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读书分享/好书推荐/读书报告/读书分享交流会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 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读书之于心灵,犹如锻炼之于身体演讲:XXX日期:20XX忆读书·冰心学习目标积累作者相关内容;掌握文章的生字新词;积累文学作品。概括事例,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能结合句子说出读书的好处。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揭示的意义。检测预习Test preview01.精读课文Intensive Reading04.整体感知课文Overall perception of the text03.拓展延伸Extension05.作者介绍Author Introduction02.目录CONTENTS检测预习01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 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检测预习——注音倒不是斩黄巾英雄笸箩水浒传天罡地煞着力气愤填胸(义愤填膺)怒发冲冠勉勉强强惨惨戚戚烦琐朦朦胧胧无病而呻解县人堆砌检测预习悬念无聊修身消遣无病而呻人情世故风花雪月索然无味若有所失不能自已津津有味作者介绍02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 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作者介绍冰心: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作者介绍——作品集诗集《繁星》和《春水》被人 称为“春水体”。 ;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有散文集《再寄小读者》、小说集《超人》《往事》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 等。作者介绍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 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整体感知课文03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 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整体感知课文冰心在文中想告诉我们什么?(能否找出文中的原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整体感知课文冰心读过哪些书?觉得怎样?《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荡寇志》《精忠说岳》“古典诗词”《茶花女遗事》《红楼梦》《西游记》(多读书)整体感知课文作 者 朝 代 作 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荡寇志》《精忠说岳》《声声慢》《茶花女遗事》《红楼梦》《西游记》整体感知课文《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读《聊斋志异》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回忆读《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的往事。《茶花女遗事》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整体感知课文“忆”是行文的线索,冰心在文章当中回忆了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展开的?(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明确: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忆读书的;表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同时” (幼时) 、 “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少年时)。整体感知课文“读书好 ”——吗 精读课文04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 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精读课文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书上有哪些句子是说读书的好处呢 自己在文中勾画出记号精读课文读书可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有助于写作(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柳州风骨,长吉清才)读书有助于扩大知识面(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精读课文读书好获得美感增长知识提高修养有助写作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须充满真情实感而有质朴浅显。比如“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对下烦琐的《风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就“从脑中抹去”,对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就会“心动神移,不能自已”。精读课文挑选、比较的书才是好书精读课文忆读书第一部分(总说)第三部分—读好书第二部分—多读书、读书好(以时间为序)第四部分—概括全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拓展延伸05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 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拓展延伸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拓展延伸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拓展延伸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马克思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状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读书分享/好书推荐/读书报告/读书分享交流会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 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读书之于心灵,犹如锻炼之于身体演讲:XXX日期:20XX忆读书·冰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