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 课件(共30张PPT)-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腊八节 课件(共30张PPT)-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目录
腊八节的来历
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的诗歌




腊八节的来历
第 章

腊八节的来历
腊八节的来历
上古的腊和蜡是指丰收后的冬季祭神祭祖活动。因为这种冬季祭祀活动多在十二月举行,所以便称十二月为腊月。
最初的蜡祭并无确定的日期。
腊八节的来历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腊八节的来历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节的传说
第 章

腊八节的传说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放弃苦行,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节传说-释迦牟尼
腊八节的传说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腊八节传说-秦始皇
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传说-岳飞
腊八节的传说
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腊八节传说-朱元璋
腊八节的习俗
第 章

腊八节的习俗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冰心
从宋代开始,我国便有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曾载有:“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寺院将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民众,民众认为喝了寺院的腊八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也把它叫做“佛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阖家团聚在一起食用,或者馈赠亲朋好友。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更是积德行善之举。
如今,北京人喝腊八粥之俗依旧,雍和宫、广化寺以及一些老字号商铺等仍会沿袭古时舍佛粥之俗。每年的腊八,雍和宫还会在宫内举办佛事活动,全体喇嘛诵读佛经,再将煮好的第一罐粥供于佛像前,然后开始惠民“舍佛粥”。只不过如今的“舍粥”已没有了救济穷人之意,而是提示人们不要忘本。在杭州各大寺庙,每年到了腊八节这一天,包括灵隐寺、永福寺、净慈寺等寺院,也都会免费施粥。
喝腊八粥
腊八节的习俗
中国各地腊八粥花样 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腊八粥花样
相思相念
功效:清心养神、健脾益肾功效,降血压,消除水肿
红豆
放下自在
功效:清凉解毒、利尿明目
绿豆
简单快乐
功效:健脾和胃,储热解毒
小米
红红火火
功效:补气养血,美容养颜
红枣
腊八粥寓意
百年好合
养阴清热,滋补凉血
百合
心灵纯洁
五谷之首,色泽白皙
大米
富贵高升
安神明目,滋补气血
桂圆
子孙满堂
清热降火、降血压、促进睡眠
莲子
腊八粥寓意
洗米:洗去烦恼
泡果:净化灵魂
拨皮:脱去虚伪
去核:摆脱噩运
腊八粥寓意
腊八粥寓意
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丰收;祷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民间则要祭祀天地、祖先、神灵,感恩这一年来的恩泽庇佑,并祈求来年继续施恩。
  
祭祀的供品,祈福
祭祀完后,邻里乡亲,亲戚朋友之间,有互相赠送腊八粥的习俗。你家送过来,我家送过去,送的人要客气地说是请对方尝尝自家的味道,受者很高兴地道谢。
赠送亲友,联络感情
旧时,大户人家往往会多多地熬制腊八粥,将腊八粥施舍给穷人、乞丐、孤寡者,在这寒冷的冬天,热腾腾的腊八粥既可果腹,亦可御寒,对穷人是一种享受。
舍粥,行善积德
腊八粥的食材丰富,五行俱全,对五脏具有补益作用,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食材五行俱全,强身健体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做法
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节,老北京除煮粥供佛、舍粥食粥等习俗外,宫廷王府的冰窑从腊八节这天起还要储存冰块。“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腊八时节已是冰封严寒之时,人们将皇城之内“三海”(南海、中海和北海)等湖泊内结的冰,运输至景山西门外的雪池冰窑等皇家冰窖里,待暑天时,供皇宫贵族们享用。
在民间也有吃“腊八冰”的民俗。吃腊八冰是在腊八的前一两天用陶瓷盆盛满冷开水,放在院中结成冰,待腊八这天早上磕出冰块全家分食。旧时的说法是“吃了腊八冰,来年一年不肚疼”,虽然无法判断其科学依据,但其蕴含了人们期盼身体健康的愿望。
腊八冰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蒜也称腊八醋,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做法极其简单,就是将紫皮蒜瓣泡在陶瓷罐内,倒满米醋密封好,等到除夕春节吃饺子及拌凉菜吃。这种醋酸中带辣,泡好的蒜色泽呈青绿色,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分外好看,吃在嘴里分外香脆。
腊八蒜
其实腊八节除了腊八粥,还有腊八蒜。
腊八节的习俗
晋北许多地方人们讲究在太阳出山之前吃腊八粥。学生家这天要给先生敬送腊八粥。
渭南、华县和陕南勉县、留坝一带则在腊八要将果树砍些裂口,糊上“腊八粥”,或者直接涂在果树上,据说可以使果树多挂些果子。
习俗一
习俗二
西府宝鸡、凤翔、陕南洋县一带,腊八这一天要用腊八粥喂牲口,认为这样可使牲口肥壮无病,保障农耕。
习俗三
腊八节的诗歌
第 章

腊八节的诗歌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腊日》
——唐·杜甫
腊八节的诗歌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八节的诗歌
腊八粥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