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初中教材 化学实验总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选择红磷的原因: 能在空气中燃烧 ; 生成物为固体 ; 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 。不选择木炭和硫的原因: 燃烧生成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不选择铁丝的原因: 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选择镁条的原因: 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白烟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 沿导管流入集气瓶 ,约占 瓶内空气体积的1 /5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将银白色的液体汞加热,得到的氧化汞是 红 色粉末。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氮气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集气瓶内水面上了一定的高度后不再继续上升,说明氮气 不溶于水 。误差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少于1/5 的原因有哪些: 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 导管中有水残留误差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多于1/5 的原因有哪些: 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弹簧夹未夹紧导致燃烧时部分空气逸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1. 硫燃烧 :空气中:微弱的 淡蓝 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 蓝紫 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 碳燃烧 :空气中:发出 红 光,氧气中:发出 白 光,放出热量,生成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炭缓慢伸入瓶中的目的: 防止瓶内氧气受热膨胀逸出3. 铁丝在空气中: 不能 燃烧,只能红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生成 黑色固体 。瓶中放一些水或细沙的目的是: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铁丝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铁丝下端绑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引燃铁丝 ;火柴快燃尽再插入瓶内的目的是: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瓶中的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时,试管口 要略向 下 倾斜,原因是要防止 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铁夹应夹在试管的 中上部 ;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 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发生装置的导管为何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应露出胶塞一点即可,目的是 便于气体导出 。2. 因为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故可用向 上 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为何导管要靠近底部 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3. 因为氧气 不易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故也可用 排水 法收集氧气;当 瓶口有气泡冒出 时,说明气体已集满;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优点是: 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伸入集气瓶中的导管为何不宜太长? 便于观察气泡的速度和取出集气瓶 。4.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什么刚开始加热产生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 刚开始的气体时装置内的空气 ;看到 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才开始收集;实验完毕时先 将导管从水中移出 ,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 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5. 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集气瓶中 ;若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6. 氧气的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 放在集气瓶口 ;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7. 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的实验步骤用七个字概括是 查装定点收移熄 。注意:检查气密性之前要先连接仪器。8. 实验过程中和实验结束后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试管底部接触灯芯;停止加热时未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实验结束后未冷却就洗刷试管;【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过氧化氢溶液俗称 双氧水 ,常温下分解 缓慢 ,放出的氧气较少。二氧化锰可以 加快 过氧化氢分解的 速率 ,而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都不发生变化,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起 催化 作用。验证二氧化锰质量不变的方法是: 称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验证二氧化锰化学性质不变的方法是: 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仍能快速产生气体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装置 装置优点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简单便于操作 将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若长颈漏斗下端出现一段水柱,说明置气密性良好。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向锥形瓶中注水,若分液漏斗中的水不能滴下,说明置气密性良好。这两套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不能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原因是: 二氧化锰为粉末状,不能固液分离【多功能瓶的用法】1.用装置①收集氧气时,氧气从 a 进,空气从 b 排出。2.用装置②收集氢气时,氢气从 b 进,空气从 a 排出。3.装置③瓶中装满水,收集气体,气体从 b 进,水从 a 排出。4.装置④将贮存在瓶中的氧气排出时,水从 a 进,气体从 b 排出。5.医院里病人吸氧,用装置④ a 端连接氧气瓶。6.用装置⑥干燥气体,气体从 a 端通入。【分子的运动实验】1. 现象:烧杯 B 中溶液变红色,烧杯 A 中溶液不变色。2. 结论: 分子在不断 运动 。3. 该实验说明: 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 氨水 能使 酚酞溶液 变红色;4. 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氨分子 。氨气和液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相同【电解水实验】1. 电解水使用的电源是 直流电 (填“直流电”或“交流电”)2. 甲端连接电源 负 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检验的方法是: 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3. 乙端连接电源 正 极,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的方法是: 用燃烧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若木条燃烧的更旺,说明是氧气。(也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4. 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5. 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6. 实验推论:①最终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1:8 ②水分子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③验证了化学变化中 分子 可分而 原子 不可分。【水的净化--过滤】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 、 漏斗 、 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操作的注意事项:①滤纸紧贴 漏斗内壁 ,防止产生气泡,减慢液体流速。② 滤纸边缘 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 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不经滤纸过滤就流入烧杯。③ 烧杯口 紧靠在玻璃棒上,防止 液滴飞溅 ;④玻璃棒 轻轻的斜 靠在三层滤纸一边,防止 戳破滤纸 。⑤漏斗 下端 紧靠 烧杯内壁 , 加快滤液流下,防止滤液溅出。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有: 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此时应该 查明原因,重新过滤 ,直到滤液澄清为止。5.过滤可分离 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的混合物。【自制简易净水器】(每两种材料间均用纱布隔开)。1. 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 过滤 。2. 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石英砂和 小卵石 ,需要更换的是 活性炭 和 蓬松棉 。【水的净化--蒸馏】1.蒸馏是利用液体的 沸点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2.碎瓷片的作用: 防止液体暴沸 。3.冷凝水 下端口 进,上端口 出,以使冷凝管中充满冷水。4.开始馏出的液体为 低沸点的杂质 ,应当弃去。5.简易蒸馏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是 导气和冷凝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1. 实验1的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气球的作用是 缓冲压强,防止橡胶塞被冲开 。锥形瓶底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 防止锥形瓶炸裂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是 。2. 实验2的现象是 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化学方程式 CuSO4+Fe=FeSO4+Fe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是 。3. 实验3结束后,天平是否平衡? 否 ,原因是 反应生成的CO2逸散到空气中 。如何改进装置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4. 实验4:反应前称量镁条和石棉网质量,反应后称量石棉网和燃烧后得到的产物质量:①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大,原因 增加了的氧元素的质量 。②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小,原因 镁条燃烧时形成白烟逸散到空气中 。③如果测得反应后的质量与反应前总质量相等,原因是增加的氧元素的质量与减少的白烟的质量相等。5. 如果所选化学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反应必需在 密闭 容器中进行。【CO2的性质实验】1.向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现象: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结论:二氧化碳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物理性质)2.向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约1/3的水,拧紧瓶盖振荡。现象: 塑料瓶变瘪结论: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3. 四朵纸花均为用紫色石蕊染成的石蕊干花实验 内容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CO2中 (Ⅳ)喷水后放入CO2中 (Ⅴ)烘干第四朵花现象 纸花 变红 纸花 不变色 纸花不变色 纸花 变红 纸花 变紫分析 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结论: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 碳酸 ,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酸 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红 色。烘干第四朵花所发生的现象,说明碳酸 不稳定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 H2CO3 H2O + CO2↑ 。【木炭还原氧化铜】1. 实验现象:固体由 黑 色变成 红 色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 C+2CuO 高温 2Cu+CO2↑ 。2. 在酒精灯上加铁丝网罩的作用是 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检验生成的气体3. 反应完毕后,要先 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 ,然后 熄灭酒精灯 ,目的是 防止液体倒流,炸裂试管 。4.待试管冷却后才将粉末倒出的原因是 防止铜再次被氧化 。【CO还原氧化铜/氧化铁】1.CO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 ①玻璃管内的固体由 黑 色变为 红 色,②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③玻璃尖嘴导管处产生 蓝 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 CO+CuO Cu+CO2 。2.CO还原氧化铁实验现象: ①玻璃管内的固体由红 色变为 黑 色,②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③玻璃尖嘴导管处产生 蓝 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3.加热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是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4.装置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 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5.实验结束后,先熄灭加热的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的原因是: 防止试管被液体倒流,炸裂玻璃管;防止铜再次被氧化【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1. 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 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 实验2: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水中的白磷接触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4. 实验 3:现象是 蘸酒精的棉球燃烧,蘸水的棉球不燃烧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可燃物 是燃烧的条件之一,所应用的实验方法叫 对比 法。5. 实验4:现象是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说明 乒乓球碎片 的着火点较低。【面粉爆炸实验】1. 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现象: 面粉发生爆炸,塑料盖被掀起 。2. 说明面粉具有 可燃 性3. 蜡烛的作用是 使面粉达到着火点 ,鼓吹空气的目的是 使面粉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1.甲中现象:铝丝表面出现 红 色固体,溶液由 蓝 色变为 无 色。2.甲实验的铝丝用砂纸打磨的目的是 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化学方程式:2Al+3CuSO4=3Cu+Al2(SO4)33.乙中现象:铜丝表面出现 银白 色固体,溶液由 无 色逐渐变 蓝 色。4.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l>Cu>Ag ,其中实验 甲或丙 (填“甲”“乙”或“丙”)不用做,也可以比较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铁锈蚀条件的探究】1.试管A和B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需要与氧气接触2. 试管A和C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需要与水接触3.试管A和B和C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需要与水和氧气接触4. 煮沸过的蒸馏水的作用是 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5.试管B中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的作用是 防止氧气再次溶解在水中6.棉花中包有干燥剂无水CaCl2其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1. 以上是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过程,实验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3 g,水的体积为 47 mL,应选用 50 mL量筒。2. 操作B中称量NaCl时,应该先在左右托盘各放 一张质量相同的纸 ,若天平指针偏左,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减少部分药品 ;若天平指针偏右,应进行的操作是 继续添加药品 ;3. 配好的溶液应装瓶并贴标签,标签中应包括 溶液名称 和 溶质质量分数 ,在上图中写出标签内容。4. 下列做法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①②④ (填序号,下同),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③⑤⑥ 。①氯化钠不纯,含有其他杂质;②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③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④烧杯内壁有水;⑤量取的水没有完全倒入烧杯中⑥砝码生锈或沾有污渍;⑦装瓶时有部分溶液酒出;5. 若用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25 g和水 25 g。实验中是否需要用到托盘天平 否 。下列做法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①④__(填序号,下同),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②③ 。①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②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显 红 色,再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溶液由 红 色变为 无 色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 NaOH + HCl = NaCl +H2O2. 酚酞的作用是 帮助判断反应的发生及反应进行的程度3. 逐滴滴加盐酸的原因是 防止盐酸过量 ,边滴加边搅拌的目的是 使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4.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氢离子 和 氢氧根离子 结合成 水分子 。5.右图为该反应的pH变化曲线,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 和 NaOH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 ;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 和 HCl ;在判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剩余 。6.若滴加盐酸时没有边滴加边搅拌,反应后的溶液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NaCl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HCl 。可用 镁、氧化铜、碳酸盐、碳酸氢盐、紫色石蕊溶液、pH试纸 进行检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1.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目的是 防止液滴飞溅3.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有 大量固体析出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其蒸干。4.计算产率:用 玻璃棒 将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称量纸上称量。5.误差分析:下列做法会使产率偏高的是 ②③⑤ (填序号,下同),会使产率 偏低的是 ①④⑥ 。①溶解时未溶解彻底; ②过滤时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③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④蒸发时液滴飞溅; ⑤蒸发时晶体未干燥彻底; ⑥转移时有少量晶体粘在蒸发血上拓展:【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1. 过量NaOH 的作用是 完全除去MgCl22.过量BaCl2 的作用是 完全除去Na2SO43. 过量Na2CO3 的作用是 完全除去CaCl2和BaCl24. 滤渣的成分有 Mg(OH)2 、 BaSO4 、 BaCO3 、 CaCO35. 若BaCl2和Na2CO3的加入顺序颠倒,最后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会含有 BaCl26.稀盐酸的作用是 除去过量的 NaOH 和 Na2CO37.如何判断加入的稀盐酸为适量 不再产生气泡时,盐酸即为适量8.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何将其除去 将氯化钠溶液蒸发拓展:【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装置实验现象 U形管内水面向左移动 试管内液面上升 小气球变大1.仅根据上述实验产生的现象证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不够严密,原因是 CO2也能与水反应2.实验改进: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等体积的水 做对比实验。②检验生成物: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 氯化钙 /过量稀盐酸 溶液,观察是否有 白色沉淀/气泡 产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初中教材 化学实验总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选择红磷的原因: ; ; 。不选择木炭和硫的原因:不选择铁丝的原因:不选择镁条的原因: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 ,约占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将银白色的液体汞加热,得到的氧化汞是 色粉末。实验结论: 。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氮气 ;集气瓶内水面上了一定的高度后不再继续上升,说明氮气 。误差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少于1/5 的原因有哪些:误差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多于1/5 的原因有哪些:【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1.硫燃烧 :空气中:微弱的 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 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 ;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2.碳燃烧 :空气中:发出 光,氧气中:发出 光,放出热量,生成 ;木炭缓慢伸入瓶中的目的:3. 铁丝在空气中: 燃烧,只能红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生成 。瓶中放一些水或细沙的目的是: ;铁丝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 ;铁丝下端绑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火柴快燃尽再插入瓶内的目的是: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时, 要略向 倾斜,原因是要防止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 ;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 。发生装置的导管为何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应露出胶塞一点即可,目的是 。2. 因为氧气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故可用向 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为何导管要靠近底部 。3. 因为氧气 ,且不与水反应,故也可用 法收集氧气;当 时,说明气体已集满;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优点是: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伸入集气瓶中的导管为何不宜太长? 。4.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什么刚开始加热产生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 ;看到 才开始收集;实验完毕时先 ,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 。5. 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 ;若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6. 氧气的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 ;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7. 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的实验步骤用七个字概括是 。注意:检查气密性之前要先连接仪器。8. 实验过程中和实验结束后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过氧化氢溶液俗称 ,常温下分解 ,放出的氧气较少。二氧化锰可以 过氧化氢分解的 ,而本身的 和 都不发生变化,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起 作用。验证二氧化锰质量不变的方法是:验证二氧化锰化学性质不变的方法是: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装置 装置优点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这两套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不能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原因是:【多功能瓶的用法】1.用装置①收集氧气时,氧气从 进,空气从 排出。2.用装置②收集氢气时,氢气从 进,空气从 排出。3.装置③瓶中装满水,收集气体,气体从 进,水从 排出。4.装置④将贮存在瓶中的氧气排出时,水从 进,气体从 排出。5.医院里病人吸氧,用装置④ 端连接氧气瓶。6.用装置⑥干燥气体,气体从 端通入。【分子的运动实验】1. 现象:烧杯 中溶液变红色,烧杯 中溶液不变色。2. 结论:分子在不断 。3. 该实验说明: 具有挥发性; 能使 变红色;4. 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氨气和液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电解水实验】1. 电解水使用的电源是 (填“直流电”或“交流电”)2. 试管甲中产生的气体是 ;检验的方法是:3. 试管乙中产生的气体是 ;检验的方法是:4. 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5. 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水是由 和 组成的。6. 实验推论:①最终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②水分子由 构成③验证了化学变化中 可分而 不可分。【水的净化--过滤】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玻璃棒的作用是:操作的注意事项:①滤纸紧贴 ,防止产生气泡,减慢液体流速。② 低于漏斗边缘; 低于滤纸边,防止滤液不经滤纸过滤就流入烧杯。③ 紧靠在玻璃棒上,防止 ;④玻璃棒 靠在三层滤纸一边,防止 。⑤漏斗 紧靠 , 加快滤液流下,防止滤液溅出。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有:。此时应该 ,直到滤液澄清为止。5.过滤可分离 的混合物。【自制简易净水器】(每两种材料间均用纱布隔开)。1. 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 。2. 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石英砂和 ,需要更换的是 和 。【水的净化--蒸馏】1.蒸馏是利用液体的 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2.碎瓷片的作用: 。3.冷凝水 进, 出,以使冷凝管中充满冷水。4.开始馏出的液体为 ,应当弃去。5.简易蒸馏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是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1. 实验1的现象 。气球的作用是 。锥形瓶底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2. 实验2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3. 实验3结束后,天平是否平衡? ,原因是 。如何改进装置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 实验4:反应前称量镁条和石棉网质量,反应后称量石棉网和燃烧后得到的产物质量:①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大,原因 。②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小,原因 。③如果测得反应后的质量与反应前总质量相等,原因是 。5. 如果所选化学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反应必需在 容器中进行。【CO2的性质实验】1.向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现象:结论:二氧化碳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2.向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约1/3的水,拧紧瓶盖振荡。现象:结论:二氧化碳3. 四朵纸花均为用紫色石蕊染成的石蕊干花实验 内容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CO2中 (Ⅳ)喷水后放入CO2中 (Ⅴ)烘干第四朵花现象 纸花 纸花 纸花 纸花 纸花分析结论: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 ,化学方程式: 。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烘干第四朵花所发生的现象,说明碳酸 化学方程式: 。【木炭还原氧化铜】1. 实验现象:固体由 色变成 色 ,澄清石灰水 。化学方程式: 。2. 在酒精灯上加铁丝网罩的作用是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3. 反应完毕后,要先 ,然后 ,目的是 。4.待试管冷却后才将粉末倒出的原因是 。【CO还原氧化铜/氧化铁】1.CO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 ①试管内的固体由 色变为 色,②澄清石灰水 ,③玻璃尖嘴导管处产生 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 。2.CO还原氧化铁实验现象: ①试管内的固体由 色变为 色,②澄清石灰水 ,③玻璃尖嘴导管处产生 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 。3.加热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是4.装置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5.实验结束后,先熄灭加热的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的原因是:【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1. 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2. 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3. 实验2: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4. 实验 3:现象是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是燃烧的条件之一,所应用的实验方法叫 法。5. 实验4:现象是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说明 的着火点较低。【面粉爆炸实验】1. 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现象: 。2. 说明面粉具有 性3. 蜡烛的作用是 ,鼓吹空气的目的是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1.甲中现象:铝丝表面出现 色固体,溶液由 色变为 色。2.甲实验的铝丝用砂纸打磨的目的是 ,化学方程式: ,3.乙中现象:铜丝表面出现 色固体,溶液由 色逐渐变 色。4.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其中实验 (填“甲”“乙”或“丙”)不用做,也可以比较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铁锈蚀条件的探究】1. 试管A和B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2. 试管A和C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3. 试管A、B和C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4. 煮沸过的蒸馏水的作用是5. 试管B中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的作用是6.棉花中包有干燥剂无水CaCl2其作用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1. 以上是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过程,实验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应选用 mL量筒。2. 操作B中称量NaCl时,应该先在左右托盘各放 ,若天平指针偏左,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若天平指针偏右,应进行的操作是 ;3. 配好的溶液应装瓶并贴标签,标签中应包括 和 ,在上图中写出标签内容。4. 下列做法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序号,下同),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①氯化钠不纯,含有其他杂质;②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③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④烧杯内壁有水;⑤称量前未对天平调零,指针向左偏;⑥砝码生锈或沾有污渍;⑦装瓶时有部分溶液酒出;⑧量取的水没有完全倒入烧杯中5. 若用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g和水 g。实验中是否需要用到托盘天平 。下列做法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①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②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显 色,再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溶液由 色变为 色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2. 酚酞的作用是3. 为什么要逐滴滴加 ,边滴加边搅拌的目的是4.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和 结合成 。5.右图为该反应的pH变化曲线,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在判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6.若滴加盐酸时没有边滴加边搅拌,反应后的溶液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可用 进行检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1.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2.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 ,目的是3.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 ,当蒸发皿中有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其蒸干。4.计算产率:用 将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称量纸上称量。5.误差分析:下列做法会使产率偏高的是 (填序号,下同),会使产率 偏低的是 。①溶解时未溶解彻底; ②过滤时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③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④蒸发时液滴飞溅; ⑤蒸发时晶体未干燥彻底; ⑥转移时有少量晶体粘在蒸发血上拓展:【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1. 过量NaOH 的作用是2.过量BaCl2 的作用是3. 过量Na2CO3 的作用是4. 滤渣的成分有5. 若BaCl2和Na2CO3的加入顺序颠倒,最后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会含有6.稀盐酸的作用是7.如何判断加入的稀盐酸为适量8.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何将其除去拓展:【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装置实验现象1.仅根据上述实验产生的现象证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不够严密,原因是2.实验改进: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做对比实验。②检验生成物: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 溶液,观察是否有 产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化学 书本实验--中考篇(学生版).docx 初中化学 书本实验--中考篇(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