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学写传记-妙笔如何生花——初中应用文写作指导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三讲 学写传记-妙笔如何生花——初中应用文写作指导

资源简介

妙笔如何生花 应用文写作
第十三讲 学写传记
传记,是记述某人生平事迹的文章,属于记叙类文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写自己,即自述生平的,叫“自传”;一类是“我”写别人或者别人写“我”,即记述别人生平的,称“传”或“评传”。
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小传记述较简略,篇幅较短,因此,作者要把笔墨集中在传主的主要经历上,通过叙写一些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一些同学写小传,容易出现三大问题:
一是在主题方面,传主的个性特点不鲜明,看不出他(她)有别于大众的性格特点;
二是在选材上,要么不知写什么、无话可说;要么虚构材料、堆砌材料,导致篇幅拉得很长,重点也不突出;
三是在写法上,罗列人物经历,记流水账,缺少具体的事例介绍,不善于运用典型语言和重要行动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写好小传,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前做好素材搜集工作
写好小传,作者必须对传主的生平经历了如指掌,对传主的个性把握很准。也就是说,材料的搜集要围绕“传主的个性特征”和“人生经历”这两个方面,尽可能多地搜集素材。
在材料搜集上,要注意采访传主本人、传主身边对他(她)十分了解的人,比如父母、老师、多年的同学等,听取大家对他从出生到现在经历(逝者包括其一生)的介绍,对他个性特点的点评。
可以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比如他人写传主的通讯、报告文学、传记等文章,或者传主本人写的回忆录等。这些强调真实的文体,一般都是可靠可用的。
二、围绕人物个性选用真实材料
通过采访、阅读材料,写作前一定要把传主的人物个性提炼出来,用恰当的词语写下来;把人物的主要经历梳理出来,这是动笔构思写作的重要基础。
选材的一大原则,是必须围绕传主个性特点来选材、用材。也就是说,鼠用的,是能体现传主个性的材料。
而那些大众化、经历平常、不足以表现传主性格的材料,要大胆舍去。
选材的另一条原则,是必须确保真实:做到“丁是丁、卯是卯”,不虚构,不歪曲;不粉饰,不虚美;不受流俗侵扰,不为尊者忌讳。重要之处包括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人物言论、行动等都要言之有据,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如假包换”的。
不过,传记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写作者可以发挥一定的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例1 调皮是我的本性,鬼点子是我的拿手好戏。有一次,我去乡下外婆家,表兄妹们带我到河边,说要摸鱼虾,鱼虾没摸着,却玩起了打水仗。结果我浑身湿透了。妈妈看到我那副狼狈相就气不打一处来,动手就要打我,却被我抢先冲她胳肢窝里一阵“捣鼓”。妈妈“乐”不可支,手一缩,我就脚踩西瓜皮——溜之大吉。
例1紧扣“调皮”这个性格特点,选取打水仗、调皮地逃脱惩罚的事例,材料具有典型意义,真实可信。
三、恰当安排文章结构
小传的格式涉及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标题简洁明了,常用标题是“某某小传”。
小传的正文大多包含三部分:
开头部分,大多是介绍传主的基本情况,如姓名、籍贯、出生年月或年龄等,有时也可介绍学历、职称及家庭出身等。
主体部分,是叙述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的,多以时间为顺序,或按事迹性质分类介绍,要侧重于记叙传主的主要活动和成绩。
结尾是小结,可以写一写对传主的评价。
其中,文章的主体部分篇幅长、内容多,在全文中占比高,一定要注意按照线索写,确保清楚明晰、一目了然。
例如人物是学生,就可按幼年、小学、初中的顺序依次写来。
例2 我的小姑姑1994年出生,在家里最小。姑姑小时候……
小姑姑小学和初中学习成绩很一般,初中毕业后在武安职教中心上了三年的幼师专业……
我的爸爸妈妈平时忙于工作,三年前小姑来我家照顾我……
姑姑明天就要出嫁了。在姑姑大喜的日子里,我是那样的难舍。感谢姑姑对我付出,我会永远怀念你的。
例2以时间为线索,从姑姑小时候写起,记叙到姑姑与作者分别的时刻,清晰明了地记叙了姑姑的主要经历。
四、表达技巧要有讲究
一.注意处理好详略。对人物的主要经历、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等方面,要重点写,记叙清楚。除此之外,其他方面不必面面俱到,而对姓名、籍贯、家庭等方面的材料,要一笔带过。
二.要控制议论。人物小传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有时也可以适当的插入议论。但,主观色彩过强的大段评论是写作大忌。
三.力争客观表达。记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显示出作者对人物思想品格、是非功过的态度和评价,但总体方向是,要努力保持全面、客观、公正。
四.语言要准确。传记语言要求准确、简练,且要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例3 自幼挑食,无肉不欢,犹喜甜食,以至如今蛀牙累累。略通书画,不过有暇时陶冶情操之用。素喜手谈,奈何于此道无甚天资,每每不得要领。偶有获胜,即沾沾自喜不已。
例3言简意赅,三言两语即概括自己的特点和主要喜好、做法,其中“手谈”是古代常用词,下棋的意思。文章表达文气,值得品味。
自我介绍
【作文题目】
从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个少年学生,你已经有了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写一段自我介绍,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也说说自己对未来的想法。300字左右。
【微提示】
1.系统地进行自我介绍,要不要事先进行采访?需要!可以请父母和其他家人谈谈你小时候的事儿,谈谈对你个性的评价。
2.自己写自己,对材料的真实性要求要更高。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且,你注意回顾当初的实情和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确保材料真实。
3. 要根据要着重表现“我”的个性特点,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不要面面俱到,防止“蜻蜓点水”。
【佳作展评】
一鸣小传
我,乙酉年在义乌孵出的一只小鸡,因为我姓张,望子成龙的父母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一鸣惊人,所以叫我张一鸣。
我最爱的运动是轮滑,无论寒暑,每天都要在楼下小区练习一两个小时。盛夏的中午,我滑着轮滑,汗水浸湿了衣服,邻居的奶奶在阴凉处扇着扇子,直劝我“天热要防中暑,休息一下”,我毫不在意,只是用微笑和挥手表示感谢,脚下则不断变换姿势,继续享受风中滑动的“丝滑感受”。
我也爱读书,尤其喜欢挑灯夜读。记得老妈给我买了一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我一拿到手,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直看到吃晚饭了,在老妈的催逼下才不舍地放下爱书。吃饭时也只是敷衍地扒了两口,又溜下饭桌,忙着跟福尔摩斯与华生一起“探案”去了……你说我是不是一个小书痴?
这就是我,一个小个子的男生,我有我的坚持和爱好——轮滑和阅读,而且一旦爱上,就深爱,就执着。
这就是我,虽叫“一鸣”,但我清楚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一鸣惊人”,唯有不断积累,厚积薄发,才能成功。
【简评】
小作者抓住自己姓名的由来,有趣地解释了“一鸣”的含义,并在开头结尾强化“一鸣”的运用,表情达意,恰到好处。
文章值得学习的,是作者对重点兴趣、重点爱好的分段陈述,很有可读性。其中对扇扇子、扒饭等细节的描述,增添了形象感。
“家人小传”写作范例与展评
【作文题目】
你和家人朝夕相处,但你知道他们的生日、爱好和经历吗?请为你的一位家人写一篇小传。不少于500字。
【微提示】
1.因为是初次涉足写小传,在确定写作对象上,建议首选自己最熟悉、感情最深的那一位,或者从人生阅历丰富、可写素材更多的爷爷辈中选一位。
2.学会通过比较概括人物个性特征,比如,写爸爸小传,可以比较他和叔叔、舅舅、妈妈等人说话办事、为人处世的不同,提炼出他的性格特点。
3.要有明确的主题,不应该是纯客观的生平记录或“流水账”式的叙述,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真实地反应传主的一生经历和个性,表达一定的思想或给人启发。
【佳作展评】
外公小传
外公,姓傅,名国涛。今年67岁,现生活于衢州。外公有五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二。他个子较高,身子健壮,还有一个啤酒肚。古铜色的脸上刻着道道皱纹,两只手上布满了老茧。就是这样一位胖老头儿,既有很多中国人拥有的美德,也有自己的独特性格。
外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生中的主要职业是当木匠。他文化层次不高,迫于生计,小学毕业不久就出去打工了。十四岁的时候,他到溪龙去修水库,做了整整五年,当时的月工资只有两毛钱。虽然我不能真正体会到外公当时的苦,却能感受到一个少年趋于生活的窘迫而无法读书,还要苦苦做工来养活一家人的那种遗憾,那种心酸。谈起这段往事,外公常常说:“人要吃饭,赚钱不容易。能够早点养活自己,也是很好的。”
外公快20岁时,开始跟他的父亲学做木匠。这一学又是三四年,坚持了几年的学艺,正式出师了。开始接了许多生意,他把每一件家具、没有个墙上装饰,都用心做好,得到大家交口称赞。方圆十几里,谁家造房子、装修,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进入二十一世纪,农村人大量外迁,打家具市场渐渐萎缩,特别是外婆生病了,快六十岁的外公不得不停下木匠工作,在老家改种田。
闲暇之余,渐入晚年的他还培养了一个爱好——画画。外公用铅笔不停地记录着每天的生活。“停在树上的麻雀变为停歇在电线上的,矮小的树苗变为能提供阴凉的大树。”他常坐在自己做的小板凳上,捧着微微泛黄的一些纸,铅笔在纸上摩挲,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外公年近七旬,但依然爱憎分明、热心快肠。和路过的村里人聊天,一聊到社会上坏人恶事,会气得大骂;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功臣们,他经常竖起大拇指夸奖。有人找他帮忙,他会毫不含糊,爽快地说:“行,没问题。”
外公几十年不变的还有一点:节俭。他常说,“吃饱穿暖就行了,穷讲究个啥?”打小起,我从没见过他给自己买很贵的东西,也不允许家人在他身上“浪费”钱。脚上穿的,永远是布鞋;穿的衣服,常常是粗布大缯。全身上上下下的“行头”,加起来不过百十来块钱;吃的饭菜,多是粗茶淡饭。勤俭就这样伴随着他的一生。
如今,外公在村里安享晚年,也安享着人们送给他“吃苦耐劳”“热心快肠”“节俭勤劳”等美誉。作为他的外孙,我为平凡而伟大的外公而感到自豪。
【写作点评】
一是说说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很多同学写小传,常常写成了记人的作文。本文称作是比较规范的小传,取决于作者对传主即外公比较全面的介绍,包括姓名、年龄等基本情况(这些如果不写,不利于读者对传主的了解),包括一生的经历,包括个性等等。
二是说说本文结构安排的巧妙——文章主体部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事迹性质两种方式形成架构。难度最大的做法,是将二者结合,即,写少年经历重点表现“性格一”,写青年经历重点表现“性格二”……余下的,依次类推。本文就属于这样安排结构,时间轴和性格轴合二为一,分类很清晰,传主性格鲜明。
三是说说点缀人物描写。小传中,人物描写不能多——既是因为篇幅短很受限,也是因为文体特点决定不宜展开描写。本文中穿插一些描写,如外貌描写“一个啤酒肚”,憨态可掬,特点突出;动作描写“坐在自己做的小板凳上,捧着微微泛黄的一些纸”,安详自若,神态自然。
特别是本文中的语言描写,很及时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认识,是主导人物行动的人生观的体现。
——小传要求把传主走过的生活道路系统而有重点地介绍出来,结合本文,你觉得这个“重点”是指什么?
——小传以概括叙述为主,语言要求简明扼要,你认为本文哪些语句较好地体现了这个要求?
——作者很重视选用典型材料,处理好详略问题。你不妨猜一猜,作者“狠心”地割舍了关于外公的哪些方面的材料?为什么舍弃不用?
…………
一篇文章写一生,写好文章动人心。多读好文章,掌握好方法,你也能写出精彩的小传来的。
满分理由
在本文中,小作者为自己的爷爷作传,不仅介绍了爷爷的出生家庭背景、学习经历和职业等,更是抓住爷爷坚持学习、喜爱诗词这两个方面,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爱学习、有学识的老人形象。小作者朴实而细腻的文字里,满满都是对爷爷的钦佩。全文叙事清晰,中心突出,抒情真挚而自然。
我的爷爷
住我们小区的人都知道院里有个大嗓门的老人,那就是喜欢“高谈阔论”的“老毕”——我的爷爷毕有年。
我的爷爷于1947年出生在北京大兴的一个贫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爷爷一边上学,一边还要帮着家里做农活。为了开阔眼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爷爷经常跑到村大队部,借阅仅有的报纸和图书,了解外面的世界。通过自学,爷爷比其他的同龄人懂得都多。
凭着这股韧劲,爷爷成为村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也是村里第一个代课老师。听爷爷说,那时候家家都以种地为生,农忙时学校要放麦收假。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业,爷爷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给孩子们补课。坐着爷爷亲手做的小木凳,满头大汗、连裤脚还没来得及放下的学生们,瞪大了眼睛,听爷爷讲成语典故,讲诗词歌赋……
爷爷喜爱诗词。小时候爷爷接我放学,走在路上,爷爷就教我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背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为我讲岳飞的《满江红》……那时候的我只是听个热闹,但现在,我同爷爷一样深深地爱上了古诗词。
学历并不等于学识,爷爷虽是高中毕业却能出口成诗。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他看到小区有一簇生意盎然的迎春花,便随口赋得一首《咏迎春花》:“攀墙百米似长龙,风摇瓣落洒金晶。莫道迎春花期短,领艳冲寒是英雄,”诗以花喻人,赞美舍小家为大家的逆行者们;《满江红·庚子战“疫”》一词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全民抗击疫情的决心:“春风吹绿东湖水,荡舟惊鹭。江南美,丽日中天,繁花争秀。暖帐馨帷毒暗侵,绿道红楼瘟疫驻。新病毒,胆敢搅环宇,神州怒。党号召,军民奋。觅毒源,阻疫路。伸援手,八方同胞相助。白衣天使救垂危,舍生忘死丰碑树。待来日,疫灭净乾坤,举杯祝。”
得益于他的文采,爷爷曾多次受到电视台采访。每当他讲起这段“高光时刻”,脸上总是浮现出一抹骄傲的神采!
年过古稀,仍一如当年那个站在教室里的小伙,用自己的能量影响着身边的人,我尊敬您,爱戴您!我的爷爷!
名师点评
①描写细腻,语言生动。如描写学生们农忙时晚上听爷爷讲课,“满头大汗、连裤脚还没来得及放下”“瞪大了眼睛”,生动传神;结尾处还引用爷爷为抗疫作的诗词,为文章增色不少。
②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先以“老毕”这一外号引出人物,叙写了爷爷少年、成年、老年这三个阶段的典型事例,结尾抒发自己对爷爷的尊敬和爱戴之情,首尾呼应,逻辑清晰。
思维导图
“同学小传”写作范例与展评
【作文题目】
用欣赏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选择一位,深入交流,为他写一篇小传。不少于500字。
【微提示】
1.我们了解同学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一面,但对他以前的成长道路、在家庭的表现等,需要通过深入交流、问询其家长等途径来了解。要与同学敞开心扉地交谈,努力得到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注意:涉及对方隐私的问题,必须先要征得其本人同意,才可以写进去、发表给别人看。
2. 一般的写人记叙文,可以写人物的全貌,也可以截取生活的某一片段去刻画人物。“嫩黄瓜作文”认为,小传有别于一般的写人记叙文,必须写出一个人经历的全貌,重点写好几个方面的典型事件(可以适当写传主的言行),但又不能写成曲折细致的小故事。
3.语言表达不能流于直白,要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细节,增添一些文学色彩。
【佳作展评】
学霸雨佳同学小传
马雨佳,男,2005年生于湖北枣阳,读初二,我同班同学。他在我班可是神一样的存在,不管大考小考,大都稳居年级前三,妥妥一个“马学霸”。【简要介绍传主的出生、就读年级,以及和“我”的关系,说明其学习成绩好,给读者初步印象。】
马雨佳出生在春天,当时天降小雨,其母便想到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一妙句,于是赐名“雨佳”。据他讲,他颇不喜欢这个名字,觉得太柔了,缺乏阳刚之气。【结合姓名来由,表达传主的个人喜好:重视阳刚之气,
完全符合少男的心理特点。】
马雨佳出生在书香之家,其父母都是老师,其爷爷曾是小学校长,已退休。可能是基因好、也或许是接受家庭教育比他人更早吧,他从小就特别聪明,他两三岁时,有位叔叔考他:“雨佳,80分钟是几个小时呀?”他即刻回答:“一小时二十分钟。”惊得那位叔叔一愣一愣的,连连夸奖“这孩子真是神童呀”!【可能是”指出了他打小聪明的原因。考”“即刻”等词语十分准确。】
他爸爸妈妈忙,小时候由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爱和一帮朋友打麻将,他就是在麻将桌边长大的。耳濡目染,他的功力也日渐见长。有时,老人们逗他:“雨佳,帮爷爷看看,该打哪张牌呀?”他也不谦虚,上去指点一二,往往还能和牌,你说神不神?
上小学时,他成绩就特别好,尤其是数学,思维严密,计算准确无误。数学老师改作业,总是先把他的拿出来当标准答案,由此“马学霸”又获一雅号:“马标准”。【孩子可以把麻将当玩具,但不是参与赌博。本段所写,其实是大人们逗趣他,表现他聪明。同样是写成绩好,传主的数学成绩突出,“马标准”的雅号也就应运而生。】
上小学五年级时,他母亲由乡镇中学调到了襄阳市城区,他便随母亲到襄阳市第四十二中学读书,
并报了一个兴趣班,跟着老师学习二胡。学了两年,那曲子就拉得像模像样了,如今我们开联欢会,他还会献上一曲。
【三言两语,交代了传主随家庭迁移读书的经历,很清楚。】
上了初中,我有幸成了他的同学。他性格宽厚,待人诚恳,从没见他和哪个同学红过脸。他思维敏捷,成绩优异,可却没有一丁点优越感,大家都觉得他很亲近。身为班干部,他管理有方,深得老师喜爱。由于各项表现突出,他初一时被评为襄阳市三好学生。【这一段是作者对传主其他方面性格的概要式说明,采用了《观点+一两句话事例”的写法。】
其实咱们的“马学霸”也有烦恼,就是周末想多玩会儿游戏可总是受大人的“管制”,时不时地他会跟我抱怨几句。而我,却因了他的抱怨和他更亲近了,毕竟有同感嘛!【写“烦恼”作为结尾,属于补充式交代,很真实,有个性。】
【总评】
写小传,一般应该对传主的基本情况进行交代。本文介绍传主名字的由来和含义,写清楚传主的出生日期、出生地等基本信息,有助于读者了解传主的基础信息,读后,获得对传主的立体性印象。
本文抓住传主成绩优异、聪明能干、性格宽厚等方面的特点,重点写他的聪明。开篇就用“不管大考小考,他大都稳居年级前三”来总说他聪明,接着又写他小时候换算时间、玩麻将等,上小学时又用“马标准”这一雅号来佐证,上初中则用被评为“襄阳市三好学生”来佐证。文章做到用传主性格统领材料,用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推荐理由
在本文中小作者从自己同桌的外貌入手,给大家介绍了自己同桌“傻国女王”绰号的由来,然后通过几个典型事例的叙写,体现了同桌“H”不同的性格特点,全文构思巧妙,富有新意。风格活发轻快,在读故事的同时,也让人放松身心。
满分作文
我身边的“女王”
“H”是我的同桌。她总是喜欢戴着帽子和口罩,只留下眉毛和眼睛暴露在外,原以为这是一种酷毙的“精英装扮”,却没想到她的眼睛露出的不是冷酷,而是一种呆滞的感觉,看了总有些引人发笑,她也因此称自己为“傻国女王”。当然,当她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照片时,就会秒变“星星眼”,这哪里是什么“女王”,分明是“小迷妹”。
“女王”虽称自己为“傻国女王”,但在学中却一点也不傻,她平常酷爱写作,并且写得很不错。有一次晚自习,“女王”神秘兮兮地在一沓粉红色信纸上写着些什么,过了一会儿,“女王”将信纸递给我,小声对我说:“你看看这个能不能拿去投稿。”我接过信纸,泛泛地浏览了一遍,是两篇作文,一篇是写她爸爸的,另一篇是写她外公的,文章的内容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只知道当时我并没有完全看懂她的文章,而用我们语文老师的话说,“H’的写作水平已经和你们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了。”
女王”除了平时爱写作之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吃零食,每天都可以看见她提着一袋子零食进教室。一到下课,她的嘴总会被零食填满,一会儿吃几个旺仔小馒头,一会儿啃一口面包,一会儿还会递给周围的同学们几块饼干一起分享。她更像是一只松鼠,总会在书包里“藏”一些食物,有时把自己和旁边同学的零食吃完之后,她就会把自己的书包放到腿上,然后把脑袋伸到包里,希望能在什么角落里找到一两个“漏网之鱼”。
贪吃可不是什么好习惯,就在前几天,“女王”似乎把肚子给吃坏了,一下午都在捂着肚子上课,但她却说自己能坚持到放学。我看她很难受,就找老师反映了情况,最后老师联系了她的家长,把她提前接回了家。而第二天,“女王”还是照常来上学,而且又带来了一袋子零食,看来肚子疼还是
没有把她“劝退”呀。
“女王”虽自称“傻国人”却聪明伶俐,虽贪吃却不惧病痛,大大咧咧,率真可爱。这就是我身边的“女王”。
名师点评
①选材典型,内容真实。文章选取了自己的同桌“H”作为小传的主人公,选择了她写作文、吃零食、生病三件典型事例,刻画出了同桌呆萌可爱、聪明伶俐、贪吃零食的形象特点,内容真实自然,富有校园气息。
②语言幽默,生动有趣。文章一开头对“女王”同桌的介绍便生动有趣,给全文奠定了轻松幽默的行文基调,后文更是将同桌形容为“小松鼠”,将其爱吃零食的样子刻画得栩栩如生。整篇文章读来富有趣味。
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