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分散系及其分类 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2 分散系及其分类 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资源简介

分散系及其分类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角度认识分散系的分类方法,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熟知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主干知识梳理】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与组成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
(2)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常见分散系及其组成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食盐水 食盐(固) 水(液)
烟 微小尘埃(固) 空气(气)
雾 微小水滴(液) 空气(气)
碘酒 碘(固) 酒精(液)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
(1)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不同来分,共有9种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油漆、Fe(OH)3胶体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2)当分散剂是水或者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三类
①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②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浊液③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微点拨】
①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②分散系都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
【对点训练1】
1.下列关于硫酸铜溶液和泥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混合物 B.都是分散系 C.分散剂相同 D.分散质粒子相同
2.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告,他们用DNA制造出了一种臂长只有7纳米的纳米级镊子,以便能够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与纳米级镊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3.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二、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1.概念: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微点拨】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
2.常见的胶体
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铝胶体、硅酸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豆浆、墨水、云、烟、雾、有色玻璃
3.胶体的分类
4.Fe(OH)3胶体的制备
实验步骤 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慢慢滴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得到均一、透明的红褐色液体
化学方程式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微点拨】
①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氯化铁饱和溶液而不能用氯化铁稀溶液。若氯化铁溶液浓度过低,则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
②实验中必须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易使制备的胶体发生聚沉
③往沸水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可稍微加热煮沸,但不宜长时间加热,长时间加热将导致氢氧化铁胶体聚沉
④要边加热边摇动烧杯,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使Fe(OH)3胶粒碰撞成大颗粒形成沉淀
5.胶体的提纯:渗析法(半透膜:只允许小分子、离子透过,而胶体不能透过)
实验装置
【微点拨】 半透膜实验证明:胶体的粒子直径>溶液粒子的直径
6.胶体的性质
(1)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实验探究 操作 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现象 原因分析
INCLUDEPICTURE "E:\\2021\\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 必修第一册 京津辽\\WORD\\X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1\\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 必修第一册 京津辽\\WORD\\X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1\\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 必修第一册 京津辽\\WORD\\X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1\\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 必修第一册 京津辽\\WORD\\第一章\\X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莫成程\\2021\\同步\\0看幻灯片\\化学\\化学 人教 必修第一册 京津辽 带视频\\WORD\\第一章\\X6.TIF" \* MERGEFORMATINET 一条光亮的“通路” 胶粒的直径为1~100 nm,能对光线散射
INCLUDEPICTURE "E:\\2021\\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 必修第一册 京津辽\\WORD\\X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1\\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 必修第一册 京津辽\\WORD\\X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1\\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 必修第一册 京津辽\\WORD\\X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1\\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 必修第一册 京津辽\\WORD\\第一章\\X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莫成程\\2021\\同步\\0看幻灯片\\化学\\化学 人教 必修第一册 京津辽 带视频\\WORD\\第一章\\X7.TIF" \* MERGEFORMATINET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 nm,散射极其微弱
①概念: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②应用: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可用来鉴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
【微点拨】
①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而产生的,是一种物理现象
②丁达尔效应证明了胶粒的大小范围
③液溶胶、气溶胶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大多数固溶胶无此性质
(2)胶体粒子的布朗运动
①布朗运动是指花粉悬浮在水中进行的无秩序、不停的运动
②胶体粒子在作不停地、无规则地运动
(3)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作用而带有电荷,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易聚集。此外胶体粒子所作的毫无规则的布朗运动也使得它们不易聚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所以,胶体具有介稳性
(4)胶体粒子的电泳现象
①概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的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发生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胶体的电泳
②原因:胶体微粒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较强地吸附带有某种电荷的离子而形成带电微粒
Fe(OH)3胶体电泳实验
实验现象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流作用下,向阴极移动,因此阴极附近的颜色变深,阳极附近的颜色变浅
【微点拨】
①电泳现象表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粒子比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吸附阴离子或阳离子而使胶体粒子带上了电荷
②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
③氢氧化铁胶体和氢氧化铝胶体粒子带正电荷,硅酸胶体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④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粒带正电荷
⑤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的胶粒吸附阴离子,胶粒带负电荷
⑥固体胶粒、蛋白质胶粒、淀粉胶粒等不吸附离子,不带有电荷
(5)胶体的聚沉
①概念:当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主要是盐)溶液时,其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能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从而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这个过程称为胶体的聚沉
②胶体聚沉的方法
a.加入可溶性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加入的电解质在分散剂中电离,产生的与胶体颗粒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消除了胶粒之间的斥力,从而使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聚沉
b.加入与胶粒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由于同种分散质粒子带同种电荷,在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它们不容易聚集成直径大于100 nm的大颗粒,故可以稳定存在较长时间。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中和了胶粒的电荷,使得胶粒之间的斥力减小,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聚沉
c.加热或搅拌:加热或搅拌可以加快胶粒的运动速率,增大了胶粒的碰撞机会,从而易使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聚沉
【对点训练2】
1.“云蒸霞蔚”出自《世说新语·寓言》,表示霞光透过云层的绚丽灿烂。“云”从化学角度分析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或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3.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B.都是混合物
C.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 D.都呈红褐色
4.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结合这段文字及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气
B.月光通过薄雾时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C.薄雾中的微粒直径大约是2.5 pm
D.“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成分和这种薄雾的成分相同
5.下列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①鸡蛋清溶液    ②水    ③淀粉溶液    ④蔗糖溶液    ⑤FeCl3溶液    ⑥豆浆
A.④⑤        B.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④
6.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
A.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胶体的聚沉
7.下列现象或应用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我们的家乡位于黄河入海口形成的黄河三角洲上
B.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日照澄州江雾开”所描述的景象
C.用半透膜可以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
D.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8.下列事实中,与胶体有关的是(  )
A.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B.一束可见光射入鸡蛋清液体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浑浊
D.利用活性炭净水
9.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碘单质变蓝。现将淀粉和Na2SO4的稀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10.有一胶体,在电泳实验中其胶粒向阴极移动,对这种胶体进行下列处理,不发生聚沉的是(  )
A.加硫酸钠溶液 B.加热 C.加硅酸胶体 D.加氢氧化铁胶体
1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填入下列横线上:
A.过滤 B.聚沉 C.凝胶 D.布朗运动 E.电泳 F.丁达尔效应
(1)Fe(OH)3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________
(2)光束通过Fe(OH)3胶体,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________
(3)Fe(OH)3胶体中加入硅酸胶体(胶体粒子带负电),胶体变得浑浊,这是发生了________
(4)鉴别Fe(OH)3胶体和盐酸的方法是________
三、胶体的应用及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1.胶体的应用
(1)农业生产: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胶粒带负电荷能吸附NH,可防止铵盐随雨水流失
(2)医疗卫生:血液透析(渗析);血清上的电泳实验;利用电泳分离氨基酸和蛋白质;特制的胶体还能黏合伤口,有效止血;不同血型的人不能相互输血(胶体聚沉)
(3)日常生活中胶体聚沉的应用:制豆腐、豆浆、粥;明矾净水;两种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
(4)自然地理: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所形成的胶体发生聚沉
(5)工业生产:制有色玻璃;工业制皂的盐析(胶体聚沉);冶金厂、水泥厂、硫酸厂等工厂除尘(胶体电泳)
(6)科技领域:由于纳米粒子的直径与胶体粒子的直径大致相当,故胶体化学与高科技紧密联系到一起
2.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比较项目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种类 分子、离子 较多分子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集合体(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
分散质粒子直径 d<1 nm 1 nm100 nm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稳定性 稳定 介稳体系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鉴别方法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
实例 碘酒、蔗糖溶液、盐酸、酒精溶液 豆浆、云、雾、烟、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泥浆、油水混合物、氢氧化铁的悬浊液
【对点训练3】
1.“纳米技术”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是浊液    ④不能透过滤纸    ⑤能透过滤纸 
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⑦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②⑤⑥ B.②⑥⑦ C.①⑤ D.③④⑦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B.氯化铁溶液加入冷水中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C.胶体、分散系、混合物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D.“纳米级”氯化钠颗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3.有人设想通过特殊的方法将碳酸钙加工成为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达到纳米级),这将使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所得到的分散系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原来碳酸钙完全不同
D.纳米碳酸钙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4.下列描述中与胶体无关的是(  )
A.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鸡蛋白溶液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
C.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形成的光柱
D.制作豆腐过程中需加入适量盐卤
【课时跟踪检测】
1.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①有尘埃的空气 ②稀硫酸 ③蒸馏水 ④墨水,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春秋季节常出现大雾天气,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雾是由于空气中的SO2超标造成的 B.大雾可看作是一种分散剂为水的分散系
C.大雾可看作是一种胶体 D.大雾是由于空气中的粉尘超标造成的
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产生丁达尔现象
C.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4.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 B.是一种纯净物
C.具有丁达尔效应 D.具有净水作用
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 "D:\\2020唐兰\\2020\\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a40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020唐兰\\2020\\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a40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2020唐兰\\2020\\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a40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2020唐兰\\2020\\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a40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2020唐兰\\2020\\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a40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2020唐兰\\2020\\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a40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2020唐兰\\2020\\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a40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2020唐兰\\2020\\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a40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0赵瑊\\看PPT\\化学 人教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 唐兰\\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a400+.TIF" \* MERGEFORMATINET
A.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B.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C.Y中产生的气体为CO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6.下列有关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通过过滤从Fe(OH)3胶体中分离出Fe(OH)3胶体粒子
B.可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
C.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D.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并煮沸一段时间能制得Fe(OH)3胶体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 胶体
B.“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明矾能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D.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8.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其分子直径比氯离子小 B.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9.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的分类:
B.用平行光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对两者加以区分
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蒸馏水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树林中的晨曦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10.下列关于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粒子直径均为1~100 nm
B.分散质粒子均可透过滤纸
C.均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
D.分别取少量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加入少量NaOH溶液,只有MgCl2溶液产生沉淀
11.在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E:\\2021\\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 必修第一册 京津辽\\WORD\\X1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1\\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 必修第一册 京津辽\\WORD\\X1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1\\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 必修第一册 京津辽\\WORD\\X1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1\\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 必修第一册 京津辽\\WORD\\第一章\\X1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莫成程\\2021\\同步\\0看幻灯片\\化学\\化学 人教 必修第一册 京津辽 带视频\\WORD\\第一章\\X10.TIF" \* MERGEFORMATINET
A.用激光笔照射,会出现丁达尔效应 B.将液体静置片刻,会出现沉淀现象
C.所得胶体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于100 nm D.可用滤纸分离提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丁达尔效应
B.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C.将几滴汽油加入装有10 mL水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形成胶体
D.胶体、分散系、混合物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新教材)\\化学15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同步\\化学\\化学 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新教材)\\化学15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同步\\待交盘\\化学 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新教材)\\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第一章\\化学152.TIF" \* MERGEFORMATINET
13.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FeSO4和Fe2(SO4)3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5.5~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 B.用一束光照射该分散系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该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D.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OH)3
14.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如机动车、燃煤、工业等排放的尾气,使灰霾天气逐渐增多。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1 000~2 000 nm左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灰霾是一种分散系 B.灰霾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灰霾形成的是非常稳定的体系 D.戴口罩不能阻止吸入灰霾粒子
15.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Na2O2为碱性氧化物
C.NaOH、NH3·H2O都为可溶性碱 D.蛋白质溶液、液氯均属于分散系
16.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根据酸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B.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根据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D.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故SiO2是酸性氧化物
17.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
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C.清晨,在茂密的森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D.肾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18.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用丁达尔效应
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溶液现象是先形成沉淀后沉淀消失
C.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中其胶体粒子移向阴极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用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制取
19.下列有关胶体的性质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澄清透明,胶体浑浊不透明
B.加热和搅拌不可能引起胶体聚沉
C.将一束强光通过淀粉溶液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大气中PM2.5(直径≤2.5×10-6 m的可吸入颗粒),一定属于胶体
20.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都为胶体 B.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C.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D.明矾能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21.如图是我们清晨进入森林后看到的美丽景象,请认真观察图片,分析其隐含的化学道理,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现象在化学上称作____________,这说明森林中的空气具有________的性质
(2)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现象在化学上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_
A.冷水 B.沸水 C.氢氧化钠浓溶液 D.氯化钠浓溶液
(2)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甲同学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B.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氯化铁溶液
C.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
(3)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Fe2O3又称铁红,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Fe2O3固体(红棕色)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将其加入适量盐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述所得溶液进行下列实验: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出现 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4)另取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 烧杯的液体中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24.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甲、乙、丙。
(1)将丙继续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甲和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入盐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和乙中相同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甲相同的溶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散系及其分类】答案
【对点训练1】
1.D。解析:硫酸铜溶液和泥水两种分散系都是混合物,它们的分散剂都是水,但分散质粒子不同,硫酸铜溶液的分散质粒子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泥水(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是固体小颗粒。
2.D。解析: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之间,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的超细粉末粒子,与胶体的粒子直径相当。
3.C。解析: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对点训练2】
1.D。解析:“云”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
2.B。解析:分散系按照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来分类。
3.B。解析: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两种分散系,都属于混合物;氯化铁溶液为棕黄色,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4.B。解析:荷塘上方的薄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不是水蒸气,属于胶体,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A、C项错误,B项正确;“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与这种薄雾的成分不同,D项错误。
5.A。解析:水、蔗糖溶液和FeCl3溶液不属于胶体,且水不是分散系,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豆浆属于胶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
6.D。解析:血液属于胶体,因为没有光束通过,所以不属于丁达尔效应,A项错误;血液和氯化钠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血液和氯化钠不具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C项错误;血液属于胶体,在遇到电解质溶液的时候会聚沉,在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属于胶体的聚沉,D项正确。
7.D。解析: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原理是CuSO4+Fe===Cu+FeSO4,与胶体性质无关。
8.B。解析:A项,油水混合物为乳浊液;B项,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项,浑浊液为悬浊液;D项,活性炭可吸附悬浮物以达到净水的目的,与胶体无关。
9.B。解析:这是一个渗析实验,如果半透膜完好无损,则只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淀粉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向烧杯中的液体中加入碘水不变蓝,可以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
10.D。解析:由题意可知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加热、加电解质溶液、加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硅酸胶体)都能使其聚沉。
11.(1)E 
(2)F 
(3)B 
(4)F
解析:(1)因Fe(OH)3胶粒带有正电荷,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区移动,而使该区颜色加深,这种现象称为电泳。(2)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光亮的“通路”,称为丁达尔效应。(3)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胶体会发生聚沉。(4)鉴别胶体和溶液利用丁达尔效应。
【对点训练3】
1.A。解析:“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具有介稳性,不生成沉淀,故②⑤⑥正确。
2.C。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为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故A错;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加入沸水中,故B错;“纳米级”氯化钠颗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形成的是溶液,不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错。
3.B。解析:纳米碳酸钙是纯净物,分散系是混合物,A项错误;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原来碳酸钙相比不会发生改变,C项错误;与胶体中的胶粒(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能透过滤纸一样,纳米碳酸钙粒子也能透过滤纸,D项错误。
4.A。解析: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A项符合题意;鸡蛋白溶液中分散质为胶体粒子,其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B项不符合题意;空气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属于丁达尔效应,C项不符合题意;制作豆腐过程中需加入适量盐卤,从而发生胶体的聚沉,D项不符合题意。
【课时跟踪检测】
1.C。解析:常见的三种分散系为溶液、胶体、浊液,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上述物质中有尘埃的空气和墨水属于胶体,稀硫酸为溶液,蒸馏水因为杂质较少可以认为是纯净物。
2.C。解析: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
3.C。解析: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选C。
4.B。解析:氢氧化铁胶体胶粒的直径在10-9~10-7m,A正确; 氢氧化铁胶体是氢氧化铁和水的混合物,B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氢氧化铁胶粒能吸附水中的杂质颗粒,有净水的作用,D正确。
5.A。解析:X是氯化铁溶液,分散质是氯离子和三价铁离子,Z是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是氢氧化铁胶粒,故A错误。
6.D。解析: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不能通过过滤从Fe(OH)3 胶体中分离出Fe(OH)3胶体粒子,A项错误;有的胶体也是澄清、透明的,B项错误;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C项错误。
7.D。解析: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A项正确;血液是胶体,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B项正确;明矾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有吸附性,可作净水剂,C项正确;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溶液无此性质,D项错误。
8.C。解析:分散质“钴酞菁”分子的直径(1.3×10-9 m)介于1~100 nm之间(大于氯离子的直径),为胶体粒子,其分散系为胶体,能透过滤纸,具有丁达尔效应。
9.C。解析: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沸腾的蒸馏水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以制取Fe(OH)3胶体,C项错误。
10.B。解析:A项错,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B项对,溶液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均可透过滤纸;C项错,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D项错,加入少量NaOH溶液,MgCl2溶液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铁胶体发生聚沉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11.A。解析:胶体都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用激光笔照射,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胶体性质较稳定,将液体静置片刻,不会出现沉淀现象,故B错误;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故C错误;胶体分散质、溶液分散质都能透过滤纸,不能用滤纸分离提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应选择半透膜,故D错误。
12.D。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A错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B错误;将几滴汽油加入装有10 mL水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形成浊液,C错误。
13.B。解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的分散系是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也能透过滤纸;由颜色可知分散质不是Fe(OH)3。
14.A。解析:灰霾粒子分散在空气中形成分散系,其粒子直径远大于胶体粒子的直径,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该分散系不稳定,灰霾粒子不能透过纱布。
15.C。解析: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A错误;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NaOH、NH3·H2O都为可溶性碱,C正确;蛋白质溶液属于分散系,液氯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D错误。
16.D。解析:根据酸分子可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故A项错误;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故B项错误;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故C项错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项正确。
17.A。解析: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在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产生的氢氧化铁粒子的直径大于100 nm,形成的是悬浊液;血液是胶体,通过微波手术刀可以使胶体凝聚;树林中的雾是气溶胶,也具有丁达尔效应;血液透析是利用渗析原理,让血液中的毒素通过半透膜而除去。
18.D。解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因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选项C正确;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选项D不正确。
19.C
20.A。解析:硅酸和氯化铁溶液不属于胶体,选项A错误。
21.(1)丁达尔效应 胶体 
(2)空气中含有的胶体粒子直径为1~100 nm,能使光产生散射 
(3)确定一种分散系是不是胶体
解析:从图片上的现象可知:森林中的空气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了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的特性,它可以用来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也可以用来检验一种分散系是不是胶体。
22.(1)B 
(2)A 
(3)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是胶体
23.(1)纯净物 Fe2O3+6HCl===2FeCl3+3H2O 
(2)FeCl3+3NaOH===3NaCl+Fe(OH)3↓ 
(3)红褐
(4)乙
解析:(1)Fe2O3固体(红棕色)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2)氯化铁和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同时生成NaCl,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3NaCl+Fe(OH)3↓。(3)将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出现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4)甲烧杯中液体为溶液、乙烧杯中液体为胶体,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乙产生丁达尔效应。
24.(1)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FeCl3+3NaOH===Fe(OH)3↓+3NaCl 
(3)利用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是否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 
(4)①Fe(OH)3胶体遇电解质溶液聚沉
②Fe(OH)3+3HCl===FeCl3+3H2O
解析:(1)少量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并继续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乙中是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3NaOH===Fe(OH)3↓+3NaCl。(3)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而胶体有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是否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有光亮“通路”的为Fe(OH)3胶体,无光亮“通路”的为FeCl3溶液。(4)①向胶体中滴加电解质溶液,易发生聚沉现象,向丙中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盐酸得到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②向①中所得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中继续滴加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沉淀溶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OH)3+3HCl===FeCl3+3H2O。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