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教学设计表思政一体化优秀教学案例一、基本信息课题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单位 设计者姓名教材版本 统编版 章节 必修2综合探究二课时 1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一二、教学内容分析(含思政一体化切入点)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是对本单元乃至整个《经济与社会》的总结、提升。同时,涉及价值观、劳动观、就业观、消费观、金钱观等问题,同样需要升华。同时,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链接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六课“我”和“我们”,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八年级上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等。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经济生活的经历以及一学期的学习历练,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独立或合作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往往是感性的、零散的认识,所以经过综合探究,深化学生对经济问题及社会责任的认识,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了解本土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脱贫攻坚成就,增强四个自信,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剖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热点消费等问题,懂得尊重自然,遵循规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 法治意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企业、消费者等经济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创新、创业等经济活动、劳模、大国工匠等榜样,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公共参与素养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1.树立创新意识,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创业的方法及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致富观,就业观、职业平等观 2.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奉献精神;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正确对待契约精神 3.从生产与消费领域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因和方法 解决措施 针对综合探究是对全书的升华,针对新教材、新高考自主命题,针对认知源于生活,预先布置研学任务,针对本组任务,小组合作搜集、整理、研究资料,委派中心发言人上台汇报本组研究成果,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提问(目的是深化学生的认识以及知识的迁移)。教学方法和手段 1.落实习近平倡导的大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内涵式”与“外延式”结合法;议题式 2.恰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祖国、爱家乡教育;融入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科研课题研究及思辨能力培养六、教学环节和步骤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时间导入 新课 通过秒提问、秒思考、秒作答以下问题:1.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2.社会保障属于第几次分配?为什么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引入并升华到《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 秒提问 秒思考 秒作答 通过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坚持循序渐进、问题导向、环环相扣,自然过度到新课 2分钟讲授 新课 任务1:企业及经营者 你所熟知的齐齐哈尔本土著名的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有哪些?请各选一例对企业及企业经营者做简单介绍,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从企业和经营者两个角度) 你将来的职业规划是倾向于就业还是自主创业?为此你将做好哪些准备? 小组合作搜集、整理、研究资料,委派中心发言人上台汇报本组研究成果,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提问 1.将看似遥远的、抽象的理论知识贴近生活、贴近本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由彼及己,由远及近,以本土企业及企业家为榜样,为学生创业就业树立楷模,打好预防针 3.八年级上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做好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5分钟 6分钟任务2:劳模 你知道的齐齐哈尔的全国劳模有哪些?请以其中一例与同学们分享他的故事,并谈谈你的感受。 小组合作搜集、整理、研究资料,委派中心发言人上台汇报本组研究成果,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提问 1.让学生了解本土经济与文化,潜移默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爱祖国、爱家乡、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育(教师践行自己主持的市级重点科研课题《立德树人途径与策略研究》) 2.利用劳模刘伯鸣及其团队的案例,链接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六课“我”和“我们”,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等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做好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植入经典视频《拯救地球》。 教师直击灵魂设问,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人类,我们做得怎么样 1.承上启下,引出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 2.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3.链接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做好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5分钟任务3:生产与消费 结合生活,反思生活中不合理、不绿色的消费现象。 有人认为,保护生态环境会影响经济发展。你是否同意?理由是什么? 结合生活,就如何建设绿色学校提出你的建议(从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正反两方面阐述)。 小组合作搜集、整理、研究资料,委派中心发言人上台汇报本组研究成果,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提问 1.以试题形式(学考及高考形式)呈现,让学生从命题人角度理解答题方法,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链接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等,做好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6分钟任务4:消费 调查你身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设计一份合理的消费方案推荐给同学们。 小组合作搜集、整理、研究资料,委派中心发言人上台汇报本组研究成果,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提问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再升华到理论的能力,并从中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教师践行自己主持的省级科研课题《高中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教育研究》) 2.链接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等,做好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6分钟任务5:共同富裕 全体师生持续关注、合作探究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等社会问题。 小组合作搜集、整理、研究资料,委派中心发言人上台汇报本组研究成果,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提问 1.课堂时间有限,践行教育的连续性,同时不断深化学生追踪关注问题的认知,留待日后教学中不断挖掘 2.链接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六课“我”和“我们”,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八年级上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等,做好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分钟课堂 习题 设计 同任务3 1.践行人人平等原则,任务分配平等对待所有学生、所有小组,让每个小组都有学习任务 2.提升学生对试题及知识、生活、做人的认知 已在任务3的6分钟时间内完成板书 设计 让学生形成照相机记忆、抓牢主干、条理清晰、核心在心 1分钟作业 设计 1.请独立或小组合作,为你或你们将来的职业理想拟定一份学习规划。(如果是小组合作完成,要求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2.持续关注创业、就业、劳动、劳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消费、脱贫攻坚、共同富裕、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新闻动态,并做理论思考。 1.践行教育的连续性,同时不断深化学生追踪关注问题的认知,留待日后教学中不断挖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责任的认知与行动,提醒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教育 1分钟教师 特色 【高考链接】 1.引导学生关注高考 2.引领学生分析表格类问题解题思路 3分钟教师 特色 【相关时政】齐商总会的成立 【研学任务】 1.迅速抓取时政材料中的相关学科信息,提升自身学科敏感度及学科素养 2.持续关注国家、省、市的经济新闻、经济政策,并合作探究做学科分析 3.以“相关时政”为素材,自主编制1-2道选择题,要求配有详解 1.潜移默化融入爱祖国、爱家乡、学以致用教育 2.面向高考,转换角度提升成绩与认知 2分钟课堂小结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践行社会责任,促进国家与世界的发展,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学以致用,将知识活化到生活中,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激发高昂的精神状态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 链接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九年级上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等,同时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分钟教学 反思 教师层面: 1.提前布一周置探究任务,让学生有恰好的准备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应更多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生活紧密结合,并见缝插针,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是闪光点。 2.强化本土意识,挖掘本土资源,传播本土经济、文化,将践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 学生层面: 1.探究的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度,真正做到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 2.由于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学生发言、讨论,可能会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也可能由于时间不充裕,不能充分释放能量,所以可以再找合适时机,加以补充、升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