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与应用,利用物质的量将宏观的物理量与微观粒子的个数联系起来,并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解决问题2.能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变化,建立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之间计算的思维模型【主干知识梳理】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物质的量(1)概念: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是构成物质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2)符号及单位: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2.摩尔(1)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单位之一(2)标准:1个12C的实际质量为1.993 3×10-23 g,则12 g 12C所含碳原子个数约为,若一定量的粒子集体所含有的粒子数与12g 12C中所含有的粒子数相等,我们就说它为1 mol。即:1 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如:①1mol O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1mol H+约含有6.02×1023个氢离子②1mol H2O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约含有1.204×1024个氢原子,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含有2 mol氢原子,1 mol氧原子③2 mol Na2CO3中含有4 mol Na+,2 mol CO(3)计量对象: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如:1 mol Fe、1 mol Na+、1 mol NaCl、1 mol H2O、1 mol e-等【微点拨】①物质的量是物理量,摩尔是单位,二者是物理量与单位的关系②摩尔可以计量所有的微观粒子,但不能计量宏观粒子,不能说1 mol大米等③使用物质的量时,一定要用化学式或文字指明微粒的种类,表述要确切如:“1 mol O”表示1 mol氧原子,“1 mol O2”表示1 mol氧分子,“1 mol O2-”表示1 mol氧离子,而不能说“1 mol氧”,因为“氧”是元素名称,是宏观物质名称,而不是微粒名称④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在表述时不可增减,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⑤微粒个数的数值只能是正整数,而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很多个微粒的集合体,其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是小数如:5 mol H2O、0.5 mol CO2⑥国际单位制(SI)中的七个基本单位物理量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单位(符号) 米(m) 千克(kg) 秒(s) 安(A) 开(K) 摩(mol) 坎(cd)【对点训练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2 mol铁原子 B.1 mol Fe3+ C.0.5 mol氧 D.0.5 mol氮气2.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物质的量实质上就是物质的质量C.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的单位 D.摩尔既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又是粒子数量的单位3.下列物质中,含氢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0.9 mol H2O B.0.3 mol H2SO4 C.0.2 mol NH3 D.0.4 mol CH4二、阿伏加德罗常数1.定义: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有的粒子数与12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个,我们又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12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2.符号:NA3.单位:mol-1 (每摩尔)4.1mol任何粒子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即:NA个5.近似值:6.02×1023 mol-16.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1)关系式:n=,其中n表示物质的量,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N表示粒子数(2)结论:微粒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微粒的粒子数之比,即N1:N2 =n1:n2【微点拨】①NA指1 mol任何微粒的微粒数,一定要明确指出是何种微粒如:1 mol CH4含有的分子数为NA,原子总数为5NA②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这里的粒子指同种粒子如:1 mol O2中的分子数为NA,而1 mol O2中的氧原子数为2NA③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单位(mol-1),是一个准确值,而6.02×1023无单位,是一个纯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的关系就像π与3.14的关系,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计算时通常使用这个近似值,而在叙述或定义“摩尔”的概念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来表示④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粒子(分子、原子、质子、电子等),注意看清粒子的种类,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N2、O2等双原子分子及O3等多原子分子【对点训练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B.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指明微粒的名称C.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D.物质的量适用于计量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B.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指明微粒的名称C.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 D.0.012 kg 12C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3.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A.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1 mol水中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 D.1 mol 氨所含的原子数约为2.408×10244.a mol硫酸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A. mol-1 B. mol-1 C. mol-1 D. mol-15.已知硫酸中含有3.01×1023个氧原子,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A.0.500 mol B.1.00 mol C.0.250 mol D.0.125 mol6.已知0.25 mol甲烷中所含原子数为a,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 mol-1 B.4a mol-1 C.a mol-1 D.a mol-17.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6.02×1023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B.12 g 12C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1 molD.1 mol氯含有6.02×1023个氯分子三、摩尔质量1.1mol微粒的质量: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都约为6.02×1023个,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思考与讨论】 计算1mol O的质量为 g【推导过程】 已知:1mol粒子集体所含有的粒子数与12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个6.02×1023个12C的质量为12g1mol 12C的质量为12 g又知:1个12C和1个O的质量比为12:166.02×1023个12C和6.02×1023个O的质量比为12:161 mol 12C和1 mol O的质量比为12:161mol O的质量为16 g【结论】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推出1mol H的质量、1mol CO2质量、1molCa2+质量(1)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2)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3)1mol任何简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组成该离子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4)1mol原子团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组成该原子团的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5)1mol任何粒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2.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2)符号:M(3)单位:g·mol-1或g/mol(4)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n表示物质的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M表示摩尔质量如:O2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1,则16 g O2的物质的量为0.5_mol,1.5 mol O2的质量为48_g(5)数值:物质的摩尔质量是以g·mol-1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微点拨】①质量的单位是g,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相对分子质量相等②对于指定的物质来说,其摩尔质量的值是一个定值,不随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随物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对点训练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 B.2 mol OH-的质量是34 g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1 mol N2的质量是14 g2.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质量表示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B.1 mol H2SO4的质量与H2SO4的摩尔质量相同C.摩尔质量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D.某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多,对应的摩尔质量越大3.16 g X气体含有3.01×1023个分子,则X的摩尔质量为( )A.16 g·mol-1 B.32 g C.32 g·mol-1 D.64 g·mol-14.计算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1)1.28 g某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1.204×1022,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2)已知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b g,则铜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已知a g某气体中含分子数为b,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四、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定量计算1.基本关系式(1)n= (n表示物质的量,单位是mol;N表示粒子数;NA表示阿伏伽德罗定律常数,单位是mol-1)(2)n= (n表示物质的量,单位是mol;m为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M为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1)【方法与技巧】根据两公式n= ,n=进行计算时,首先要找到其核心物理量——物质的量,其次根据题目要求解其他物理量2.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1)根据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量(n):M=(定义式)(2)根据一定质量(m)的物质中微粒数目(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3)根据一个粒子的质量(m)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M=NA·m(4)M在数值上和相对原子(Mr)相等:Mr(相对原子质量)=3.一个分子或原子的质量:mx=4.计算1mol下列微粒所含的粒子数质子数 电子数 中子数H2O 10NA 10NA 8NANH3 10NA 10NA 7NANa+ 11NA 10NA 12NAF- 9NA 10NA 10NANH4+ 11NA 10NA 7NAOH- 9NA 10NA 8NA【对点训练4】1.等质量的下列气体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Cl2 B.H2 C.O2 D.CO2.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A.M g B. g C. g D. g3.质量相同的下列各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O2 B.NH3 C.CO D.CH44.1 g 氮气含a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 mol-1 B.a mol-1 C.28a mol-1 D. mol-15.科学家发现了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其质量是a g,一个12C 原子的质量是b g,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B.W 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C.W g该原子中含有NA个该原子 D.由已知信息可得NA=【课时跟踪检测】1.下列对于“摩尔”的说法和理解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B.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C.国际上规定,0.012 kg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 mol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2.下列对摩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摩尔是一个单位,可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B.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C.1 mol任何气体所含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D.用摩尔(而不用个)计量微观粒子与用纳米(而不用米)计量原子直径,计量思路都是扩大单位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6.02×1023个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B.1 mol氧含6.02×1023个氧分子C.1 mol 氯化钙里含3 mol离子 D.1 mol H+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N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物质粒子的数量的简称 B.摩尔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基本物理量C.1 mol氢含6.02×1023个氢原子 D.1 mol H2中含2 mol电子5.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0.012 kg 12C中约含有6.02×1023个碳分子C.1 mol NH3中含有1 mol氮和3 mol氢 D.1 mol Ne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6.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C.6.02×1023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 D.1 mol NH3中所含原子数约为2.408×1024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2 mol铁原子 ②1 mol Fe3+ ③0.5 mol 氧 ④0.5 mol 氮分子 ⑤氨的摩尔质量是17 gA.①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8.1 mol硫酸和1 mol磷酸的下列物理量不可能相同的是( )A.质量 B.分子总数 C.氢原子总数 D.氧原子总数9.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4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 B.N4与N2的摩尔质量相等C.等质量的N4与N2所含原子的个数比为1∶1 D.等质量的N4与N2所含分子的个数比为2∶110.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1 B.1∶2∶3 C.3∶2∶1 D.6∶3∶211.现有NO、NO2、O3三种气体,它们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相同,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6∶3∶2 B.3∶2∶1 C.1∶2∶3 D.1∶1∶112.在反应X+2Y===R+2W中,已知R和W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 g X与一定量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在此反应中Y和W的质量之比为( )A.16∶9 B.23∶9 C.32∶9 D.46∶913.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 g B.32 g C.64 g·mol-1 D.32 g·mol-114.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4 B.分子数之比为1∶1C.氧原子数之比为3∶4 D.质量之比为1∶115.40.5 g某金属氯化物RCl2含有0.6 mol 氯离子,则金属R的摩尔质量为( )A.135 g B.135 g·mol-1 C.64 g D.64 g·mol-116.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如果铅笔芯写一个字消耗的石墨质量约为1×10-3 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A.5×1019 B.5×1022 C.2.5×1022 D.2.5×101917.相同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 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⑤18.双氢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4O5,相对分子质量为28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双氢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个双氢青蒿素的质量为284 g·mol-1B.个数均为NA的C、H、O三种原子的质量比为6∶1∶8C.14.2 g双氢青蒿素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2NAD.含有NA个碳原子的双氢青蒿素的物质的量为1 mol19.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其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C2H8N2)的摩尔质量为60 g·mol-1 B.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为60 gC.1 mol偏二甲肼中共含有12 mol原子 D.60 g偏二甲肼分子中含有6.02×1023个氮原子20.若1 g N2中含有x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 mol-1 B. mol-1 C.14x mol-1 D.28x mol-121.(1)0.3 mol NH3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________个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2)含0.4 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3)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4)有以下四种物质:①22 g二氧化碳;②8 g氢气;③1.204×1024个氮气分子;④4 ℃时18 mL水。它们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所含电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填序号)22.有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共10.8 g,其物质的量为0.3 mol。求:(1)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2)混合气体缓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剩余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所含分子数为________23.有五种物质:①6 g 氢气;②0.5 mol 二氧化碳;③1.204×1024个氯化氢分子;④147 g硫酸;⑤92 g乙醇(C2H5OH)。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1)物质的量最大的是____,(2)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3)含有原子个数最多的是____,(4)质量最大的是____24.已知12.4 g Na2R中含有Na+ 0.4 mol。(1)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2)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3)若Na2R中含R的质量为1.6 g,则Na2R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24.计算填空(1) 4.5 g水与________ 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______,氢原子数之比是______(2)已知8 g A能与3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 C和一定量的D,现将16 g A与70 g B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2 mol D和一定量的C,则D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3)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4)NO和O2可发生反应:2NO+O2===2NO2,现有a mol NO和b mol O2充分反应后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答案【对点训练1】1.C。解析:0.5 mol氧,是指0.5 mol氧气还是0.5 mol氧原子不清楚,指代不明确,故C错误。2.A3.A【对点训练2】1.C。解析: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其单位是摩尔,使用摩尔所指的对象是微粒,而微粒种类繁多,需要指明其名称;构成物质的粒子除原子外,还有分子、离子等。2.C。解析: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其单位是摩尔,使用摩尔所指的对象是微粒,而微粒种类繁多,需要指明其名称;构成物质的粒子除原子外,还有分子、离子等;0.012 kg 12C(1 mol)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3.A4.B。解析: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4×a mol×NA=b, NA= mol-1。5.D。解析: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0.5 mol,硫酸的物质的量=0.5 mol÷4=0.125 mol。6.D。解析:0.25 mol甲烷中含有的分子数为,根据微粒的数目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可知1 mol甲烷中含有的分子数为a,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为a mol-1。7.B。解析:A项,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错误;C项,如含有NA个氧原子的氧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错误;D项,1 mol氯没有指明粒子的种类,错误。【对点训练3】1.B。解析: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1,故A错误;以g·mol-1为单位时,铁原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C错误;1 mol N2的质量m(N2)=n×M=1 mol×28 g·mol-1=28 g,故D错误。2.A。解析:B项,二者的数值相同,但单位分别为g和g·mol-1,错误;C项,以g·mol-1为单位时,摩尔质量的数值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错误;D项,摩尔质量不随物质的量发生变化,错误。3.C。解析: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01×1023÷(6.02×1023 mol-1)=0.5 mol,其摩尔质量为16 g÷0.5 mol=32 g·mol-1。4.(1) 64 g·mol-1(2)bNA g·mol-1 (3) g·mol-1【对点训练4】1.B。解析:根据n=、n=可知,质量相等时,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分子个数越多,原子个数也越多。2.C3.D4.C。解析:1 g N2含a个分子,则×NA=a,解得NA=28a mol-1。5.B。解析: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g·mol-1,一个原子的质量是a g,则1 mol即NA个原子的质量为aNA g,所以该原子的摩尔质量应为aNA g·mol-1,A错误;W 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B正确;由题意可知,W g该原子的数目为=,C错误;12C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2 g·mol-1,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b g,故NAb=12,所以NA=,D错误。【课时跟踪检测】1.D。解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是连接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桥梁;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计量的标准是0.012 kg 12C中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2.D。解析: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既能计量纯净物,又能计量混合物,1 mol 任何物质所含的微观粒子数相等,约为6.02×1023,A、B、C项正确;用摩尔计量微观粒子是扩大单位,而用纳米计量原子直径是缩小单位,D错误。3.B。解析: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要指明微粒的种类。“1 mol氧”没有指明是氧分子还是氧原子。4.D。解析:物质的量是一个固定概念,专有名词,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数量的物理量,不是物质的数量或质量,A错;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B错;每个H2中含有2个电子,故6.02×1023个H2中含有2×6.02×1023个电子,即1 mol H2中含有2 mol电子,D正确。5.D。解析:因为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例如水、氧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组成的[例如NaCl、Ca(OH)2等],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刚石等),所以A项错误;碳是由原子构成的,B项错误;C中没有指明粒子的种类,错误;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1 mol Ne 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D项正确。6.A。解析:A 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6.02×1023 mol-1表示,A项错误,C项正确;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B项正确;1 mol NH3中含有1 mol N和3 mol H,4 mol 原子的数目约为2.408×1024,D项正确。7.C。解析:C 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具体粒子,①②④正确,③中指代不明确,⑤中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 8.C。解析: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同,物质的量相同,其质量一定相同,含有的分子总数一定相同;1 mol硫酸和1 mol 磷酸都含有4 mol氧原子, 但含有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不相同。9.C。解析:N4属于单质,A项错误;N4与N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56 g·mol-1和28 g·mol-1,B项错误;等质量的N4与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所含原子的个数比为1∶1,C项正确;等质量的N4与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所含分子的个数比为1∶2,D项错误。10.D。解析:含有1 mol氧原子的CO、CO2、O3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 mol和 mol,则n(CO)∶n(CO2)∶n(O3)=1 mol∶ mol∶ mol=6∶3∶2。11.A。解析:设NO、NO2、O3三种分子,它们都含有1 mol 氧原子,则NO、NO2、O3三种分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0.5 mol、 mol,即三种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2。12.A。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综合运用。由反应:X+2Y===R + 2WMr(R) 2Mr(W)4.4 g m由题意得Mr(R)∶2Mr(W)=22∶18=4.4 g ∶m,解得m=3.6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4.4 g+3.6 g-1.6 g=6.4 g,所以Y与W的质量之比为 6.4 g∶3.6 g=16∶9。13.D。解析:气体的物质的量n==0.25 mol,气体的摩尔质量M===32 g·mol-1,故答案为D。14.B。解析: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中硫原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m=nM知硫元素的质量相等,A项错误;SO2和SO3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A知,分子数之比为1∶1,B项正确;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SO2和SO3的分子个数相等,每个S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每个SO3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数之比为2∶3,C项错误;二者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所以二者质量不相等,D项错误。15.D。解析:含0.6 mol氯离子的RCl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0.3 mol,金属氯化物RCl2的摩尔质量为=135 g·mol-1,R的摩尔质量为(135-35.5×2) g·mol-1=64 g·mol-1。16.A。解析:n(C)== mol,含有碳原子个数为 mol×6.02×1023 mol-1 ≈5×1019。17.D。解析:CO、CO2的物质的量相同,所含分子数目相同,①正确;二者所含O原子数目之比等于其分子中所含O原子个数比,②正确;同理可知③、④正确;1个CO分子中所含电子数为14,而1个CO2分子中所含电子数为22,故相同物质的量的CO、CO2所含电子数目之比为14∶22=7∶11,⑤正确。18.C。解析:质量的单位是g,不是g·mol-1,A项错误;当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时,均为NA个的C、H、O三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分别乘以各自的摩尔质量12 g·mol-1、1 g·mol-1、16 g·mol-1,得到质量比为12∶1∶16,B项错误;14.2 g双氢青蒿素的物质的量是=0.05 mol,由于在一个双氢青蒿素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是44个,所以0.05 mol双氢青蒿素中含有的原子的总数为2.2NA,C项正确;一个双氢青蒿素的分子中含有15个碳,含有NA个碳原子的双氢青蒿素的物质的量为≈0.067 mol,D项错误。19.D。解析:偏二甲肼(C2H8N2)的摩尔质量为60 g·mol-1,A项正确;6.02×1023个偏二甲肼的物质的量为1 mol,质量为60 g,B项正确;1 mol偏二甲肼中含有2 mol C、8 mol H和2 mol N,共12 mol原子,C项正确;60 g 偏二甲肼分子为1 mol,含有氮原子数为2×6.02×1023,D项错误。20.C。解析:n(N)=2n(N2)=2×= mol,则NA==14x mol-1。21.(1)1.806×1023 (2)0.6 mol(3)106 g·mol-1 (4)② ② ③ ③解析:(1)0.3 mol NH3分子中含质子数为0.3 mol×10×6.02×1023 mol-1=1.806×1024,每个H2O分子中有10个质子,故含1.806×1024个质子的水分子数为=1.806×1023。(2)Al2(SO4)3中n(Al3+)∶n(SO)=2∶3,即0.4 mol∶n(SO)=2∶3,n(SO)=0.6 mol。(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C)=16 g+20 g-31.76 g=4.24 g,M(C)==106 g·mol-1。(4)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①n(CO2)=0.5 mol,②n(H2)=4 mol,③n(N2)=2 mol,④n(H2O)=1 mol。由此可知分子数最多的是②;原子数最多的是②;各物质的质量为①22 g、②8 g、③56 g、④18 g,故质量最大的是③;各物质含电子数为①11 mol、②8 mol、③28 mol、④10 mol,所含电子数最多的是③。22.(1)0.15 mol 0.15 mol (2)4.2 g 9.03×1022解析:(1)设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为x,则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3 mol-x)。根据质量守恒,有44 g·mol-1×x+28 g·mol-1×(0.3 mol-x)=10.8 g,解得x=0.15 mol,0.3 mol-x=0.15 mol。(2)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CO2全部被吸收,剩余气体为CO。m(CO)=M(CO)×n(CO)=28 g·mol-1×0.15 mol=4.2 g。N(CO)=0.15 mol×6.02×1023 mol-1=9.03×1022。23.(1)① (2)① (3)⑤ (4)④解析:首先“见量化摩”,以物质的量为核心再进行转换。①n(H2)=3 mol;②n(CO2)=0.5 mol;③n(HCl)=2 mol;④n(H2SO4)=1.5 mol;⑤n(C2H5OH)=2 mol。物质的量最大的是①,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①。①~⑤物质中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6 mol、1.5 mol、4 mol、10.5 mol、18 mol,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⑤。①~⑤物质的质量分别为6 g、22 g、73 g、147 g、92 g,质量最大的是④。24.(1)62 g·mol-1 (2)16 (3)0.1 mol解析:(1) Na2R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其摩尔质量为12.4 g÷0.2 mol=62 g·mol-1。(2)R的摩尔质量为62 g·mol-1-2×23 g·mol-1=16 g·mol-1。(3) 1.6 g R的物质的量n(R)=1.6 g÷16 g·mol-1=0.1 mol,n(Na2R)=n(R)=0.1 mol。24.(1)24.5 1∶4 1∶1 (2)18 g·mol-1(3)3∶2 1∶1 (4)a∶(a+2b)解析:(1)n(H2O)=4.5 g÷18 g·mol-1=0.25 mol,m(H2SO4)=98 g·mol-1×0.25 mol=24.5 g。氧原子数之比为0.25 mol×1∶0.25 mol×4=1∶4,氢原子数之比为0.25 mol×2∶0.25 mol×2=1∶1。(2) 8 g A和3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 C,生成D的质量为8 g+32 g-22 g=18 g,则==;16 g A与70 g B反应时,B过量,A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16 g×=36 g,则M(D)==18 g·mol-1。(3)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分子,所以当二者质量相等时,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4)化学反应中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但是原子的个数和种类没有改变。反应后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等于反应前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即a∶(a+2b)。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