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 物质的变化与转化【回归教材】知识清单考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5年5考)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 ________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 区别 宏观: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变化 宏观: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外观 特征 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 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判断 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 化学变化中________(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下同)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__________同时发生化学变化【注意】(1)判断某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时,应根据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来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例如: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有可能是物理变化。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2)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参考答案】没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没有 生成了其他物质 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形状 状态 颜色改变 生成气体 生成沉淀 能量变化 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一定 不一定考点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5年2考)1.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物质变化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2.放热反应一般包括物质的燃烧、氧化钙与水反应、金属与盐酸反应、中和反应等。而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3.常见的能量转化方式①天然气燃烧时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②蓄电池放电时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参考答案】3.①化学 内 ②化学 电 ③太阳 化学考点3燃烧和灭火(5年4考)1.燃烧(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2)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必须为________;②可燃物与__________________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要的____________,即可燃物的__________;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特别提醒】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实验探究某个条件时,只保留这一个条件不同,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控制变量。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破坏______的条件,使________停止。(2)方法:清除或使__________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________;使温度降到__________以下,三者有一即可。【易错易混】降温灭火是指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比较— 燃烧 缓慢氧化 自燃 爆炸概念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进行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的急剧燃烧共同点 都是氧化反应,都有氧气参加,都放出热量不同点 反应剧烈,产生的热量能及时扩散,发光 反应平缓,不易察觉 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扩散,发光 反应剧烈,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扩散,发光联系 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爆炸也不一定是由燃烧引起的;缓慢氧化不一定引起自燃,但自燃一定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3)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①加油站都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字样或图标。②面粉、煤粉等可燃性的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这些地方应严禁烟火。③燃放鞭炮要远离人群,在空旷地方进行。4.常见的灭火器干粉灭火器 适用于一般失火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CO2灭火器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水基型灭火器 适用于汽油、柴油及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5.生活中的安全知识(1)火警电话:__________。(2)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________,防止发生爆炸。(3)家庭用的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应立即关闭燃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不可开灯检查,也不能打开排风扇等电器。(4)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应严禁烟火。(5)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____________,再灭火。(6)高楼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走楼梯逃离,不可乘坐电梯。【参考答案】1.(1)发光 放热 氧化 (2)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最低温度 着火点2.(1)燃烧 燃烧 (2)可燃物 氧气 着火点3.(3)①严禁烟火 禁止吸烟5.(1)119 (2)验纯 (5)切断电源核心突破重难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例题1 据2023年3月2日新华社北京报道,我国空间站首次成功实施在轨点火实验,引起世界关注。下列实验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燃料气体喷出 B.点火器加热点火C.物质循环过滤 D.废弃气体排放【参考答案】B思维破冰 化学变化的判断,关键是看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燃料气体喷出、物质循环过滤、废弃气体排放都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点火器加热点火会生成新的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变式训练(变素材)化学中的“化”取自变化之意。下列常见事物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消毒酒精敞口放置,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葡萄酿酒C.碳酸钙用作补钙剂D.燃放烟花【参考答案】A 【解析】A.酒精挥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碳酸钙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方法归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1)物理变化常指形状、大小和状态的变化,常包含的词语有“破碎”“弯曲”“打磨”“溶解”“熔化”“蒸发”“气化”“凝固”“升华”等,另外吸附、石油分馏、工业制氧等。(2)化学变化常包含关键词:燃烧、腐蚀、腐烂、酿造、锈蚀、冶炼,另外动植物的呼吸、煤的干馏等。重难点二、燃烧条件的探究例题2 “取火有方,驭火有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着火点:白磷40 ℃,红磷240 ℃。(1)在甲实验中,刚开始白磷不燃烧,此时用注射器向瓶内压入空气,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液面________;当白磷暴露在空气中时,白磷立即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2)在乙实验中,烧杯中装有60 ℃水,底部放白磷。试管a、b中分别放入白磷、红磷,塞上橡胶塞,放入烧杯中,观察到只有试管a中有白烟生成。①写出图乙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②通过对比试管a、b实验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实验过程中小傅同学发现白磷燃烧不剧烈,其推测可能的原因是O2不足,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丙)。请写出物质M、N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上升 与氧气接触 (2)①4P+5O22P2O5 化合反应 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2H2O22H2O+O2↑思维破冰 比较注射器推入空气前后或两个对比实验之间的变量,从而确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氧气不足时,可以利用固液常温型装置制得氧气。变式训练(变素材)图1为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实验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写出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2)实验2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燃烧条件分析,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实验3蜡烛(足量)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通过分析该图可推出的结论是________(填字母)。A.曲线①表示O2含量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已完全耗尽【参考答案】(1)C2H5OH+3O22CO2+3H2O 有可燃物(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隔绝氧气 提供热量(3)AB【解析】(1)酒精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2)实验2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3)A.曲线①逐渐下降,表示O2含量逐渐减少,可表示O2含量变化,正确;B.产生CO,说明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正确;C.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没有完全耗尽,不正确。方法归纳控制变量法研究燃烧条件燃烧条件有三个,要研究某一个条件,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一个具备该条件,一个不具备该条件,其他因素都相同,最终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就是该条件。【实验探究】必做实验8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3.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实验用品 烧杯、坩埚钳、酒精灯、薄铜片、小蜡烛、棉花、95%酒精、蒸馏水、红磷 、白磷等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分析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有水的棉花不燃烧 燃烧需要______ 若加热蘸有水的棉花时间较长,棉花会__________________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该实验主要利用铜片具有良好的______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起来 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被罩住的蜡烛正常燃烧,被罩住的蜡烛逐渐熄灭 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使杯口与桌面间不留空隙【实验分析与评价】1.结合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可总结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可总结出灭火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拓展】一、右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使面粉被吹散,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__________。(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 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钢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钢管口处,火柴被加热;把火柴迅速从水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烧起来。(1)火柴燃烧了,水蒸气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____。(2)放置在空气中的火柴没有燃烧,接触了水蒸气的火柴能够燃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火柴移离水蒸气才能燃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实验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实验目的】可燃物 变黑或燃烧起来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导热 CuO 隔绝氧气(或空气) 升高温度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实验分析与评价】1.可燃物;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实验拓展】一、(1)增大面粉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 (2)机械能 (3)氧气不足(合理即可)二、(1)可燃物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4)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即可)【真题精粹】考向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2023·河北)河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工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剪窗花 B.酿白酒 C.刻石雕 D.晒海盐2.(2022·河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甲骨刻字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火药爆炸3.(2021·河北)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酒精挥发 C.摩擦生热 D.湿衣晾干4.(2020·河北)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气体膨胀 B.石蜡熔化 C.火药爆炸 D.光的色散考向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5.(2023·河北)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开发新能源,更好地利用已知能源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课题。开发和利用核能就是一个有效途径。核能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________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发生聚变时释放的能量,通过可控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解决人类能源利用问题。1 g核燃料聚变时释放的能量约为1×105 kW·h,假设把1×105 kW·h的能量完全转化为电能,可供年用电量为1000 kW·h的家庭使用__________年。太阳也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它向外辐射时的能量是我们的能源宝库。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实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请你写出一种转化方式或一个相关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22·河北)桑树的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__________转化为化学能。7.(2021·河北)太阳能是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可有效地减少碳排放。下图是一辆低碳化未来汽车,车顶部装有高效光电转换器,它可将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车轮的轮毂其实是风力发电机,可以把“捕提”到的风能转化为______能。考向3燃烧与灭火8.(2022·河北节选)右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①向装置内依次加入白磷和80 ℃的水,此时白磷不燃烧;②通入氧气,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对比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9.(2020·河北)按下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 【解析】剪窗花、刻石雕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晒海盐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A3.A 【解析】光合作用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酒精挥发、摩擦生热和湿衣晾干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4.C 【解析】气体膨胀,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石蜡熔化是状态的变化,光的色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它们三者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气体、放出大量的热。5.裂变 100 太阳能集热器把水加热6.太阳能7.可再生 太阳 电8.与氧气接触9.(1)4P+5O22P2O5(2)40 ℃以上的热水 空气(3)白磷燃烧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