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3《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了两目的内容:第一目“党的性质和宗旨”介绍党的性质和宗旨,揭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阐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二目“党的执政理念”介绍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阐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认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定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念。
2.科学精神:结合当时的国情,科学的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树立辩证思维。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懂得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是以人民为中心。
3.法治意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框学习,明白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执政党具有先进性。
4.公共参与:通过学习党的知识,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立足实践,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执政理念
难点: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复兴领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观看视频并认真思考:习总书记心中一直牵挂的是谁?
(二)新课讲授:总议题:脱贫致富,路在何方?
议题一:不忘初心,指路前行——中国共产党是个什么样的党?
议学情境 1:播放电影片段《秀美人生》
议学活动 1: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视频资料,谈谈你对党的认识。议学活动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列出发言要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议学总结: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
1、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
根本立场:人民立场。
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误区警示:
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并不是说广大党员干部就没有任何个人利益,对党员干部的正当合法利益,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党员的个人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冲突时,党员应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
议题二: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中国共产党做了什么?
议学情境 2:
播放央视热播剧精彩片段《山海情》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易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议学活动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 2个问题:
议学问题(1):闽宁对口扶贫体现了党什么样的执政理念?
议学问题(2):结合西海固脱贫成功的原因,谈谈对这一执政理念的理解。议学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
议学总结:
二、党的执政理念
1.党的执政理念的基本内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执政为民: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者的关系:立党为公是执政为民的前提条件,执政为民是立党为公的本质要求。
2.确立依据:试金石: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人民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3.具体要求:
(1)为了人民: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2)依靠人民: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3)团结人民:必须坚持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期盼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达到更高水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议题三:乘势而上,实干兴邦——新时代我们该做些什么?议学活动 3:畅想 2050谈谈你对 2050年有什么样的愿景,实现这些愿景还面临着什么机遇和挑战?说说你的建议。
议学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思考三分钟,列出发言要点。学生交流,积极发言。
议学总结:到 21世纪中叶要达到的目标:
①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②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③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⑤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议学活动 4:青春誓词全体同学起立,举起右手,共同宣誓,立下自己的青春誓言。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3周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时就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由此可见( )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人民的选择,人民是党执政的底气
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党的人民性
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保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五、板书设计: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 性质、宗旨
二)、 党的执政理念
1.是什么
2. 为什么
3. 怎么做
六、课后小任务:请同学们搜集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形成书面材料,我们下节课交流分享。
第一单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课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评测练习一、单选题(共 15小题)
1.“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对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作为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给出了新的自我定位和目标追求。下列选项对“人民是阅卷人”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重要标准
B.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C.说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D.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一切需要作为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2.100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百年大党为什么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 下列原因表述合理的有( )
①坚持全面深化改革②始终坚持执政为民③不断推进自我革命④植根人民群众土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2年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人民”二字多次出现,人民始终是领袖最深情的牵挂。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做到( )
①坚持人民立场这一我们党的根本立场 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③坚持以人为本、公民至上的价值取向④坚持“人民至上论”,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经过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合格担当者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④必须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党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
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②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③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意味着( )
3①党始终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②党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立场④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回顾 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最突出的一条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4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以解决人民问题为导向,以满足人民需要为目的,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①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②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③要消除人民收入差距,满足人民的一切需求 ④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而是由自身条件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自身条件”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B.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数量
C.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立法工作
D.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为人民谋幸福
9.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有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整体发展,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短板,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百年夙愿。可见,中国共产党( )
①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  
②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证和动力之源
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坚持了精准的科学方法和工作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
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B.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材料分析题: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当地县委县政府以这一思想为指导,立足自身,紧扣“精准”二字,下足功夫。他们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精准发展支柱产业,找准村里所具备的劳务经济、特色种植等五个优势;精准改善基础设施,先后实施农村“五改”(改厕、改水、改圈、改厨、改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精准扶贫激发出了十八洞村人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动力。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的十八洞村由深度贫困村到 13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由默默无闻的苗寨到乡村旅游胜地,由精准扶贫首倡地到全国精准扶贫典型,为全国的脱贫攻坚树立了榜样。
结合十八洞村的变化,运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知识,谈谈你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解。
12.在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成果。回首百年奋斗历程,党的成动之道就是:以理想信念凝聚精英,以为民造福赢得大众,以实事求是顺应时势,以百折不挠走出困境,以自我革命焕发生机,党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命运连在一起。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青少年要树立正确历史观,积极主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渗透在学习生活中。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为下一个百年积攒了哪些成功的经验?
课后反思
1.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等,尊重学生差异性,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2.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4.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关注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变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之,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