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花灯介绍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非遗】花灯介绍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巧手“塑”花灯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花 灯 介 绍
点亮传承灯火,一段技艺
一抹情怀,一种文化血脉
中华传统文化花灯介绍
目录
CONTENTS
中华传统文化花灯介绍
巧手“塑”花灯,非遗共传承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历史溯源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文化渊源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花灯种类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制作工艺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各地花灯
中华传统文化花灯介绍

历史溯源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历史溯源
花灯,又名"彩灯”“灯笼”。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是汉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宝。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阳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历史
溯源
历史溯源
历史
溯源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灯节。每到这时,各式花灯高悬街头五彩缤纷。胜芳花灯多以亭台禽鱼虫花卉的题材制做。以染色纸缀以各色华丽细条制成,鲜艳夺目。
历史
溯源
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中国历代花灯的制作讲究,品种多。
中华传统文化花灯介绍

文化渊源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历史传说
隋朝炀帝时,元宵节期间赏灯活动热闹非凡,夜夜笙歌,通宵达旦,张灯逐渐发展为元宵节的重要活动。唐朝治世因社会升平,经济富庶,花灯更是大放异彩,盛极一时,活动规模相当浩大,观灯人潮万头攒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
玄宗时亦延续西汉弛禁制度,京师长安更在元宵节前后三夜取消宵禁,扩大实施“放夜”,方便人民赏灯,唐以后花灯便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志。两宋时期国势虽然积弱,此项文化因得到皇室的大力倡行而益加发扬光大,使宋朝成为花灯发展的另一重要历史阶段。
历史传说
历史传说
明清两朝赏灯热潮未减,坊间更出现灯市,贩售各种花灯,式样繁多,争相竞秀。中国人元宵节迎花灯的习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种类繁多,灯式不一,各有流行。台湾花灯,俗称“鼓仔灯”,因早期制作时多形似锣鼓而得名,流行的种类有走马灯、骰子灯、圆灯、关刀灯等。由于闽南语“灯”与“丁”同音,故一般将提灯、闹灯视为人丁旺盛的佳兆。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
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中华传统文化花灯介绍

花灯种类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花灯种类
花灯种类
中国花灯是多种技法、多种工艺、多种装饰技巧、多种材料制作的综合艺术,花灯种类繁多,有龙灯、宫灯、纱灯、花篮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等,形状有圆形、正方形、圆柱形、多角形等。
龙灯,亦称“舞龙”,是中国民间灯饰和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的很多地方。龙灯前有龙首,身体中间节数不等,但一般为单数,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撑举。每节内燃蜡烛的就称为“龙灯”,不燃蜡烛的称为“布龙”。舞时,由一人持彩珠戏龙,龙头随珠转动,其他许多人各举一节相随,上下掀动,左右翻舞,并以锣鼓相配合,甚为壮观。
花灯种类
宫灯,是中国驰名世界的特种手工花灯艺品。宫灯因多为皇宫和官府制作和使用,故有此名。现存最早的宫灯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宫灯。
宫灯的制作十分复杂,主要用雕木、雕竹、镂铜作骨架,然后镶上纱绢、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绘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各种吉祥喜庆的题材。上品宫灯还嵌有翠玉或白玉。
宫灯的造型十分丰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圆珠、花篮、方胜、双鱼、葫芦、盘长、艾叶、眼镜、套环等许多品种,尤以六方宫灯为代表。
1915年,北京宫灯首次被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荣获金奖,受到国际好评。其后,宫灯逐渐向实用方向发展,出现各种吊灯、壁灯、台灯和戳灯等。中国的宫灯制作以北京最为著名。
花灯种类
花灯种类
走马灯
是花灯艺术中一类独特的观赏灯种,其声誉传遍海内外,以广东走马灯为最佳。
中华传统文化花灯介绍

制作工艺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制作工艺
制作工艺
元宵一到,灯笼走俏。若有闲暇,自己动手做灯笼也是不错的主意。做不了街面上卖的那些“大块头”,找不到什么钢丝、钢板这样的材料,那就利用竹条、宣纸、笔墨做一个简简单单的纸灯笼吧。手制纸灯笼的材料和工序都十分简单,既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式样图案,又能使节日平添许多乐趣。
第一步,制作骨架。纸灯笼比较简单的形状是立方体或圆柱体,最好选用可以弯曲的竹枝或竹皮搭成框架,衔接的地方用细线绑紧。如果不好找,细长条状的硬纸板和烧烤用的竹签也可以,结实程度和柔韧性会有所欠缺,但摆在室内也是很不错的装潢。
选材
1、将竹子放在蒸气室内(或加热半小时),然后取出,置阴凉处晾干,但不得过分干燥,也不能放在强光下暴晒。
2、刨皮裁度:刨去粗糙的表皮,裁取竹条所需的长度,以灯笼大小而定。
扎骨架
以交叉方式编织完成灯架,灯架中间,扎数圈竹圈于灯壁上。
制作工艺
在文房四宝店买几张白色、红色的普通宣纸或者洒金宣纸,裁成符合灯笼骨架的长宽,就可以自行设计图案了。书法、绘画、剪纸,都可以在小小的灯笼上一展风采。糊好后,还可以用窄条的仿绫纸上下镶边,看起来更为雅致,很像古式的宫灯。如果不太擅长书画,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供参考。用一张薄纸在字帖上描下想要的字样,再将这张薄纸和深红色宣纸重叠在一起,用单刃刀片将字迹挖掉。拿掉薄纸,红宣纸上就出现了镂空的字迹。用白色宣纸做灯身,红宣纸糊在里面,烛光或灯光从镂空处映射出来,效果相当漂亮。
制作灯身
如果放在室内,只需要在灯笼里点一根普通蜡烛;如果想提着出去,最好用灯泡和电池做一个简单电路。也许看起来有一点点粗糙,但在元宵佳节里点上一盏自己的花灯,恩~别具风味!
制作光源
制作工艺
裱糊
先将稀释的糨糊,均匀的平刷在骨架表面,再裱糊棉纱布,即将剪好的纱布轻附在灯架上,再用刷子沾糨糊刷平,最后再粘贴二层做灯笼用的单光纸(如没有单光纸,细棉纸亦可。)注意,刷平糨糊的刷子必须干净,裱糊的纸也必须糊得没有接缝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
晾干
将灯笼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彩绘
1、彩绘或剪贴:以个人所需图案彩绘或剪贴,如人物、八仙、花鸟、仕女等。
2、书写文字:彩绘后,依情况来决定是否书写文字。等文字、图案完全干后,灯笼就大功告成。
中华传统文化花灯介绍

各地花灯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自贡花灯
自贡花灯
彩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自贡彩灯有800多年历史,有“天下第一灯”的美誉。中华彩灯大世界,全年常态化开园,独一无二、永不落幕。2020年亮灯以来,先后推出“百年辉煌”、“生命之树”、“精卫女神”“千灯之塔”等大型灯组,连续两年荣登央视元宵晚会分会场,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彩灯是自贡的一张名片。彩灯是民间举行灯会活动的重要组成元素
,传统的灯会都是过年的时候将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彩灯集中在一起展览,构成灯的世界,给人以强烈的视角冲击。传统的灯会一般是从大年三十天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正月十五闹元宵,这天晚上,自贡彩灯公园人山人海,除了彩灯,还有猜灯谜语,耍龙灯表演。近年来,自贡灯会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张闪亮名片。胡氏花灯,就是自贡彩灯大家庭中的一员。
自贡花灯
自贡花灯
自贡花灯
胡德芳对传统工艺灯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进,把扎染艺术、剪纸艺术、生肖文化等融入灯品,推出了一系列创意十足的花灯,由此胡氏花灯挂进了大街小巷、千家万户。
2023年1月15日,北京世园公园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的170组自贡花灯将正式点亮,长达3000米的游览路线将让市民身临其境感受到拥有近千年历史的自贡花灯的魅力。
自贡彩灯以节会灯品、城市景观亮化、美陈展陈、文创产品等形态呈现。灯会活动中,通过老带新、师带徒口授身传,四川轻化工大学彩灯学院、自贡职业技术学校彩灯专业大、中专学历教育,中国彩灯博物馆、行业商协会等公益讲座,传承传习其美术设计、造型、模具、电焊、机械、材料、裱糊、装饰等专业技能,以节会展览、博物馆交流和研学等,传播特色文化。
彩灯,是自贡文旅资源最具代表性的IP之一。2022年10月,“‘多业态+彩灯’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和“构建‘一机制+两平台’为文化贸易企业保驾护航”两案例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二批创新实践案例。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自贡着力用好用活这块“金字招牌”,利用特色文旅优势,为城市转型升级赋能。
兴宁花灯
兴宁花灯最大特点是六格外形结构以圆形为主,兴宁花灯与北京六方宫灯属同一品类。据资料记载,兴宁的“赏灯”民俗已有600多年历史。兴宁置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
唐宋以来,尤其明代以来,北来南迁的汉民支系,在兴宁落居成为主流人群的客家人,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迁徙途中江浙地区观灯“闹元宵”的民俗活动传承下来,并加以发展,演变为省内和闽赣等地客属人家特有的赏灯节日活动。兴宁花灯起于元代,盛行于
明、清、民国,历经600多年,世代相传,成为当地最有特色的民俗文化。2012年,兴宁市获评“中国花灯之乡”。兴宁花灯的制作十分复杂,须经过选料裁料、扎灯架、剪刻绘制图案、糊裱四道工序。据吴氏花灯的传承人吴镜彬介绍,所用竹料为两龄的垊竹或毛竹,纸张则一般选用红、白、金、黄、绿色纸。
做灯师傅会根据客人订制花灯的大小尺寸进行裁料,其后要经过火熏、扎架、糊纸等步骤。传统的兴宁花灯为六格圆形灯,上下结构,中间分上、中、下共五层,分别用手工绘制“恭贺新禧”、“状元及第”、“仙君送子”、“全家福满朝贵”、“子孙满堂”、“弦箫鼓乐”等图案的贴纸裱糊在灯的表面。
芷溪花灯
芷溪
花灯
闽西,有着独特的风土民情。连城的芷溪闹花灯,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芷溪闹花灯,有着近300年的历史。早在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芷溪人杨燕山任官于苏州,夫人吴二姑系苏州人氏,酷爱苏州的花灯和锣鼓,于是把花灯、锣鼓从苏州传入芷溪。花灯大多由99盏小花灯组成,有的106盏。每一盏灯内装琉璃杯,点的是纯清的花生油或茶油,无烟明亮,浑身晶莹剔透,熠熠生辉。宝盖顶上有一红线系在一根弓形竹竿上,供擎灯人握住。每座花灯添油后近15公斤。由于是"纸包火",故擎灯人擎灯时总是小心翼翼的。他们都经过严格的训练,至少得"步伐稳""灯不晃"才行
芷溪
花灯
闹花灯时,鼓乐队在前头,随后就是光彩夺目的花灯了。灯由一人高擎着,周围有许多人像群星拱月一样护卫着。远看花灯,像一簇聚集起来的夜明珠,明晃晃,亮晶晶,五光十色。近观花灯,每一座都由成百盏小灯组成。花灯分上下两部分。部称为宝盖,轴心有两层走马灯,左右相反旋转;四周是各式各样的灯,又分为三层:上层是牡丹花蕾灯,5盏;中层是凤蛮灯,6盏;下层是整鱼灯,6盏。这些花灯造型精巧美观,整头羽末,往往缀有成串五颜六色的细珠,煞是好看。下部是花灯主体,轴心是宝伞花壶灯,四周12串,分内外两层:内层是六角宫灯,或是牡丹灯,花钵灯;外层是花篮灯。芷溪每年农历正月十一闹花灯,花灯少则十几座,多则几十座,甚至100多座。要是站在高处远远看去,那花灯首尾相接,明烛夜空,灿烂辉煌,蔚为壮观。
重庆秀山花灯
秀山花灯是中国西南地区花灯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教、民俗、歌舞、杂技、纸扎艺术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现象和民间表演艺术。
秀山花灯表演每年从正月初二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十六以后叫"厚脸灯"。秀山花灯的传统表演,场地不限,院坝、堂屋、街头巷尾,只要有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平地即可。由于各地花灯班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表演内容的需要,也有需要特殊场地的。如表演"高台花灯",就需要传统老式的木方桌二至三张,表演的二人在几张桌子重叠高度的桌面上进行花灯二人转表演。花灯小戏,需要"搭台子",简易布景,一般是在坝子的土台上表演,或者在吊脚楼上表演。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秀山花灯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
秀山花灯起源
重庆秀山花灯
表演程序
演出主要包括:设灯堂、启灯(请灯)、跳灯、辞灯。
在花灯中,设灯堂是带有浓厚传统仪式的表演活动。花灯班在出灯前,都要设灯堂,供奉"金花小姐"、"银花二娘"神位,由灯师傅点燃香烛、烧纸钱敬奉花灯神,祈求、保佑跳灯人诸事顺利,平安吉祥。祭拜仪式后,就在灯堂又唱又跳。由灯师傅先领唱《安位》、《唱位》、《开光》,其后,齐唱《起灯调》,并将要演出的曲调唱一遍。请灯仪式结束后,花灯班就可外出跳花灯了。
跳灯,是花灯的主要演出活动。花灯班都是在接灯人家的堂屋、院坝跳。先唱《观灯调》、《祝贺调》,临走时唱《谢主调》。
辞灯,到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花灯班就在河边坝子举行辞灯仪式,祭拜神灵,演唱《送灯调》,由掌调灯师傅领唱一遍春节期间所有演唱的花灯曲调(称收调)。然后焚烧花灯及神位,并将跳灯人的衣服从火上抛过,祈求跳灯人一年平安。
重庆秀山花灯
花灯二人转这是秀山、酉阳花灯的主要表演形式。从表演中幺妹子和赖花子的地位看,它不同于全国其他地方流行的"二人转",而是具有地地道道二人跳"门斗转"的特点;是对"跳团团"的继承,是男的围着女的转、丑的围着美的转、矮的围着高的转。女的、美的、高的在中心地位,以"双脚并立回正身",保留着明显的原始女性崇拜的特点。
双花灯即由二男二女(二丑二旦)同时歌舞演唱。主要用来表现热闹、喜庆等较大场面,如《双采茶》、《大闹红灯》、《闹华堂》等,就是用双花灯形式来表演的。有的地方在表演中加入了"花子打岔"、"翻厂子"等表演和民间杂技艺术,从而增添了热烈氛围和乐趣。
花灯群舞是从"花灯二人转"发展而形成。是近30多年来专业文艺工作者辛勤研究探索的结晶,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表演形式,也是与新时代衔接得最密切的一种表演艺术。其表演形式是由二女二男、四女四男、多女多男来进行表演的较大型的花灯歌舞,演出要有专业舞台。
重庆秀山花灯
秀山、酉阳民间传统的花灯戏,又称"单边戏",也称"花灯歌舞戏"、"花灯小戏"。一般无布景,演员装扮也简单,情节简单,演出时间短。有生、旦、丑三种角色,内容多以表现民间生活和神话传说剧目为主。
花灯戏
秀山花灯主要分布在兰桥、溶溪、峨溶一带,主要剧目有:《牧童看牛》、《看牛下棋》、《三媳敬寿》、《箍桶匠》、《小媳妇》、《盘花》、《表妹盘花》、《老伴盘花》、《三碗饭盘花》、《花子醉酒》、《徐氏教子》、《徐氏做媒》、《玉乐瓶》、《下南京》、《卖花记》、《五杯酒》、《三碗饭》、《三星送子》、《同年妹打彩》、《闹江州》、《陈姑赶潘》、《四季景》、《万花池》、《宝儿搂姐》、《裁缝偷布》、《刘胡子哥哥下棋》、《打渔救生》、《王大娘补缸》、《百花赠剑》、《安安送米》、《送报条》、《闹五更》《开财门》等30余折。这些小戏大多是反映人民群众劳动、爱情及百姓的日常生活,具有活泼轻松、风趣诙谐的特点,乡土气息浓郁,内容虽然单调粗浅,但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花灯剧目
安溪蓝田游灯龙
每年正月十五,安溪县蓝田乡后清村都要“游灯龙”。其俗源自元朝闽南一带的民间草台“蜈蚣戏”(已失传),集全村人力物力一起过节,成为民间化解矛盾的最好方式,增进邻里往来、和睦。游灯龙从当天晚上8时开始
01
村里准备好龙头和龙尾,村里的男女老少每人准备好一盏灯笼组成龙身,随着参加人数的增多,灯笼渐渐汇成了“灯龙”。全村只擎一条灯龙,灯龙越长,象征该村人丁越兴旺。活动通常要持续一个半小时,在走家串户之后,村民们将一起到村里空地临时搭起的戏台前看高甲戏。
02
晋江东石数宫灯
晋江东石数宫灯
晋江东石镇每年元宵节,凡新婚的青年,都须把新娘陪嫁的宫灯挂到始建于明朝的嘉应庙(又称九龙三公宫)里去。从正月十三晚开始持续三个夜晚,男女老少齐集庙里,欣赏五彩缤纷、争奇斗妍的宫灯,或猜灯谜,或听南曲清唱。赏灯时,人们数着这一年宫灯的对数,算一算当地增加了多少人口。
晋江东石数宫灯
闽南语“灯”、“丁”同音,东石男人大都常年出海在外,通过数宫灯,可使那些回家过春节的航海者了解家乡人丁情况。早年到台湾的东石人还把家乡这一习俗带到了台湾布袋嘴。台湾也有三公宫,每逢元宵节,当地居民也在宫内提挂宫灯。不仅如此,以前每年元宵节,台湾那边的乡亲都特地赶回“会灯”,通报该年在台湾的宫灯对数,并把家乡的数字带回去,以互报闽台两地子孙发展的情况。这一习俗一直保持到新中国成立。




巧手“塑”花灯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花 灯 介 绍
点亮传承灯火,一段技艺
一抹情怀,一种文化血脉
中华传统文化花灯介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