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历史专题三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一)真题演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历史专题三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一)真题演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中国历史真题演练
专题三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一)
(民族危机、中国人民的抗争与近代化的探索)
考点1 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2023台州,19,1.5分)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毒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表现为(  )
①严重摧残人们体质    ②导致政治腐败
③削弱军队战斗力   ④中国赚取大量白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3丽水,13,1.5分)面对列强欺凌,无数中华儿女以浩然正气书写了气势磅礴的抗争史。下列属于近代以后中华儿女反抗列强的史实有 (  )
①戚继光奋战倭寇  ②郑成功鏖战荷军
③邓世昌激战黄海  ④聂士成力战天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台州,18,2分)《申报》自1872年4月创办,至1949年5月停刊,被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下列可能被《申报》作为新闻报道过的事件有(  )
①新中国成立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五四运动  ④香港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2022丽水,15,1.5分)“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据此对话推断,中外这两位外交官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  )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2020衢州,10,1.5分)如图所示,Y轴表示的是 (  )
A.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程
B.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D.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程度
6.(2021宁波,24,2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界碑”】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分)
考点2 洋务运动
7.(2023丽水,14,1.5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是指(  )
A.扶清灭洋  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8.(2022杭州,14,2分)某书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该书是(  )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革命军》  D.《狂人日记》
9.(2022绍兴,9,2分)史载:轮船招商局初期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国航运公司纷纷跌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洋务运动(  )
A.对外国资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
B.使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C.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0.(2021绍兴,8,2分)19世纪60年代初,曾国藩提出大购船炮的主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以为内可“平乱”,外可御侮。下列人物的活动体现了这一宗旨的是(  )
A.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
C.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
D.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
11.(2021温州,17,2分)据统计,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开办期间,销售西书83 454本。另据1878年汇编的《译书事略》,西书主要涉及技术工程领域。读西书、求西学的时尚新风反映了 (  )
A.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B.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
C.戊戌变法在思想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D.新文化运动利用“科学”思想启迪民智
考点3 戊戌变法
12.(2021嘉兴,9,2分)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  )
A.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
B.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
C.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
D.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
13.(2023宁波中考,24,4分)(节选)某校901班同学围绕“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一问题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梳理史实,了解现代化进程
  第一组同学梳理史实后,绘制了如下世界现代化进程示意图(部分)。
【任务二】研读资料,提炼现代化内涵
  第二组同学通过收集资料,阅读整理,提炼了以下两个式子。
等式:现代化=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
不等式:现代化≠西方化
(3)同学们结合“不等式”提出了“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在中国行不通”的观点。请运用示意图中近代中国在政治制度上探索现代化的一个史实加以说明。(2分)
【任务三】聚焦观点,认识中国式现代化
  两组同学聚焦如何推进“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进行了探究。
(4)综合上述学习探究和所学知识,说说推进“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上我们应有的坚持。(2分)
考点4 辛亥革命
14.(2023绍兴,11,2分)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一文中说:“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 ”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这五十年”政治方面进化的是(  )
A.握手取代跪拜  B.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总统取代皇帝  D.新学堂取代旧私塾
15.(2023杭州,14,2分)下图为“1912—1918年杭州各厂每年共增织机数”示意图。导致该时期织机数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B.杭州被开放为商埠,外国人开始来杭创办工厂
C.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国民党官僚资本进一步扩张,垄断了棉纱购销
16.(2022绍兴,10,2分)近代一位绍兴革命志士曾赋诗明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位革命志士是(  )
A.徐锡麟  B.秋瑾
C.陶成章  D.何赤华
17.(2022湖州,14,2分)20世纪初,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悄然发生变化。以下情景可能出现在1906年上海的有(  )
①男子纷纷剪去辫子
②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
③《申报》刊登《狂人日记》
④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1宁波,17,1.5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机
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
19.(2021嘉兴,26,4分)(节选)资本主义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的“欧美社会之祸”。为避免此种“祸害”在中国的发生,他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4分)
考点5 新文化运动
20.(2023温州,19,2分)1920年初,郑振铎等温籍学生返乡创办《新学报》,刊发了一系列文章。这可以印证(  )
《新学报》刊发的主要文章
期号 主要文章
第1期 《破除社会阶级》 《学校为什么不应该设读经科》
第2期 《达自由的路》《中国妇女的解放问题》
第3期 《社会化的教育》《可造的世界》
A.洋务运动影响温籍学生
B.新文化新思想得到传播
C.早期党组织在浙南成立
D.俄国道路成为青年共识
21.(2022宁波,23,8分)千年大变局,革新求生存。初三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时,做了三张书摘。阅读书摘,回答问题。
(1)“以新卫旧”的洋务运动以什么为旗号 (1分)
(2)“破旧立新”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该事件如何体现出“破旧立新” (3分)
(3)“除旧布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分)
(4)综合三张书摘,梳理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程。(2分)
22.(2020温州,25,10分)回眸百年中国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立足“转型”,积蓄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 1920年,来华访问的美国哲学家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引发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中国老子的思想最有价值。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两位哲学家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4分)
材料二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1920年的中国,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民革命,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这一总体特征。部分大事记如下:
时间 大事记
1月 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中小学陆续使用白话文教材
5月 ①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②孙中山发表演讲,强调国民党“今后应再有一番革命,才能做成一个真中华民国”
8月 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此后,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
8月至 次年春 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工人周刊》等通俗读物纷纷创刊
11月 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上海印刷工会相继成立
(2)为什么说1920年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 结合材料一、二,联系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6分)
考点1 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A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表现为:严重摧残了人们的体质,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导致政治腐败,中国流失大量白银。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2.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史。题目限定时间为“近代”,即鸦片战争之后的历史,戚继光是明朝的,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①②排除。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顽强抵抗以身殉职,聂士成抗击八国联军侵华,③④正确。故选D。
3.C 根据题干关键时间节点“1872年4月”“1949年5月”,选出符合这段时间的史事即可。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①④不符合题意;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4.C 根据关键信息“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C符合题意。《虎门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均未涉及台湾,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5.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Y轴表示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C符合题意。
6.答案 (1)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解析 (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材料关键信息“界碑”“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表明这场战争成为中国从古代走入近代的一个分界点。设问要求回答原因,也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即战败签约,破坏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2 洋务运动
7.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求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目的,但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故其并没有让中国强大起来,B符合题意。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追求,君主立宪是维新派的主张,A、C、D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8.A 由关键信息“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知,该书是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A正确。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B不符合题意;《革命军》是邹容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C不符合题意;《狂人日记》是鲁迅发表的一篇白话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D不符合题意。
9.A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作用。由关键信息“轮船招商局”和时间“1876年”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当民族企业轮船招商局的轮船量增加时,外国航运公司“纷纷跌价”,说明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御作用,A正确。洋务运动只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它并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B错误;材料内容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无直接关系,C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错误。
10.A 题干信息表明曾国藩提出大购船炮的主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A符合题意。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徐锡麟也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发动安庆起义。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1.B 据“1878年”及“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西书主要涉及技术工程领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时尚新风反映了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B正确。甲午的战争、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都在1878年之后,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3 戊戌变法
12.C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题干信息表明“公车……上书”是为“乙未和议”而进行的。结合所学可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从而引发公车上书,C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A;《辛丑条约》于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排除B;《北京条约》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排除D。
13.答案 (3)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下的一次制度变革的尝试,但最后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
解析 (3)本题关键是审清题目要求。要求①结合任务二中的不等式“现代化≠西方化”,要求②对“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观点进行说明,要求③用年代尺中近代中国在政治制度上探索现代化的一个史实加以说明。年代尺中有关近代中国在政治制度上的探索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它们都模仿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一个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一个想要通过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家来实现现代化,但最终都失败了,可以得出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一结论,选择其一讲清楚它探索的内容以及结果即可。
(4)综合上述探究学习,以史为鉴,得出做法。模仿不行,必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等。
考点4 辛亥革命
14.C 抓住关键时间节点“1923年”,以此为时间点的“这五十年”政治方面的变化就是辛亥革命推翻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以总统取代了皇帝,C正确。“握手取代跪拜”是社会习俗的变化,“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文化方面变化,“新学堂取代旧私塾”是教育方面变化,A、B、D都不符合题意。
15.C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发展的国际因素。读图,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经济上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到1913年织机数没有明显增加;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忙于战事,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杭州各厂总织机数激增,一直到1918年增量都大于战前的1912年,据此分析,C符合题意。
16.B 关键信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说明这位革命志士尽管不是男子但心却比男子刚强,再根据“绍兴革命志士”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人物是秋瑾,B正确。
17.C 根据关键信息“1906年上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伴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变革、思想解放等,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新式学堂、电话公司都有可能在上海出现,②④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①不符合题意;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B 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挽救民族危机,故选B项。A项不符合辛亥革命,C项只符合戊戌变法,D项只符合辛亥革命。
19.答案 (3)“欧美社会之祸”:贫富分化拉大(国强民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主张:民生主义。
解析 (3)据材料三可知,孙中山认为欧美各国虽然强大,但民生问题突出,贫富差距大、社会矛盾尖锐、阶级对立等问题严重。为避免这种现象,他提出民生主义。
考点5 新文化运动
20.B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把握关键时间节点“1920年”并结合表格中的文章题目可知,新思想新文化得到传播,B正确。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A不符合题意;浙南地区最早的早期党组织建立于1924年,C时间上不符;俄国道路是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青年的共识,并非所有青年的共识,D说法绝对,也不符合题意。
21.答案 (1)自强、求富。
(2)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或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或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3) “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 “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不断深入,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或近代中国的探索,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解析 (1)根据材料“以新卫旧”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器物,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它的旗号是“自强、求富”。(2)由材料“破旧立新”的关键信息“革命派……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可知是辛亥革命。再分析其破了什么“旧”、立了什么“新”即可。“破旧”体现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立新”体现在建立了中华民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3)从材料“除旧布新”中提取关键信息“使中国人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挣脱出来……高扬科学和民主精神”“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可见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两方面影响,一是提倡科学、民主思想,二是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些都促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4)综合这三张书摘,梳理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程,也就是梳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历程,即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由浅入深,不断深入,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2.答案 (1)杜威提倡的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符合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救国,积极改造社会的需求;罗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制的社会思潮。
(2)单角度阐述: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成立。他们积极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成立工会组织。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
多角度阐述:1920年的中国,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多种变革力量持续发力。有人坚持思想启蒙,提倡思想领域的社会转型;有人逐渐认同马克思主义,并开展研究、宣传和实践等活动;政府支持白话文运动,白话文教材和出版物的流行,使民众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大提升。以上变化都折射出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1920年”可知,此时为新文化运动时期。根据材料一可知,杜威主张的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引起青年学生强烈共鸣,罗素主张的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儒家学说、老子学说),未引起知识分子太大反响。结合所学可知,在新文化运动的社会环境下,杜威的主张符合青年学生爱国、救国,积极改造社会的需求;罗素的主张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制的社会思潮。(2)材料一中的人们倾向于用民主、科学来改造社会,坚持思想启蒙。材料二显示,越来越多的人认同马克思主义,开展研究、宣传、实践等活动;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建立;政府支持白话文运动,出版白话文教材与读物,便于民众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等。这些都能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