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大英博物馆&华为Mate60爆火(作文角度+时评+金句+论据)2024学年高考语文作文月月热点素材积累运用(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逃出大英博物馆&华为Mate60爆火(作文角度+时评+金句+论据)2024学年高考语文作文月月热点素材积累运用(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2024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逃出大英博物馆/华为Mate60爆火
作文角度+时评+金句+论据
逃出大英博物馆
“从哪来回哪去。”
“你要带我回中国吗?”
这两天,小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出圈,我为大家带来了《逃出大英博物馆》作文素材。
一、逃出·大英博物馆
文物无声,但历史震耳欲聋。大英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两万三千多件,包含了从书面玉器到青铜器在内的几乎所有类别的历史文物,展柜里琳琅满目相当拥挤,而这些大多都是当年英国趁火打劫从我国运出去的。奈何取之尽锱铢,我们最精美的最厚重的文物大多都不在本土,而是被锁在大英博物馆。这些文物太过于精美,太过于巧夺天工,以至于我们看向它们时,久久不能释怀。
事件描述
8月30日,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制作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上线,很快就爆火出圈,“逃出大英博物馆”更是连续两天登上多平台热搜。这大概和一直以来国内互联网上“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的说法有关,也和近期大英博物馆文物被盗的消息有关,但若只谈论这些,显然并不足以形容这部短剧的火爆。
《逃出大英博物馆》是由短视频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联合拍摄、制作的短视频系列,共有三集,主要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从大英博物馆逃出后在沿途邂逅中国记者并请求其帮助自己逃回中国的故事。一开始记者并不相信玉壶精所说的话,随着剧情的发展,渐渐开始相信,缠着自己说要回国的女孩,真的是大英博物馆中所藏文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适用主题】
1.海外文物 家国情怀 文化自觉
2.赤诚之心 青年担当 媒介素养
故事背景
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超2.3万件
在全世界47个国家至少218家博物馆中,收藏着167万多件中国文物。这些文物的来源、流转问题相当复杂。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仅1840年以来,便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流散出境。
其中,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公开资料显示,馆内现有中国文物超2.3万件,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汉代的漆器玉器以及唐宋三彩、五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珐琅器等几乎所有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
大英博物馆近日被盗文物2000件
据英国媒体报道,2023年8月16日,大英博物馆储藏室内一批“用于学术和研究目的”,且未在近期公开展示过的“小件文物“被盗。这批文物包括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9世纪的黄金首饰、宝石及玻璃制品。
8月26日,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乔治奥斯本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件文物丢失,“估计大约2000件,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非常临时的数字。”博物馆馆长哈特维格·费舍尔已于25日辞职,并承认该机构没有对文物失踪采取“应有的行动”。
流失文物为何归国路漫漫?
近些年,国际文物流失与返还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今年4月,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与上海大学共同主办了一场“博物馆、去殖民化、文物返还:全球对话”高端专家研讨会。
会上,长期从事中外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研究的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段勇表示,国际上的文化遗产大规模流失导源于数百年来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但迄今,文化遗产非法贩运仍是仅次于毒品走私和武器走私的第三大非法贸易。因此,文物流失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
据报道,迄今中国流失文物的回归途径主要有三种,即购回、捐回和追索。据统计,从1949年至2019年的70年间,中国通过各种途径,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共15万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近几年在各方努力下,又有多批次流失文物回归。
愿我们的文物,早日回家!
二、短剧细节解读
1.为什么小玉壶的脸脏脏的?
一方面是因为逃跑赶路不可避免的沾灰尘,符合剧情逻辑;另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大英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漠不关心和不加保护的态度,摆放玉壶的展台是没有玻璃罩遮挡的,可以被随意触摸!
2.小玉壶强调的“盏”有什么含义吗?
记者用“只”形容小玉壶,然而我们中国对于不同物体的形容都有独有和正确的量词,小玉壶强调是“盏”,也是在提醒现代年轻人在信息化时代不要丢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遥远的异国他乡,鲜有人了解中国文物细腻而灿烂的背景,更无从记住那些“刻在心底的名字”
3.“这么大柜子只住两个人啊”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都是挤在一个柜子里,所以她在看到记者住的这么大的“柜子”(房子)只住两个人,表示很惊讶。这里的“柜子”用词很妙,拟人化不仅是将文物化作人形,在语言的严谨性方面也可以看出作者真的有在认真研究。
4.记者让小玉壶“从哪来回哪去”,为什么小玉壶表现的很开心?
当记者说出这句话时,小玉壶认为她的家就是在中国,而大英博物馆从来不是她的归属,回到中国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所以她很开心地以为家人要带她回国,“你要带我回中国吗?”
三、作文金句
1.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句“回家”一定是共同的呼唤。
2.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
3.或许对文物来说,在走回家园之前,它们得首先走出逼仄的展柜。用久违的名字代替陌生的编号,以鲜活的历史记忆,抚去表面的锈迹斑斑。
4.历史浩瀚,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遗忘了什么。幸而,文物可以帮我们忆起一二。
5.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说过:“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文物是文明的印记,它们的最佳归属就是回到故土。
四、媒体锐评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以艺术手法呈现了流落海外文物处境,更将我们深切的民族情感凝聚于此。
这集不到3分钟的短片中,贡献了颇多金句:“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从哪来的回哪去”“你要带我回中国吗”“这么大的柜子只住两个人”……这些台词单看平平无奇,但在这个特别的故事设定里,每一句话都能读出背后的深意:那是流落海外的孤苦无依,也是迷失他乡的无路可走。从这个角度来看,《逃出大英博物馆》似乎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能量,用晓畅直白的语言,将一个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通过一个小切口表达出来。
从制作上,我们也看到了这部剧对自媒体短剧审美的提升。《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客观来讲,该剧本身也存在一些短视频的普遍问题,但这都无法掩盖其从创意到剧本,从妆造到动作、从构图到光影上的用心,还有远赴英国拍摄等台前幕后的付出,这些都经得起大众的审视与琢磨。
从故事上,这种拟人化手法的呈现,也让人找到了更多共情的着力点。网友代入后的各种解读,无疑拓宽了这部剧的涵义,让这部剧不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的共鸣。《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以艺术手法呈现了流落海外文物处境,更将我们深切的民族情感凝聚于此。
——红星评论
五、写作方向
自由创作的时代需要有更多带着自身思考、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体从业者出现,让“流量之花”开在文化价值深处。
《逃出大英博物馆》系列短视频不盲目追逐流量热点,其用精细化的制作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逃出大英博物馆》从多个方面展现了其制作的考究与精良,如作为女主角的“玉壶”的拟人化形象身着与玉壶同色的翠绿色汉服、头戴翠绿色发饰,脸上还带有出逃时留下的斑驳污迹等细节之处,此外,“玉壶出逃”这一情节设定与国人内心深处对国家文物的情感深深相应。
《逃出大英博物馆》为自媒体创作者树立了良好的作品典范,为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文艺作品的出现提供可能。《逃出大英博物馆》站在热点话题的风口、抓住时机,用自身的才华和对中国文物深沉的爱拍摄出具有深刻价值的文艺作品,为更多自媒体人提供新的创作思路。
自由创作的时代需要有更多带着自身思考、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体从业者出现,他们身扛“长枪短炮”、手握一支代表社会国家人民利益的话筒,他们不为追逐流量,而是将流量用于文化传播的有益之处,用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情怀和对媒体行业的热爱,让“流量之花”开在文化价值深处,为文艺作品创作的旅途开拓更加广阔光明的道路。
“华为Mate60爆火”
近期,华为一款新手机 mate 60 的突然发售引发全网围观。于无声处听惊雷,很多网友直呼其为“ 争气机 ”,因为这款手机搭载的芯片,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历经美国 4 年多的全方位极限打压,华为不但没有倒下,还在不断壮大,1万多个零部件已经实现国产化,并被网友调侃为“有杂音,传来遥遥领先 ”。华为突围,说明自主创新大有可为。科技自立自强,而今迈步从头越。
01写作角度
适用主题 01 |抗争精神
“ 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面对美国强势的芯片制裁,华为化压力为动力,披荆斩棘,突破封锁,研制出 “ 中国芯 ” ,突破 “ 卡脖子 ” 困境。华为突围,为我们当代青少年树立了榜样:遭遇打压时不能气馁,要以“ 十年磨一剑 ”的精神,自立自强,去拼搏,去成长,如此方能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
适用主题 02 |科技创新
华为推出的新款手机被网友称为“ 争气机 ”,手机搭载的芯片,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历经美国四年多的打压,华为破卡突围,1 万多个零部件实现国产化,自主创新大有可为。中国新发展,世界新机遇,中方再次用行动表明将继续扩大开放。时值抗战胜利 78 周年纪念日,回想当年的艰苦卓绝和最后的胜利,再看今天中国的新气象,我们坚信,中华有为,未来可期。
适用主题 03 |居安思危
面对美国的“ 极限施压 ”,华为海思从默默无闻的“ 备胎 ”,一夜之间成为街知巷闻的企业品牌。很多人叹服华为的未雨绸缪,多年前做出“ 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 ”的极限生存假设,并为此走上“ 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 ”,华为在自主创新上的极致坚持,正是今天力挽狂澜的强大能量。
适用主题 04 |主动求变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是打开国门还是关闭大门?是共创繁荣还是孤芳自赏?答案不言自明。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顺应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发展大势,契合了历史发展潮流,势必获得更多的正向回馈。
适用主题 05 |自立自强
走别人的路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还有误入歧途或被人封路的风险。实践反复告诉我们,一般技术可以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却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今天,华为遭遇的“ 极限施压 ”再一次证明,中国不可能买来一个现代化,我们只有坚持科技自立,把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迈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适用主题 06 |家国情怀
从高端技术被“ 巴统 ”限制,到华为 5G 领跑全球逆转中国在世界通讯领域里的地位,华为拼搏了将近 30 年。就像中国高铁、中国造桥技术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闪亮名片一样,华为也带着先进的 5G 技术,向世界递出了骄傲的科技名片。
02典 型 论 点
1 .珍惜荣耀,砥砺前行
(既不一味沉浸于过往荣光,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以往廉价、粗制滥造的国际印象)
3 .创新不等于首创
(科技的创新需要不断吸收、借鉴、学习)
4 .科技创新是国家实力的体现,而国家实力是科技创新的保障
5 .科技改变生活
(需求拉动创新)
6 .创新需要 “ 钉子精神 ”
(钉子精神: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的精神)
7. 创新过程中把握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8. 打破约束科技发展的条条框框,让科技创新落到实处
03经 典 名 言:
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
2.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 牛鼻子 ” 。
3.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5.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
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创新创造中前进的。
7. 中国人自古就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8. 机会需要创造,创新才有机会,正所谓“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 ” 。
9.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10. “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 ,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
04素材迁移
1任正非:
华为储备人才,不储备美元。2023 年 9 月 4 日,任正非在心声社区发表一次最新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任正非在会上指出,华为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库,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进来,包括非边界内专业的人才愿意到边界内来工作,华为就愿意要。“ 我们朝着假设的方向,不断探索,不断储备。”“ 我们是储备人才,不储备美元,最终储备出自己的人才库。
2大疆 —— 飞向世界的 “ 空中机器人 ”
2017 年,美国军方以数据安全隐患为由宣布停用大疆无人机,无奈找不到替代产品,停用一年后又恢复采购。两年后,美国国土安全部再挥大棒,大疆顺势推出政企版无人机系统,最终通过美国内政部 538 个小时的严格测试。面对挑刺,大疆何以多次“ 脱险 ”?其公关总监的一席话可能道出了关键原因:“ 大疆无人机能拆开的每一个零件都是自己生产的,底层代码都是自己的。”
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制裁打压的威力自然大减,甚至有可能以“ 技术壁垒 ”反将对方一军。
3他是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男人
面对外国人的技术封锁,他铸就了中国史无前例的工程!自 2010 年 12 月起,担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率领数千建设大军奔赴珠江口伶仃洋,开始了攀登世界工程技术高峰的创新之路。
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 “ 难中之难 ” 。33 节沉管要完成高精度的海底对接,岛隧工程的总工林鸣比喻其难度 :“像连续 33 次考上清华。”
“中国跨度 ”建成通车,飞越沧海百年的历史风云,再次向世界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的自信与豪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