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一、选择题1.想象发生发展的基础是( )。A能力 B注意 C记忆 D情绪2.幼儿听老师讲《小红帽》故事时头脑中的想象主要是( )。A创造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无意想象3.建筑工人根据图纸建筑大楼是(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4.孩子听爸爸说出差回来给她买电动火车,于是就对幼儿园其他小朋友说:“我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电动火车,可好玩了。”这是孩子的( ) 。A记忆 B知觉 C撒谎 D想象5.( )是想象的材料,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A感知 B动作 C表象 D记忆6.某5岁儿童画的西瓜比人大,画的两颗尖牙叶占了人脸的大部分,这段时期儿童画的特点是( )A未掌握画面布局比例 B绘画技能稚嫩C感觉的强调和夸张 D表象符号的形成7.在“秋天的树”美术活动中,教师不适宜的做法是( )A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范画绘画B组织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树C提供各种种树的照片,组织幼儿讨论D引导幼儿观察有关树的名画8.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往往雷同,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 )。A.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9.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当“包糖果”的“工人”,这说明幼儿( )。A.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B.想象内容零散,无系统C.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D.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10.幼儿想象的形象之间常常毫无联系。例如,幼儿绘画常常是画了“小船”,又画“气球”;画了一把“牙刷”,又画一朵“小花”——这表明幼儿想象的一个特点是( )。A.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B.想象内容零散、无系统C.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D.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二、材料分析题。材料:离园时,三岁的小凯对妈妈兴奋地说:“妈妈,今天我得了一个‘小笑脸’,老师还贴在我的脑门儿上了。”妈妈听了很高兴。连续两天,小凯都这样告诉妈妈。后来妈妈和老师沟通后才得知,小凯并没有得到“小笑脸”。妈妈生气地责怪小凯:“你这么小,怎么就说谎呢?”问:小凯妈妈的说法是否正确?试结合幼儿想象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参考答案选择题1-5 CCDDC 6-10 CAACB材料分析题。答:(1)小凯的妈妈说法有误。(2)幼儿想象的特点存在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张与虚构现象的特点。这是幼儿期儿童的一个典型的心理现象。幼儿的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成分,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加以夸大。这并非说谎,而是幼儿将想象与现实混淆,是幼儿心理水平低,发展还不成熟的表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