下一代。
②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他认为:生物在不断进化、物种是渐变的;现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1)达尔文汲取了拉马克的进化思想,经过研究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的进化观有何不同之处?   (写出一点)
(2)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深入研究,逐渐建立了物种可变的进化观。当不同地层发现不同马的化石时,为研究不同马之间的进化关系,以及解释其进化的原因,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可多选)
A.比较不同马的化石数量的多少 B.调查不同马的化石被发现的时间
C.分析不同马的化石的地质年代先后顺序D.比较化石中不同马的相同器官的形态结构
E.分析化石中不同马的生活环境
(3)针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同学作出如下评价:
甲同学 自然选择学说能对“长颈鹿的颈和腿都很长”等生物进化中的诸多现象作出解释,因此是正确的理论。
乙同学 自然选择学就无法解释生物体的性状如何传递给后代等系列问题,因此是错误的理论。
你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024年中考科学专题复习——遗传与进化 解析
【思维导图】
一、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1.遗传
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相似性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虎父无犬子(子代与亲代) 一窝兔子(子代与子代)
2.变异
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性现象。如“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不同品种的菊花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无酒窝 有酒窝
二、遗传物质的作用
  遗传物质的作用:具有储存、传递、表达和改变遗传信息等基本遗传功能。
三、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存在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1)DNA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是双螺旋结构(像双螺旋上升的楼梯。),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三部分组成。
结构:DNA分子是长而相互缠绕的双螺旋结构,
平面结构 立体结构 沃森和克里克
(2)基因:具有遗传作用的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基因决定生物体的形状。一个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生物体内的基因是可以改变的,基因的变异往往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
基因的作用:基因控制性状,蛋白质表现性状。如:肤色、卷发等。
3、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四、常见的遗传病
1.指因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如白化病、先天愚型、色盲、血友病等。
2.人的基因、DNA和染色体的改变都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3、优生: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因为近亲结婚的后代出现遗传病的概率大
五、遗传与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1、杂交育种:指不同种、属或品种的动、植物及进行交配。(需进行人工选择)
①改良动物、植物遗传形状的方式,基因可能会发生变异(不定向)
②杂交优势:杂交后代的生命力比双亲强。如骡是驴和马杂交后产生的骡。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太空育种:将种子搭乘卫星或者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使种子基因产生突变,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技术。(需进行人工选择)
①基因变异不定向,但有益变异多。 ②优势:高产、优质、抗病力强等。
3、基因工程: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等。
优势:可使动物、植物按照人类的要求定向产生新的形状。
4、克隆(无性生殖):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的后代的过程。
5、新达尔文主义(综合进化论)认为: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自然选择。如含有体格强壮、反应敏捷的基因的动物往往能在择偶竞争中获胜,因此这些基因遗传给子代的机会较大,相反,含有某些遗传病基因的动物往往得不到配偶或过早死亡使这些不利基因传给子代的机会减小。
六、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是一个高温炽热的熔岩球;46亿年~25亿年前,地球出现原始大气,进入海洋时代;距今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诞生。
生命起源学说:
(一、)化学进化假设(米勒实验)
1.场所: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2.物质:CH4、NH3、H2O、H2、H2S、HCN、CO、CO2
3.能量:闪电、紫外线、宇宙射线
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注意不含氧气),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原始生命物质。
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大气产生有机物的实验装置)
该实验说明:在地球的原始大气中,自然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产生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以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
4、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米勒的实验可以证实);
第二阶段,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高分子--蛋白质和核酸。
第三阶段,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有界膜的多分子体系
第四阶段,多分子体系演变成原始生命
即内容: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二)、宇宙胚种说:宇宙胚种说则认为,地球上生命的种子来自宇宙,还有人推断,是同地球碰撞的彗星之一带着一个生命的胚胎,穿过宇宙,将其留在了刚刚诞生的地球之上,从而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发现了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
(三).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化石。
1.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是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1).植物的进化顺序: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
有脊椎动物:
2.支持生物进化的其它证据:自然选择学说、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
3.现代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的差异。
4.进化论的演变:
(1)布丰的直线进化论
内容:物种是可变的,现在活着的种类是从今天已经不存在的种类演变而来的。
进化原因:物种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气候和食物发生了变化,引起了生物体的变化。
(2)拉马克的“用尽废退”学说
内容:现存生物都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都有各自的祖先。
进化的原因:生物体本身存在着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力量。
①“用进废退”:生物体器官经常使用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退化;
②“获得性遗传”:生物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
③“定向变异”:生物的变异一定是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改变的。
例如:为什么长颈鹿的腿和颈都那么长
拉马克解释:认为长颈鹿祖先的腿和颈都不长,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如干旱,地上的草枯死,这些动物只能把颈伸长去吃树叶,久而久之,经常使用的腿和颈就长长了。这种特征会遗传给它的后代,后代出生时腿和颈就比父母长一些,这种现象一代代地传下去,最终形成了长颈鹿。
七、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1.达尔文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2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有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3.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4、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即变异是不定向的。
5、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缓慢的,生物进化有过渡类型,证据:始祖鸟化石和中华龙鸟化石(爬行类与鸟类的过渡类型)
题型一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典例1]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柿树的果实有大有小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豌豆植株有高有矮
D.玫瑰花有红色和黄色
【答案】B
【解答】解:ACD、柿树上的果实有大有小、豌豆植株有高有矮、玫瑰花有红色和黄色都是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因此不属于遗传现象。ACD不符合题意。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B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该俗语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由小长大 B.需要营养 C.遗传 D.变异
【答案】C
【解答】:A、生长是指生物体由小长大,A不符合题意。
B、生物体的生长需要营养,比如蜜蜂采食花蜜、猎豹捕食羚羊、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特性,C符合题意。
D、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2】(2022春 陆河县校级期中)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遗传具有普遍性,变异不具有普遍性
B.遗传和变异都具有普遍性
C.遗传不具有普遍性
D.遗传不具有普遍性,变异具有普遍性
【答案】B
【解答】解:生物的亲代和后代之间表现出既相似又有差异的特征,说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没有生物的变异生物就不会进化,没有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就得不到延续和发展,所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故B正确。
故选:B。2
题型二 遗传物质的作用
[典例2]成年水獭把石头放在肚皮上,双爪捧着贝类往上敲,敲碎了吃肉,决定该行为的是(  )
A.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B.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C.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D.遗传物质的控制作用
【答案】C
【解答】解: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行为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体内刺激作出的反应,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控,还受内分泌系统的调节,C正确。
故选:C。
【变式1】下列事实中,能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是(  )
A.月季的花冠有红色的,有白色的
B.白萝卜的直根地面上绿色,地面下白色
C.棉花苗两片子叶,玉米苗一片子叶
D.种子植物的果实有的有果皮包被,有的没有
【答案】B
【解答】解:A、月季花的颜色有红色、白色等,说的是生物间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性状的表现也受环境的影响,白萝卜外表颜色的不同是遗传物质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符合题意。
C、棉花属于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这属于生物的遗传,C不符合题意。
D、种子植物的果实有的有果皮包被,有的没有,属于遗传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2】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 .就是细胞的分化.经过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 .我们把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叫作 .【版权所有:21教育】
【解答】解: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故答案为:变化;细胞群;组织
题型三 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典例3](2023秋 行唐县期末)课堂上某同学用画图的方式表示了组成染色体的各结构的关系,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B
【解答】: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1】(2023秋 德惠市期末)如图表示abc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c主要由a和b组成
B.a存在于细胞核中
C.b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D.b中有很多个基因
【答案】B
【解答】解:A、图中c是DNA,b是蛋白质,a是染色体,a染色体是由c所示的DNA和b所示的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A错误。
B、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正确。
C、c所示的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b蛋白质中没有储存有遗传信息,C错误。
D、c所示的DNA中中有很多个基因,b蛋白质中没有基因,D错误。
故选:B。
【变式2】(2022 杭州)如图所示人体细胞的部分结构。其中X最可能表示(  )
A.一个基因 B.一条染色体
C.一个细胞核 D.一个DNA分子
【解答】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图中的X表示基因。
故选:A。
【变式3】(2022 温州)杨梅(如图甲)是温州特产水果之一。杨梅树雌雄异株,即雄性植株只开雄花,雌性植株只开雌花,其花为风媒花。
(1)杨梅酸甜汁多,此性状是由  基因 决定的。
(2)我市某学校计划在生态园中种植1株雄性杨梅树和5株雌性杨梅树。为了使杨梅树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完成传粉,某同学在设计6株杨梅树种植分布时,除查询植株的合理间隔距离外,还需查询的关键信息是  杨梅花粉成熟时期的风向 。
(3)杨梅易滋生霉菌,霉菌繁殖会在果实表面形成白点。针对长有白点的杨梅是否可以食用,三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图乙):针对上述三个观点,选择一个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乙,白点含有较多霉菌,会产生毒素,食用后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
【解答】解:(1)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2)为了使杨梅树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完成传粉,在设计6株杨梅树种植分布时,除查询植株的合理间隔距离外,还需查询杨梅花粉成熟时期的风向。
(3)支持乙,杨梅果实表面形成白点含有较多霉菌,会产生毒素,食用后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故答案为:
(1)基因
(2)杨梅花粉成熟时期的风向
(3)乙,白点含有较多霉菌,会产生毒素,食用后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题型四 常见的遗传病
[典例4]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B.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C.色盲、新型冠状肺炎、白化病都属于遗传病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以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
【答案】C
【解答】解:A、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正确。
B、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正确。
C、色盲、白化病都属于遗传病,而新型冠状肺炎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都属于传染病。错误。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以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正确。
故选:C。
【变式1】(2023秋 行唐县期末)我国每年患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中,7%~8%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健康的人都没有致病基因
B.遗传病患者的孩子一定也患该遗传病
C.遗传病患者出生时就有明显的症状
D.遗传物质改变可能引起遗传病
【答案】D
【解答】解:A、健康的人也会或多或少的携带致病基因,只是没有表现出来。A错误。
B、遗传病患者的孩子也可能是健康不患病的。B错误。
C、遗传病患者出生时有的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生长慢慢表现出来。C错误。
D、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D正确。
故选:D。
【变式2】下列疾病属于遗传病的一组是(  )
①白化病②乙型肝炎③色盲④镰刀型贫血病⑤肺结核⑥艾滋病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
【答案】B
【解答】解:①白化病、③色盲、④镰刀型贫血病都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病。
②乙型肝炎、⑤肺结核、⑥艾滋病都属于传染病,不是遗传病。
故选:B。
【变式3】(2023秋 敦煌市校级期末)遗传病就在我们身边,它是由基因或染色体等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下列各组中,全部属于遗传病的是(  )
A.色盲、白化病
B.血友病、关节炎
C.坏血病、唇裂
D.艾滋病、先天性愚型
【答案】A
【解答】解:A、白化病、色盲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遗传病,A符合题意。
B、血友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属于遗传病,关节炎是主要是由病菌感染引起的,不属于遗传病,B不符合题意。
C、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不属于遗传病;唇裂是由于遗传因素,营养因素,感染和损伤等因素导致的,不一定属于遗传病,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属于传染病;先天性愚型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属于遗传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题型五 遗传与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典例5][典例5]第28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丰富多样的“太空蔬果”。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  )
A.果实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太空蔬果”的口感发生了改变
C.太空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太空蔬果”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
【答案】C
【解答】解:普通蔬果的种子经过太空漫游后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成太蔬果。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故选:C。
【变式1】水稻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适合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海水稻”。下列有关“海水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稻”细胞内同样有12对染色体,24个DNA分子
B.在育种过程中进行了人工选择
C.培育“海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普通甜椒培育成“太空椒”与此培育方法相同
【答案】D
【解答】解:A、水稻的体细胞内含有12对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所以水稻的DNA分子数分别是12对,A正确。
B、育种过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但选择的方向是取决于人类的需求,可能和自然选择的方向是不同的,B正确。
C、培育杂交水稻是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
D、普通甜椒的种子卫星搭载后,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经选择培育成太空椒,与杂交育种培育出的“海水稻”不同,D错误。
故选:D。
【变式2】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同时发射升空的还有多种作物种子,如,辣椒种子、甜菜种子、蔓越莓种子、杉木种子等。这些种子在太空“遨游”一段时间后,被带回地面供科研工作者进行研究和选育。若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是因为从根本上改变了种子的(  )
A.形态结构 B.生理功能 C.遗传物质 D.生活习性
【答案】C
【解答】解: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具有有益的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神舟飞船携带一批作物的种子上太空,经过宇宙射线处理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瓜果蔬菜,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宇宙射线改变了农作物的遗传物质。
故选:C。
【变式3】(2023 南木林县校级一模)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获得新品种的原理是射线或药物(  )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 状
B.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
C.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
D.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答】解: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γ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DNA分子中,氢键等最容易被γ光量子撞击离开原来的位置,虽然生物有自动修复的本领,但是,在大剂量高强度持续累积照射或药物刺激的情况下,修补速度慢于破坏速度,当停止照射或刺激后,生物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试图重新变回原本的样子,但是,由于先前的照射或刺激的时间太长,DNA的双螺旋结构被打乱,要变回原来的样子的几率变得无限小起来,几乎不可能!这就导致了遗传变异,这样的变异有好也有坏,所以我们需要把种子种出来,研究它们的成长性状,记录,并通过两到三代的持续优化,从而筛选出优良的品种!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题型六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典例6](2022春 仪征市期中)图中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EBCAE B.CEDBA C.ADBEC D.CEBDA
【答案】D
【解答】解;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出现了茎和叶的分化,但茎内没有导管,叶内没有叶脉;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出现了输导组织;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具有强大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但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不能称为果实;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最高等的植物。因此上述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是:C海带(藻类植物)→E葫芦藓(苔藓植物)→B蕨(蕨类植物)→D马尾松(裸子植物)→A玉米(被子植物)。
故选:D。21cnjy.com
【变式1】如图所示为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利用甲烷、氨、氧气等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B.实验中通过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大气的雷电条件
C.实验后可以在装置中检测到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
D.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
【答案】A
【解析】A.米勒实验装置大容器内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原始大气没有氧气,A错误。
B.实验中通过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大气的雷电条件,B正确。
C.实验后可以在装置中检测到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C正确。
D.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D正确。
故选A。
【变式2】下列关于遗传与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都是可遗传
B.“杂交”的后代常常具有比亲代更优良的性状,这在科学上被称为“杂交优势”
C.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它由染色体和蛋白质组成
D.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使用下,农田害虫逐渐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答案】B
【解析】A.如果外界环境的变化使生物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生物出现变异,如核辐射等,这种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也可能会遗传给后代,故A错误。
B.“杂交可能具有原来两个亲代的优良性状,这是因为杂交的新个体是来自两个不同的亲代,且杂交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发生了重新组合,使杂交的基因组成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原来表现在两个不同亲代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在杂交后代表现出来,这在科学上被称为“杂交优势”,故B正确。
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故C错误。
D.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抗药性强昆虫生存下来,昆虫本来就有抗药性,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3】对下列生物进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的出现源于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竹节虫的形态很像竹枝,是竹林使它发生了定向变异
C.长颈鹿的颈和四肢都很长是经常吃高处的树叶逐渐形成的
D.常刮大风的岛上无翅或残翅昆虫特别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解答】:A、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是因为滥用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
B、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竹节虫对环境(竹枝)的一种适应。这样利于竹节虫捕食和避敌,是一种拟态现象;并不是竹林使它发生了变异,B错误;
C、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可以使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因此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少数能飞行的昆虫翅异常发达。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题型七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典例7](2023秋 于洪区期末)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B.厂家生产的农药质量逐渐下降了
C.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
D.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答案】A
【解答】解:人类在施用农药前,害虫就已经产生了变异,农业对害虫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变式1】下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____。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____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那么,长颈的变异是____,短颈的变异是____。
(3)图③说明____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____的个体被淘汰掉。
(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于____改变而引起的。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
【答案】差异 颈长 有利变异 不利变异 颈长 颈短 遗传物质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长短的差异,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2)、(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颈长的变异是有利的变异,颈短的变异是不利的变异,经过许多代后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
(4)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是适者生存。
(5)达尔文把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21教育网
【变式2】.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如图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样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B.该农药使用初期,害虫的数量明显减少
C.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农药使用一段时间后,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答案】D
【解析】A.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本就存在抗药性个体,不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A正确。
B.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农药初期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害虫的数量明显减少,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B正确。
C.由分析可知,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C正确。
D.害虫原本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D错误。
故选D。
【变式3】国庆70周年之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过去40年间实现了稻谷增产8.5亿吨,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水稻对盐度变化极为敏感,常规水稻在盐、碱环境无法生长。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致力于“海水稻”研发,并取得亩产300kg以上的举世瞩目成果。
(1)杂交水稻繁殖属于______(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耐盐碱水稻的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一定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普通水稻的细胞液浓度;
(3)在耐盐碱水稻研究过程中,研究组成员从大量的普通水稻中确认了25个参试品种,然后又从25个参试品种中筛选出9个耐盐碱品种。这9个耐盐碱品种是普通水稻的遗传物质发生______的结果。
【答案】 有性 大于 变异(不定向变异或基因突变)
【解析】(1)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他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故杂交水果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2)耐盐碱水稻能够从溶液浓度较高的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而普通水稻是无法生长的,所以耐盐碱水稻的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普通水稻的细胞液浓度。
(3)从普通水稻中最后筛选出9个耐盐碱品种,而这9个品种在耐盐碱性状上与其它普通水稻的不同是因为变异形成的。
【变式4】新疆的哈密瓜味甜,将其植株引种到江浙地区后所结哈密瓜甜度明显降低,但再将植株引种到新疆后所结哈密瓜又表现出原来的味甜性状。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哈密瓜果实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层次的结构。
(2)同样品种的哈密瓜植株分别种植在新疆和江浙地区,新疆产的哈密瓜更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疆哈密瓜植株引种到江浙地区后所结哈密瓜果实的性状发生了改变,引起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哈密瓜植株所处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而造成的,这种变异通常 。(选填“可遗传”“不可遗传”
【答案】(1)器官 (2)新疆的昼夜温差较大,浙江昼夜温差小 (3)环境;不可遗传
【解析】(1)哈密瓜是果实,果实是六大器官之一,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哈密瓜的最外面是果皮,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等部分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可见哈密瓜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一个器官。因此,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哈密瓜果实属于器官层次的结构。
(2)新疆地区哈密瓜特别甜,是因为新疆地区的光照强度大、日照时间长,能促进光合作用,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糖类等有机物,同时,新疆地区的夜间温度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剩余,提高了哈密瓜的甜度。因此,同样品种的哈密瓜植株分别种植在新疆和江浙地区,新疆产的哈密瓜更甜的原因是新疆的昼夜温差较大,浙江昼夜温差小。
(3)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新疆哈密瓜植株引种到江浙地区后所结哈密瓜果实的性状发生了改变,引起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哈密瓜植株所处的环境发生改变而造成的,这种变异通常不可遗传。
课后作业
1.(2022 杭州模拟)1976~1985年,格兰特对岛上地雀进行研究时发现:岛上先持续干旱,食物中大坚果的比例增大,地雀的喙变大;后来持续雨季,食物中小坚果比例增大,地雀的喙变小,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食物中的坚果对地雀进行了自然选择
B.地雀会因为坚果大小而改变自己的喙
C.大坚果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
D.大喙地雀生下的后代可能会是小喙地雀
【解答】解:A、岛上先持续干旱,食物中大坚果的比例增大,地雀的喙变大,说明食物中的坚果对地雀进行了自然选择,A正确。
B、地雀喙的大小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地雀不是因为坚果大小而改变自己的喙,B错误。
C、大坚果的比率增大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进化中地雀的喙会变得更大或更小,D正确。
故选:B。
2.(2022 温州模拟)如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B.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C.人类施用农药使得害虫产生变异,属于人工选择
D.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A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
B、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B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
C、人类在施用农药前,害虫就已经产生了变异,农药对害虫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C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
D、由分析可知,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D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
故选:C。
3.(2023 佛山模拟)随着新冠疫情的反复,核酸检测已成日常,保住绿码成为每日首要大事,核酸即遗传物质,如图是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为(  )

A.细胞质、染色体、DNA、遗传信息
B.细胞质、染色体,性状,DNA
C.细胞核、染色体、性状、DNA
D.细胞核、DNA、染色体,性状
【答案】C
【解答】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因此①是细胞核,②是染色体,③是性状,④是DNA。
故选:C。
4.(2022 南浔区一模)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的捕蝇草,通过特殊的叶子捕食昆虫补充所缺营养。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贫瘠的土壤在捕蝇草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进行自然选择 B.诱发植物变异
C.影响生长发育 D.提供营养物质
【解答】解:肉食植物长期适应缺乏N和P等营养物质的环境,所以进化出捕虫的结构,用以补充营养。吃肉,绝对是一种豪华的摄取营养的方式,但并不是营养的唯一来源。实验证明,肉食植物吸收的土壤营养物质远多于来自猎物的营养。有时候捕虫也是必须的,特别是植物迅速生长期或繁殖期,如捕蝇草不捕虫是很难开花结实的。可见:贫瘠的土壤在捕蝇草进化过程中起到选择的作用。
故选:A。
5.(2023 白银三模)有一对正常的夫妇,他们生了一个患有白化病的孩子,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 。
【答案】(或12.5%)。
【解答】解:一对正常的夫妇,他们生了一个患有白化病的孩子,可见,白化病性状隐藏在正常肤色性状中,白化病是隐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正常肤色是显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则正常夫妇的基因组成为A ,白化病孩子的基因组成为aa,符合遗传图解:
因此,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白化病(aa)孩子的概率为,生一个男孩的概率为,所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或12.5%)。
故答案为:(或12.5%)。
6.新冠肺炎自2019年冬出现,于2020年春在全世界爆发至今,历时两年多,在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特别是疫苗的成功使用为控制疫情的蔓延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新冠肺炎病毒也在不断的变异中,如近期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它的隐匿性和传播力比其他新冠变异株更强,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和生存。以上现象说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对于新冠肺炎病毒而言属于 (选填“有利变异”或“不利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变位点包括增强细胞受体亲和力和病毒复制能力,由此说明奥密克戎毒株变异属于 (选填“可遗传变异”或“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有利变异;可遗传变异。
【解答】解: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有利于新冠肺炎病毒的生存,因此对于新冠肺炎病毒而言属于有利变异。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变位点包括增强细胞受体亲和力和病毒复制能力,说明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变异。
故答案为:有利变异;可遗传变异。
7.生物的变异分为两大类型: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 的改变引起的。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解:生物的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遗传物质;环境条件。
8.基因是包含 的DNA分子片段。一种生物的全部不同的基因所组成的一套基因,就是这种生物的 。
【答案】遗传效应;基因组
【解答】解: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做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组是指一种生物的全部不同基因所组成的一套基因。
故答案为:遗传效应;基因组
9.我国是杨梅的原产地,2001年仙居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称号,仙居杨梅被冠以仙梅称号,“东魁”杨梅更是享誉国内外。
(1)仙梅具有色美、味甜、核小的优良性状是由DNA上的 决定的;
(2)仙梅能开花、结果,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答案】(1)基因;(2)有性。
【解答】解:(1)基因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仙梅具有色美、味甜、核小的优良性状是由DNA上的基因决定的。
(2)“仙梅能开花结果”,这种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因此属于有性生殖。
故答案为:(1)基因;(2)有性。
10.(2023 修武县一模)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大多数 细菌被杀死,这叫做不适者被淘汰,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 。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使得抗药性逐代积累而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 在很大程度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 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的 ,而人类细胞则没有此结构,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
【答案】(1)适者生存;自然选择;(2)有利;(3)细胞壁。
【解答】解:(1)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生物进化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因此生物进化是定向的。结合自然选择的内容可知:青霉素使用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不适者被淘汰,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适者生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使得抗药性逐代积累而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是定向的。
(2)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可见,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人体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细胞则没有此结构,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
故答案为:(1)适者生存;自然选择;(2)有利;(3)细胞壁。
11.(2023 江城区二模)2022年12月,《科学》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多年生稻研究成果成功入选该榜单。这是全世界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
(1)长雄野生稻和一年生水稻杂交产生多年生水稻,这种杂交育种获得多年生水稻的方式属于 (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水稻多年生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
(2)培育多年生水稻最重要的是把野生稻的“深根系”性状转移到水稻中,使到水稻能经受住严寒的冬天。假设多年生水稻的“深根系”和“浅根系”是一对相对性状,深根基因用A表示,浅根基因用a表示。现用基因组成都为Aa的亲本进行繁殖,理论上其后代中,“深根系”的基因组成有 (填基因型),“浅根系”水稻所占比例是 。
(3)多年生水稻由于多年生的特点同时也带来了虫害多年的连续威胁,其中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而在长期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的过程中监测到稻飞虱对吡虫啉从具有低水平抗药性慢慢达到极高水平抗药性,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黑色为具有抗药性强的个体)
①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 (填序号)。
②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a、稻飞虱具有很强的 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b、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
c、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而生存下来,这就是 。抗药性强的个体在繁殖过程中能将抗药性强的基因传递给后代,这种现象称为 ;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4)研究人员引蛙、鸭入田,利用它们的捕食来控制害虫、杂草的数量;排出的粪便经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盐还能被水稻的重新利用。说一说这一举措有哪些好处。 (合理即可)
【答案】(1)可遗传;基因(2)AA或Aa;25%
(3)②④③①;繁殖;变异;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遗传
(4)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解答】解:(1)长雄野生稻和一年生水稻杂交产生多年生水稻,这种杂交育种获得多年生水稻的方式属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可遗传变异,水稻多年生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通常,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2)假设多年生水稻的“深根系”和“浅根系”是一对相对性状,深根基因用A表示,浅根基因用a表示。现用基因组成都为Aa的亲本进行繁殖,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理论上其后代中,“深根系”的基因组成有AA或Aa,“浅根系”水稻所占比例是25%。
(3)①分析题图可知,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最合理的排序是:②→④→③→①,抗药性的个体所占比例由少到多。
②a、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可见,稻飞虱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b、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所以,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
c、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可见,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而生存下来,这就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抗药性强的个体在繁殖过程中能将抗药性强的基因传递给后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4)研究人员引蛙、鸭入田的好处有:①引入蛙、鸭这些天然的捕食者控制害虫和杂草的数量,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的依赖,从而避免对环境造成更多的污染。同时也能够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②蛙、鸭粪便中的有机物可以被分解者分解,产生无机盐,这些营养物质能够被水稻重新利用,提高土地的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最终增加农作物的产量。③通过引入蛙、鸭来控制害虫和杂草的数量,可以降低农民的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成本。同时,产量的提高和农药的减少也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写1条,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可遗传;基因(2)AA或Aa;25%
(3)②④③①;繁殖;变异;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遗传
(4)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12.(2022 慈溪市模拟)“阳光玫瑰“葡萄具有果实饱满、果肉甜美、气味芳香等优点。种植“阳光玫瑰”需要及时疏花疏果,否则会导致果实偏小、甜度不足等。请分析回答:
(1)“阳光玫瑰”果肉甜美、气味芳香等性状是由  基因 决定的。
(2)没有及时琉花疏果造成葡荀拉偏小,这种变异属于  不遗传的变异 (选填“可遗传的变异”或“不遗传的变异”)
【解答】解:(1)基因决定生物性状,“阳光玫瑰”果肉甜美、气味芳香等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2)没有及时琉花疏果造成葡荀拉偏小,是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故答案为:(1)基因。
(2)不遗传的变异。
13.农业科技人员常常利用小麦作为材料进行实验。请分析回答:
为找出小麦优良品种萌发的适宜温度,某小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一样种子萌发的最高温度(40℃)和最低温度(10℃),然后在它们之间选择了7个温度点进行实验,取7个相同实验装置,分别放在相应的温度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温度下生长了7天后,种子的萌发率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40
萌发率 35% 50% 80% 92% 80% 25% 10%
(1)依照实验数据得出该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是 。
(2)实验测得小麦种子萌发初期,其个体的干重会越来越少,产生这种现象的缘故是 ,小麦种子萌发所需营养物质由种子的 提供。
(3)小麦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用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进行杂交,其后代中有无芒性状显现,那么无芒小麦的基因组成是 。
【答案】(1)25℃(2)种子吸水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胚乳(3)aa
【解答】:(1)依照实验数据得出该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是25℃,因为该温度下小麦种子的萌发率达到最高为92%。
(2)实验测得小麦种子萌发初期,其个体的干重会越来越少,产生这种现象的缘故是种子吸水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小麦种子萌发所需营养物质由种子的胚乳提供的。
(3)小麦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用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进行杂交,其后代中有无芒性状显现,后代无芒的基因是aa,分别来自亲代,则亲代有芒的基因是Aa,遗传图解:
可见子代无芒的基因是Aa,在后代中所占比例是50%。
故答案为:(1)25℃(2)种子吸水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胚乳(3)aa
14.电影《长津湖》再现了志愿军战士人朝鲜作战的艰苦场面,影片中志愿军战士吃冻土豆(马铃薯)的镜头让身处和平年代的观众深受触动。马铃薯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食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马铃薯可以利用块茎(如图)来获得新个体,将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茎埋到土壤中,一段时间后芽眼处会长出幼苗。这样的繁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我国已培育出以紫色、红色为主的优质彩色马铃薯,将紫色、红色马铃薯的品种与优良高产马铃薯品种杂交,筛选出不同品系的彩色马铃薯。上述杂交技术改良马铃薯品种,利用了 的多样性。
(3)马铃薯块茎的黄肉和白肉是一对相对性状,用A和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科学家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甲组 乙组
亲代性状 黄肉×黄肉 白肉×白肉
后代性状及数目 黄肉 96 0
白肉 28 101
①由实验数据可知, 是显性性状。
②请写出两个组合中亲代的基因组成,甲组: ;乙组 。
(4)若转入合成牛肉蛋白基因的马铃薯表现出了富含牛肉蛋白的特性,说明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是 。
【解答】:(1)利用马铃薯块茎进行繁殖属于无性繁殖。
(2)马铃薯有黄肉、白肉、紫肉和红肉等不同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说明基因具有多样性。
(3)①由甲组亲代都是黄肉,子代出现了白肉,说明控制白肉基因在亲代是隐藏的,遗传到子代隐性纯合(aa)时才表现出来,所以黄肉是显性性状。
②由甲组亲代都是黄肉的,后代黄肉和白肉性状比3比1可知:亲代的基因组成是AaxAa
由本小题第①问推断出黄肉是显性性状,所以乙组亲代的基因组成是aaxaa
(4)将合成牛肉蛋白基因转入到马铃薯中,马铃薯蛋白的性状由转入基因控制即表现出富含牛肉蛋白的特性,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故答案为:(1)无性(2)基因(3)①黄肉 ②AaxAa aa×aa
(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2022 杭州模拟)2021年2月,俄罗斯发现7人感染了H5N8禽流感病毒,这是全球首次发现人感染该型禽流感病毒。帕拉米韦是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临床试验证明其对治疗各型流感均具有一定疗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H5N8禽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
B.从免疫角度而言,进入人体的H5N8禽流感病毒属于抗原
C.为预防传染病,对H5N8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耐药性病毒的大量出现,是药物对病毒进行了自然选择
【解答】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根据宿主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A正确。
B、从免疫的角度分析,进入人体的H5N8禽流感病毒属于抗原,B正确。
C、为预防传染病,对H5N8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C错误。
D、耐药性病毒的大量出现,是药物对病毒进行了自然选择。D正确。
故选:C。
2.2023年12月,成都李女士查出感染了“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该细菌能对多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可大量存活并繁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菌的营养方式与植物相同
B.该细菌与真菌一样都能利用孢子繁殖
C.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D.该细菌的大量存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该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而植物的营养方式是自养,A错误。
B、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B错误。
C、在使用抗生素以前,该菌就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变异,C错误。
D、适者生存,该细菌的大量存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3.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现用两种杀虫剂分别处理田块,Ⅱ号杀虫剂对甲、乙昆虫的毒性相同,Ⅰ号杀虫剂对乙昆虫的毒性比对甲昆虫的毒性更强。下列哪两个图能分别代表Ⅰ、Ⅱ号杀虫剂单独作用对害虫数量的影响(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昆虫甲常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所以甲营养级低,数目多;Ⅰ号杀虫剂对乙昆虫的毒性比对甲昆虫的毒性更强,乙昆虫对Ⅰ号杀虫剂敏感减弱了对甲的捕食,故答案为D。
考点:生态系统
4.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1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绝灭。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底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之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哪一观点相矛盾( )
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C.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D.生物的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
A
【分析】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仅仅是一种理论,它既非事实,也不是科学定律,因此是存在着缺陷的,如适者生存就是一种有争论的自然选择表述方式;进化论也无法解释生命最初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现的,生命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详解】
达尔文认为: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在自然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进行的十分缓慢,要经过许多亿年的自然选择,生物界才能进化到今天这样的丰富多彩,但如资料中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又与“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观点相矛盾。
故选A
5.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表: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_____现象,在生物学中,桦尺蛾的体色称为__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填字母)的结果。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 D.动物聪明的表现
(3)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 方法控制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4)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各种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但只有少数个体能存留下来,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进行着 ;在斗争中,具有 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5.变异 保护色 B 生物防治 生存斗争 有利变异
【分析】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
【详解】
(1)(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达尔文认为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是自然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